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尾 (《湖南药物志》)
异名凤尾蕨(《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青旗草、见血生(《广东中医》3(5):26,1958),碎叶金花、退血草、地侧柏、小凤尾草、细金鸡尾、细叶野鸡尾、细叶路鸡(《湖南药物志》),地柏枝(《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华中铁角蕨的全草、根。
植物形态见华中铁角蕨。
性味《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 清热,利湿,止血。治干咳,黄疸,白浊,肠胃出血,刀伤,疮疡,烫伤。
①《湖南药物志》:止血生肌,消炎解毒。
②《贵州药植目录》:治白浊,刀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熬膏或捣汁涂。 ①治干咳无痰:孔雀尾一两。水煎服。
②治黄痘:孔雀尾一两,楼梯草一两,茵陈五钱,青蒿五钱,黄栀子五钱,黑豆五钱。水煎服。
③治肠胃出血:孔雀尾根一两。水煎服。
④治疮疡或汤火伤:孔雀尾全草熬膏,外搽或敷患处。(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⑤治刀创出血,跌扑破伤:新鲜孔雀尾叶,焙研极细粉末,撒创口上,纱布包好,不须换药。亦可用鲜叶捣取自然汁(加安息香酸适量防腐),以消毒棉花蘸汁贴创口。(《广东中医》3(5):26,1958)
金鸡尾异名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掌叶凤尾(《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原为凤尾蕨科风尾蕨属植物掌羽凤尾蕨的全草或根茎。
原植物金鸡尾金鸡尾掌羽风尾蕨pterisdactylinahook又名:掌风尾蕨(《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指叶风尾蕨(《蕨类名词投名称》),掌叶凰尾蕨(《全国中草药汇编》)。
陆生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5~40cm.根苎长而横走,疏生棕色披针形鳞片。
叶革质,密生,二型;营养叶柄长15~30cm,细弱,禾秆色,有时基部红棕色;叶片倒卵形或卵形-长14~20cm,宽10~15cm,指状复叶;羽片5~7枝,稀为3枝,中间1片最长,线形,长10~20cm,宽4~8mm,边缘软骨质并生小尖齿;叶脉羽状;侧脒二叉状或不分卫;孢子叶柄较营养叶柄长,叶片与营养叶同形,裂片较狭,宽3~4mm,仅在营养部分具尖齿。
孢子囊群线形,生于羽片边缘的边脉上;囊群盖线形,膜质,全绿,灰白色。
生于海拔1200~4000m的岩壁上或灌木丛下。
分布于西南及台湾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成分地上部分含萜粪蘼素(ptfrosm)b、f、o、q.2b,15矿二羟基对映16-壳杉烯(2b,15crdihvdro-ent-kaurl6-ene),2p.16-=羟基对映贝壳杉烷(2b,16adihvdmxvent-kurane),大叶风尾蕨苷(creticoside)a、b。
药性苦、微涩,凉。
《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淡、微涩。
”
功用主治解毒,除湿,利尿。
主治痢疾,肠炎,腮腺炎,淋巴结炎,白带,水肿,小儿惊风。
l.《贵州民间药物》:“解热,利尿。
治狂狗咬伤,水肿,小儿急惊风。
”2.《中国药用孢于植物》:“治痢疾,肠炎,腮腺炎,淋巴结炎,白带。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选方l.治水肿金鸡尾、水菖蒲、萝卜干、臭草根各6g。
煮石膏豆腐,早晚各服1次。
2.治狂犬咬伤金鸡尾、杨梅皮、化稿皮(均系干品)各6g。
煎水兑酒服,每日3次,每次半杯。
(1、2方出自《贵州民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