宁波大榭岛历史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20:42:50
字号:

宁波历史文化遗存探幽之大榭岛(转自网友灵犀317)

宁波大榭岛历史

海岛上的乡土风情

——大榭的道头、海上古道与萝卜干史话

位于穿山半岛北部的大榭,是东海之滨的一个小岛,因古时岛上草木繁茂葱郁,远观如水榭,所以谓之大榭。

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发现过新石器时代遗址,将大榭岛的历史前推了两三千年。

上世纪初以来,生活在这个小岛上的居民为了生存,修筑了和外界进行人员与物资交流的道头,开辟了与舟山等地贸易的“海上茶马古道”,创制出大榭萝卜干等闻名遐迩的土特产,孕育了富有海岛特色的乡土风俗,这块早已成为开发热土的现代化岛屿,因为拥有这些人文遗存而更具魅力。

海岛道头

大榭是个海岛,过去道头是海岛居民与岛外交流最重要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大榭周边海岸线有近20个道头,如东岙道头、关外道头、北渡道头等

道头,顾名思义,即道路的开头或尽头。

其实大榭人称的道头就是埠头或码头的近义词。

大榭的道头一般选择在滩涂较窄较短、旁边又有碶闸的滩涂上建造,它的好处是人们出入便捷,便于船只通航又不容易淤积

建造道头时,首先在选定的泥涂上挖出一条深、宽约3米的小河,叫做浦,把挖出来的涂泥往一旁堆成一条低矮的泥路,再在泥路临浦的一旁和涂海交界处每间隔30至40厘米打下一根松树桩,最后在泥路上铺上长2米、宽40厘米、厚30厘米左右的条石。

在大榭,长的道头有一百多米,短的也有几十米。

单篷和手摇小船随着潮汐的涨落,驶入浦中停靠在道头的适宜位置。

有时碰上农历初八、廿三小潮汛,只好泊在道头的尽头,即涂海交界处。

那时上船落舱非常不方便,有时甚至有危险。

而农历初一、十五大潮汛涨平时,船只沿浦而上,直至海塘边的道头石,可以很方便地上船落舱

过去,在柴桥逢农历每旬一、六,霞浦二、四,大碶三、八市日,大榭各处渡船道头五更不到就排起了长队,挑着的,抬着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夹杂着鸡鸣、鹅叫、猪嚎、羊咩等禽畜叫声,空气中还不时飘逸出一阵阵萝卜干和茶叶的香味、张网货的鲜味,等待摆渡的人们站在道头翘首眺望,往来摆渡的渡船不时缓缓靠岸,又缓缓驶向对岸

每到4月底,大榭岛上关外、田湾、穿别等地的农民,凭借无霜期相对较长的特有小气候,种植出的春洋芋艿提早上市,一家老小突击挖掘,用箩筐盛,麻袋装,抬的抬,挑的挑,然后放在海边道头石上等待运往柴桥、霞浦、大碶的市场。

道头也是一个交流各类信息的场所。

入夏,家家户户的洋葱贮藏在家,冬瓜在田间待收。

男人们算着潮汛,判断一天中货船到道头的时间,有事无事总喜欢到道头去逛一逛,问问沈家门洋葱多少一斤,岱山冬瓜啥价钿。

丈夫出门的妇女抱着孩子到道头迎接丈夫回来,她们要在第一时间接受丈夫从市场上带回来的花布、面友、糖果等物品,然后一起说笑着回家。

道头也是鲜活产品的集散地。

大榭周边海洋上有多处透骨新鲜张网货,一日两次在道头上货。

每到这时,村子里的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赶过来,把还能游动的虾■、活蹦乱跳的大虾、银光闪闪的枫如叶(小叉鱼)、黄里透亮的小梅鱼、形如凤尾的鳍鱼、大如铜盘的海蜇,偶尔还有鲈鱼、鱿鱼、马鲛鱼、小黄鱼等分类拣开,张网老板立即给已等了很久的小贩过秤、记账。

然后小贩们马不停蹄地挑起张网货,乘上渡船赶往柴桥、霞浦。

还有一些挑夜潮的行贩则疾步如飞地赶往宁波的早市出售。

当然,村里的人们也会在道头边你一斤我八两地来分享这鲜活的佳肴

入秋,充满鱼腥味的虾皮末堆满了道头,这是大榭人购入的用来提高萝卜产量的有机肥;入冬,销往舟山的洋芋艿种、大白菜又一筐一筐地在道头上排列着,去换回过年的海鲜下饭和“年终奖”。

