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农村里面没有多少农民外出打工,大部分人都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种田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从而放弃了农村的农业生产,不少农村的田地都处于抛荒的状态,根本就没有人种植。特别是像我们那样的山区农村本来田地就不多,现在种水稻的就更少了。那么在今年疫情影响下,国际粮价普遍上涨,越来越少人种地会不会对我国粮价产生影响的?
第一,在农村种水稻的农民确实越来越少
在我们老家,过去农民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生,但是总体上由于山多地少,农民种植的水稻也只能满足一个家庭的日常需要,并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拿出来销售。所以说在没有农民外出打工的年代,农民种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无法很好的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之后,他们发现在外面打工挣的收入比在家种田要多得多。哪怕家里不种地购买粮食,外出打工挣的钱也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生活开销。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肯定愿意外出打工,而不愿意留在家里种地。所以在我老家农村,很多水田都处于抛荒状态,长满了野草,没有人管理。即使像我父亲这样年纪比较大一点,没有办法外出打工的农村老人,他们也没有办法完全跟踪自己家里的土地,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两块,种一点粮食够自己吃。其他的土地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抛荒。这也是社会的一种无奈现实选择。
第二,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增长
可以说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应非常充足,并不因一部分农民脱离农业生产而造成减产。这是因为虽然部分农民不种地,但是那些种粮大户却通过流转租赁的方式获得了更多的土地,从而开展了规模种植,获得了规模效益。另外现在粮食的品种以及种植技术和机械化水平都在提高,所以粮食的产量也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不用担心农村农民不种地而造成粮食荒的问题。
第三,我国大米价格比较稳定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粮食价格都出现了上涨的行情。但是目前我国的粮食供应非常充足,价格仍然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现在大米的价格平均在2.7元左右,基本没有太大的上涨或者下跌。可能个别地区因为粮食调运或突然爆发的购买需求而导致价格出现波动,但这也是短时期的市场调整行为,大家不用太过担心。
我国的大米自己率可以达到100%,而且现在还有大量的储备粮食,而农民手中也有自己的余粮。所以我国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粮食短缺,更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造成的粮价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