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实验已证实了琼脂糖比琼脂更适于原生质体培养,近年来又发展了琼脂糖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用几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做实验,发现尽管琼脂糖提高了植板率,但到细胞团阶段后就难以再继续发育。
这可能是由于培养物把固体培养基中的营养耗尽所造成的。已发展一种“念珠培养”法,即把含有原生质体的琼脂糖培养基切成块放到大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并在旋转摇床上振荡以利于通气。使用大体积的液体是为了防止琼脂糖块过渡破碎。用这种方法,不仅进一步提高一些种(如番茄原生质体)的植板率,而且使一些以前从未超过细胞团阶段的种,如芜菁和矮牵牛原生质体能够持续地分裂。在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中使用的琼脂糖泡培养法也是固、液结合的一个好方法。
把含有原生质体的琼脂糖念珠培养基以大约50μL一滴,滴在直径5.5cm的培养皿中,固化后,再向其中添加3mL液体培养基,这样,琼脂糖滴就处于液体培养基的包围之中。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培养基的渗透浓度来逐渐降低固体培养基的渗透浓度,以便使培养物持续地生长发育。
杂交水稻和转基因水稻的区别
1、磷可以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水稻所需的磷少于氮和钾,但是磷对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磷是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幼苗期帮助根系生长,可以提高细胞原生质体的粘度,耐热性和保水能力。
2、磷在水稻增加谷物生殖器官以及增加产量中起关键作用。磷直接参与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并且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各种生殖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充足的磷不仅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而且可以在后期增加籽粒的数量。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磷还可以促进茎叶中糖和淀粉的合成以及糖向谷粒的转移,从而使谷粒的器官发育良好,坚实而饱满。从而增加了千粒重,提高了产量,提早成熟并提高了品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磷在水稻生长周期中的作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水稻植物养分失衡,并导致田间生长不良。
杂交水稻是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通过人工杂交技术,将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水稻品种当中,而转基因水稻则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将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基因转移到水稻的基因组当中,使其表达出特殊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