最使大榭人难忘的是关外道头。

那是1940年大榭大旱,从清明到中秋,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水稻颗粒无收,番薯也种下不多。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上海、舟山已沦陷,北仑、大榭是属抗日游击区。

日寇在峙头洋、大猫江设一条“红白线”,小汽艇在此线日夜巡逻,当时上海、宁波几近隔绝,而舟山与上海保持着通畅。

大榭人冒着生命危险,驾着小船在黑夜穿过大猫江到定海,购入军需民用物资,沿线借着一个个小岛作掩护,到达大猫岛,摸索出日寇小汽艇的巡航规律,在夜色掩护下穿过大猫江,到关外道头。

随着一次次的偷渡成功,不但解决了一部分大榭人的燃眉之急,而且衍生了许多商贩,他们把物资转运到柴桥、霞浦、宁波等地。

那时的关外道头,夜市面越来越闹猛,出现了许多旅社、饭店,还拥有许多挑夫中介所,大榭当地有许多人充当挑夫,他们挑着两百来斤重的货物,翻庙岭、庵岭,过北渡,越东关或西关,入柴桥或霞浦。

去宁波的货物一般在霞浦入内河航船。

有些宁波籍的上海人,家有急事需回宁波,也通过这条秘密通道,到关外道头,再去宁波。

这条通道直到抗战胜利才结束。

历史的天空,斗转星移,如今,当年大榭周边的道头已难觅踪影,取代它们的是一个个现代化的码头

海上“茶马古道”

在上世纪,大榭与舟山的商贸往来非常频繁,因为大榭地处大陆边缘,农业相对发达,而舟山地处东海,渔业资源丰富,两地经济上互补性特别强。

因此,一条东海边上的水上“茶马古道”便应运而生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每到7-9月,舟山广袤的海洋上海蜇旺发,七八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海蜇涌进几百万顶张网,那些用苎麻织成的只适宜捕鱼虾的网兜承受不了如此重负,纷纷破裂。

据大榭77岁的原堍头村村长王时康老人介绍,是堍头村一位张网者发明了用草绳织网张海蜇的技术,不久传到舟山,舟山人先到大榭买草绳网,后又学习织草绳网的技术。

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30年时间里,每到早稻收割后,大榭人舍不得把稻草当柴烧,在夜晚和雨天男女老少齐上阵,把稻草搓成绳,家家户户到处都是“嗦嗦嗦”的搓绳声,草绳加工厂遍及千家万户,堍头、北渡、关外、穿别小码头每天都有大捕捞船来装草绳,近者驶往沈家门、岱山,远者驶往黄龙、泗礁等舟山海岛

在“以粮为纲”的计划经济年代,计划指定的蔬菜基地远远满足不了城乡居民的需要。

而以鱼为菜又远离大陆的海岛渔民,更盼望吃到蔬菜。

大榭人看中了这个商机,集体土地不能改变粮、棉的种植计划,就在小块自留地上种植适合长途运输的冬瓜、马铃薯、南瓜之类的蔬菜。

每到夏秋之间,装冬瓜去舟山的货船十分繁忙,虽然那时冬瓜只卖3-4分钱一斤,可是那时候生产队一个正劳力每天的报酬还不到1元钱,一只小小的冬瓜却能卖1元多钱,这也 *** 大榭人摸索出一套冬瓜高产的经验,100多斤一只的冬瓜王随处可见。

