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被称作水稻之父,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9:28:39
字号:

袁隆平被授予这个“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他解决了全国23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在那时候,这是人口增口,粮食短缺的时候,袁隆平不辞辛劳,每天都会像一个敬业的农民一样,蹲在耕田的一旁,研究水稻技术,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炎炎,稻田的某一角,都会有一个老人的孜孜不倦的身影,那就是我们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人,为了全国的人民的温饱问题,他依然踏上了这条伟大的道路。

袁隆平被称作水稻之父,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

袁隆平在北京出生,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是水稻杂交的创始者,第一人,曾经担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事迹是伟大的,是无可取代的,他一生中所获得的荣誉,证明着个老人是由多专注于他的研究,对岗位是多么的热爱,对国家是多么的忠诚,为我国解决了庞大的温饱问题。

我认为,如果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么有居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粮食就不会充足,我们可能会饿着肚子,国家的发展可能也没有那么顺利。所以说,袁隆平的功绩对全国而言,是有过之而无不足的。

袁隆平老先生除了在杂交水稻上贡献巨大之外,还在天文学领域也有所贡献,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着颗小行星就被命名为袁隆平星除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贡献,他在任职期间贡献也是非常大。

袁隆平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一生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因为是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袁隆平为了人民吃上粮食,自己经历了千辛万苦找到了不育植株,让人们有饭吃,解除饥饿,所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扩展资料:

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

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1989年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后来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他1987年起担任“863”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主持全国性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比同熟期 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5、他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1997年,袁隆平又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已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

2013年,他启动了百亩示范片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同时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自2007年以来取得巨大的增产、增收效应,全国已有7个省市实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参加的县(市、区)由20个增加至2012年50个,面积达882万亩。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参考资料: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_百度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3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