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牛蒡子主产于东北三省和浙江。因为牛的力气大,所以牛蒡子也叫大力子。
牛蒡子是从牛蒡的果序上打下来的,以粒大、饱满、外皮灰褐色者为佳。
牛蒡子辛、苦,寒。辛能发散,苦寒可泄热,故有疏散风热的功效;又入肺经,苦寒清泄,有清利咽喉、宣肺祛痰的作用。因此,牛蒡子用于治疗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咽喉肿痛、咳嗽、咯痰不爽,为首选药。
此外,牛蒡子能透发疹毒,用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牛蒡子还可解毒消肿,用于治疗热毒疮疡、丹毒。
因牛蒡子是种子,性寒滑利,可润肠通便,故最适用于发热、咽喉肿痛、咳嗽兼大便秘结者。
逢子必炒,牛蒡子炒后使其苦寒之性减弱 。但因牛蒡子润肠通便,辛散耗气,故气虚便溏者慎用。
牛蒡子
别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牛子
英文名:Arctii Fructus
主要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中药材牛蒡子是一味解表药,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牛蒡子的产地,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浙江。
牛蒡子的入药部位: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牛蒡子入药部位的性状特点:
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牛蒡子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