原门下村村长、老年协会会长邬信根说,那时他们一家四口在自留地上种植的冬瓜、南瓜、马铃薯装到舟山去卖,每年能卖300元左右,比生产队里两年的现金分配还要多。

那时大榭各处有几百艘单篷小船一年四季穿梭在大榭至舟山的航线上

在这条航道上,大榭人最大宗的“进口货物”要数虾皮末。

那时化肥供应极少,而舟山地区,特别是黄龙、泗礁的下脚鱼虾、咸烤头富含磷、钾成分,作为萝卜等作物的肥料是再好不过了。

大榭人村村、队队都从那里几千斤、几万斤地“进口”。

当然舟山乌黑锃亮的乌贼蛋、黄澄澄的龙头烤,还有缸爿蟹酱、鳗鲞等咸海产品也是为数众多的“进口货物

由于两地经过这条通道频繁往来,大榭人与舟山人联姻的也越来越多。

大榭每个村里每个小组总有好几户人家与舟山人联姻通婚。

双边之间的信息也十分畅通,上世纪70年代,舟山渔业连年丰收。

旧社会被称为“穷桃花,富六横,讨饭虾峙夹中央”的三岛,改变为“铜桃花、铁六横、金子虾峙夹中央”的现实。

富裕起来的舟山渔民劈山造地盖楼房。

那时木材紧张,他们通过大榭人从大碶、五乡等地购入旧衍条。

而大榭的木匠、泥水匠、石匠、小工也纷纷到那里打工赚钱。

而当时的大榭乡、村领导则决定高薪聘请舟山名老大等渔业技术人员到大榭安家落户,传授技术,至1974年,大榭渔业生产无论是产量、船只、作业项目都位居宁波市的前列

进入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东海渔业资源的衰退,陆海交通的更新换代,大榭(北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条以单桅篷船为主体的繁忙交通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这条东海海面上的古道,曾经促进了大榭、舟山两地的经济发展

大榭萝卜干

昔日,大榭人利用靠海多风的气候,高墩疏松的土壤,因地制宜生产出闻名遐迩的大榭萝卜干。

大榭人种植的萝卜品种选用长形小萝卜,皮薄白净,肉质鲜嫩。

在早稻收割后的水稻田里,种田人及时翻耕暴晒,促其风化,九月一日前后播种。

入冬拔来一担担萝卜,洗净后用刀纵向切成均匀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萝卜片条,在寒风中往迎风倾斜的竹篾编织的透风物器上晾晒。

大榭地处东海之滨,海风猛烈,萝卜片条的水分大量蒸发,等到每百斤鲜萝卜片条被风吹干成15-16斤的萝卜干片条,就收到箩筐里,挑到大缸边,先在大缸底部撒上半碗盐,然后倒入一箩筐萝卜干片条(约60斤),撒上满满一碗盐(约一斤),用洗干净的脚踏实,这样一层干萝卜片条一层盐,直到把大缸踏满。

第二天把踏实的萝卜片条一箩箩取出,那时白色的干萝卜片条变成玉白色,有一股辛辣味。

把早取出的装满萝卜干的箩筐放在大缸边,缸底取出的萝卜干排在最后,仍旧一箩筐萝卜干(那时约100斤)一平碗盐(约8两)依次一层一层踏结实,过3-4天再重复翻踏一遍。

那时萝卜干已显出一点淡**。

如果要贮藏到三伏天以后,过十来天还需翻踏一次,那时萝卜干已是黄中带红的颜色。

如果挖出一大把,香气扑鼻,尝一尝,咸淡适中,口有余甜,这样的萝卜干只要踏结实,上面封上盐,无论装在大缸还是小甏,不用放防腐粉,过三伏天也不会变质。

盛夏酷暑,取一把萝卜干切成小段,在浇上油的镬里加些许黄酒、糖、葱之类,炒一炒,满屋飘香。

即使清炖,加几瓣蚕豆瓣,也鲜气十足,有解热消暑之功效。

所以大榭萝卜干远近闻名

浙江宁波是不是很穷

北仑图书馆不可以带奶茶。图书馆不可以带奶茶进去。由于奶茶、果汁、酒等饮料撒漏可能污损图书资料,书籍被撒上各种饮料后不仅不好处理,也会对书产生极大的损害,故阅览区一般都不允许带饮料,但可带矿泉水、白开水等进入图书馆。

浙江宁波很富裕

近日消息,根据世界银行对于高收入经济体的排名,可划分出人均GDP达1.5-2万美元、2万美元以上两个档次!

用这一划分方式,可对高收入城市作进一步分类。人均GDP高达2万美元的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队,依次为深圳、无锡、苏州、南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和宁波10座城市。人均GDP在1.5-2万美元区间的高收入城市第二梯队,包括10座城市:长沙、佛山、南通、青岛、福州、合肥、泉州、东莞、郑州和济南。人均GDP在1.25-1.5万美元区间的城市有3座,分别是成都、西安、天津,为第三梯队。

宁波是新一线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前十、中国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五十强!宁波为什么这么富裕?

