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是赫赫有名的一种中药材,多种中药材用于治疗病症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受到了很多患者的一致嘉奖。但也有一些人对于太子参的药理用途并不是很清楚,具体能够用于治疗哪些病症不了解,下面将为大家做出相关的讲解说明,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参考。
1、太子参治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选用十五克太子参,十二克黄芪,三克五味子,九克炒白扁豆,四枚大枣。将这些药材一起煎水代茶饮,可以治疗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的病症。
2、太子参治病后虚热:选用十克太子参煎水服用,对于病后虚热的病症很有疗效。
3、太子参治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准备十二克太子参,白术、茯苓各是克,陈皮、甘草各六克。水煎服,对于脾虚便溏,饮食减少的病症疗效突出。
4、太子参治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准备二十五克太子参,三十克浮小麦,五颗大枣,将其用水煎服,可以用于治疗盗汗。
5、太子参治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准备十五克太子参,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十克。水煎服,本方可以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等病症。
太子参对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的病人非常有益,可以益气生津;太子参治气虚肺燥咳嗽,将其配北沙参、麦冬等,太子参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可以使疗效更佳。
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太子参治疗病症的效果确实是非常不错的,如果存在上文介绍的病症的话,那么不妨用太子参来入药治疗,通常都能够收获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的应用方法可以参照上文的讲解,并结合自身的病情需要来选用,希望本文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太子参既可以作为药物来治疗疾病,也可以作为一种滋补的食材起到养生滋补的功效。下面一起来看看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
太子参的药用功效1、补气生津:太子参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症。
2、补益脾肺:太子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常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等症。
3、增强免疫: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体质,而且长期服用未见有副作用。
4、适宜慢补: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得很远,但其长处在于药性十分平稳,适合慢性病人长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那些体虚而经受不住滋养药物峻补人的欢迎。
太子参的药用禁忌1、孕妇不宜食用太子参。
2、表实邪盛者不宜服用太子参。
太子参的食用方法1、银耳太子参
材料银耳15克,太子参2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泡开,洗净,太子参布包,同冰糖加水适量炖至银耳熟,去药包饮用,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慌、气短。
2、百合双参汤
材料百合、太子参各25克,北沙参20克,饴糖50克。
做法将二参布包,同百合水煎取汁,去药包,调入饴糖,拌匀服食。
功效补气止汗,适用于气虚所致的自汗、体虚、气短、口渴等。
3、黄芪太子参
材料黄芪15克、红枣7枚、太子参10克。
做法将黄芪、红枣、太子参加适量水煮30分钟,每晚临睡前或清晨空腹时代茶给孩子喝。
功效补肺健脾,适宜反复感冒。
太子参的繁殖技术1、种子繁殖:因太子参是蒴果种子成熟不一致,蒴果开裂,种子自然脱落,不易采收。一般都是利用太子参收获后,就地培育幼苗,用四齿浅耕2厘米左右,再施入人粪尿,种点秋菜或大青叶等药材,秋菜收后再施一次人粪尿,6-7天后整平地面盖上稻草或麦草。第二年4月份苗出来,不久大青叶也采种了。剪去地上茎,除去覆盖草,进行田间管理,间去过多的苗子。当苗长5片叶时进行移栽,选择傍晚或阴天进行,把幼苗的茎节横放埋入土中,留出顶端叶片。注意遮荫(盖稀稀的草或设前棚),生出新根后,撤覆盖物。也有的地方,把种子采下用湿砂贮藏,备秋播或春播用。
2、根茎繁殖:大面积生产多采用分根繁殖。原地留种,选择植株生长健壮的地块,留于地中,4-5月在行间套种蔬菜或豆类、中草药草决明、柴胡、望江南等,夏季炎热的气候,套种作物正是生长旺盛时期,给太子参起遮荫作用,并巨能降低地温,使太子参安全度夏。秋季栽种太子参时挖起作种栽。选芽头完整、体肥大整齐、无伤、无病虫害的块根作种。栽种不能过迟、过深或过浅,一般在10月份。
猜你喜欢:
1.太子参的功效作用与食疗方法
2.酸枣仁粉的食用方法
3.太子参药膳偏方以及挑选方法
4.太子参的功效与药用价值
5.白扁豆花陈皮茶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