第一是基础好,民营经济强。浙江省的民营经济是非常发达的,而且浙江的民富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浙江最富有的是杭州、宁波、温州,其中宁波表现也非常亮眼,近代以来从宁波走出的商业巨子有船王包玉刚,从颜料世家到影业王国的邵逸夫,近代金融业的主要奠基人宋汉章,老上海航运巨头虞洽卿,老上海滩“颜料大王”周宗良等。

据《胡润财富报告》显示,宁波拥有千万元以上资产的家庭达31700户,宁波每250人中有1人是千万富豪,入选千万元以上资产高净值人群最密集城市前10。据《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宁波最富有的五个巨富,最低的身家都高达220亿元人民币,榜首更是惊人154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宁波是名副其实的富庶之地。

民营经济强,富人多,意味着在当地会创造更多的企业就业岗位,先富带动共富在一定范围内是存在的。企业家既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活水之一,也是激活当地就业和收入的动力之一。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是宁波工业的主力军。2019年,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56.3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4%,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0.4%。

第二,宁波开发早,且一直较好持续。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迁至 三江口(今海曙区),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建立的明州港,是唐宋元三代的国际大港。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上,一方面,宁波既是中国大运河最南端的出口,又是大陆海岸线中点、南北洋流的交汇处,自然形成了帆船时代的换船港;另一方面,青瓷、丝绸、绿茶这三项宁波特色的商品贸易,拉动农业生产商品化,使宁波成为中国最早的手工产业集群地之一。最终因为贸易的推动,宁波从越文化中脱颖而出,在盛唐开元二十五年(738年)成为独特的海洋商业城市。到了宋元时期,瓷器逐渐成为出口主要货物,于是又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最大的三大港口为广州、宁波、泉州,因为港口的地理便利因素,宁波港贸易主要集中在东海航线,即与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客商展开交往。

到了明代海禁,宁波人由此从海商转为内商,从事医药业、成衣业、南北航运业、钱庄等行业,成就历史上的宁波帮之崛起。宁波帮以“四明公所”为旗帜,以买办等新兴商人角色,在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中,联结中西贸易,并投资开拓现代工业经济领域,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过程。

2013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8亿吨港,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这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强大实力与优越条件。

第三,宁波人的独立、敢干和低调,实惠的性格。 宁波有一句很古老的话“严嵩势力也要过,杨苗‘家记’(音,书面语为家当)也要败”。杨苗是个很有钱的财主,用现代话表示就是属亿万级富翁的那种人。这句话意义很深,宁波人认为,现在你这人是有钱有势了,但总有一天会落败,即使你这一代没落败,你的子孙后代也会有落败的一天,所以做人还是低调些好,没什么可以向人显示炫耀的东西。同时这也注定了宁波人节约和帮人守信的性格。

再者,为什么温州的高档名贵的汽车比宁波多,而中档次汽车,宁波比温州多,就两城市的汽车绝对数量相比,宁波绝对比温州多。这既是宁波人的务实之处又是宁波人精明之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南方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两种模式引起全国关注:一种是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一种是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两种模式都对当时的农村改革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很难说谁优谁劣。那该学哪种模式呢?宁波人的做法是既学温州的,也学苏南的,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当时被称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即社办、队办、联户(合作、合伙)办、家庭办同时发展、一起发展。从现在的眼光看,就叫既坚持了公有制经济,又鼓励扶持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走出了自己的路。

就如宁波人对吃“敢为天下鲜”,生的蟹,经过几个小时的腌制后直接食用。宁波人做事也是“敢为天下先”,敢冒险、敢开拓。

其实,归根到底这就是宁波人的创新能力!

尽管在独角兽数量上宁波不及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但在《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数据报告》中,宁波有265家企业入围“瞪羚”企业,数量位列长三角第六,而初创企业数量排在长三角第五位。 2019长三角城市创新力排行榜,宁波排第六。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宁波常住人口增加了近20万,人口净流入率高居全国第二!2019年末,宁波常住人口854.2万人,全省第三,比去年新增34万人。这样的宁波,是年轻的活力的,人才人口大流入也是未来继续保持繁荣的基石。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3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