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都有哪些乡镇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7:50:32
字号:

截止到2019年6月1日,宝应县有14个镇,具体名称如下:安宜镇、氾水镇、泾河镇、黄塍镇、望直港镇、小官庄镇、夏集镇、柳堡镇、鲁垛镇、广洋湖镇、射阳湖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

宝应县都有哪些乡镇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扬州市北缘。东与建湖县、兴化市、盐城市盐都区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金湖县、洪泽县相连;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毗邻。

宝应县县城略呈梨形,射阳湖、广洋湖环其东,宝应湖、白马湖绕其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最北缘自西安丰镇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镇三洋河村,直线距离约47.4千米,东端自广洋湖镇团头荡至西界山阳镇顺河村西白马湖中,直线距离约55.7千米。

宝应县总面积为146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979平方千米,占66.7%,水域面积488平方千米,占33.3%。

扩展资料

宝应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农作物种植面积5.28万公顷,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兼种棉花、旱地蔬菜等。

水域面积4.88万公顷,滩地面积1.76万公顷。水产养殖面积常年保持3万公顷以上,年水产品总量15万吨,除养殖常规鱼种外,龟、鳖、河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80%,产量6万吨以上。

宝应县温泉资源丰富,水温高、水质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天然矿物质。经国家、省有关专家评估论证,为硅酸医疗热矿水,对皮肤、关节、心血管等疾病有医疗保健作用,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宝应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宝应县人民政府—自然资源

宝应县人民政府—地理位置

宝应在江苏排名

高邮市属于江苏省扬州市。

高邮市位于沿江经济带的长江北岸,北纬32°38′~33°05′、东经119°13′~119°50′。东邻兴化市,南连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西接天长市(安徽省)、金湖县,北界宝应县。市区西南经扬州市达南京市165千米,东南经无锡市、苏州市抵上海市331千米,北距北京市980千米。

全境南至北50.04千米,东至西57.6千米。总面积196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17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788平方千米,占比分别为59.9%、40.1%。至年底,城区面积40多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28.5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高邮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京杭大运河高邮段以东11个乡镇、园区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蔬菜为主,高邮湖以西2个乡镇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其中菱塘回族乡、送桥镇分别兼种湖桑、茶叶。

全市今存植物47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200多种、草本植物220多种、水生植物50多种。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柳树、刺槐树、榆树、杨树等59科、108属、177种,豨莶草、青蒿等60科、140属、200种。

绿化造林树种有61科、132属、274种。其中,乔木161种,灌木99种,藤本植物14种;落叶树种162种,常绿树种112种;阔叶树种216种,针叶树种58种。

淡水渔业资源丰富,碧波浩渺的高邮湖、京杭大运河高邮段以东成网的河渠、东北部成片的荡滩,为发展淡水养殖提供条件,同时也适宜高邮鸭、扬州鹅的生长。

以上内容参考:高邮市人民政府-高邮概况

宝应只是县级市,隶属于扬州,在整个江苏扬州也只能算得上是中等水平,宝应在整个江苏的排名应该是中等偏下的,下面是一些详细信息:

宝应

宝应始建于秦,古称安宜,隶属名扬海内外的扬州市,与周恩来故乡淮安毗邻,京杭运河穿邑而过,风光宜人,设施配套,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宝应土地肥沃,湖荡密布,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平原绿化先进县,特别是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出口量均为全国之冠,被国家授予“中国荷藕之乡”称号。

中文名称: 宝应

别名: 安宜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安宜镇等14个乡镇

政府驻地: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叶挺路73号

电话区号: 0514

邮政区码: 225800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中部

面积: 1486.23平方公里

人口: 91.86万人(2007年)

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扬州小片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八宝亭 纵棹园 荷园等

车牌代码: 苏K

综合实力

宝应正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特别是近几年,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育发展了一批优势行业、规模企业和形象产品,形成了“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纺织服装、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全县拥有省级企业集团14家。宝胜集团是中国制造业500强、江苏省16个重点企业集团之一,跻身于国家大型企业行列。电工电器行业以宝胜集团公司为龙头,以菲达宝开集团、科龙直流电机公司、仁恒实业公司、电器厂、亚宝绝缘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主体,产品质量、销售在全国同行业中均有较高的知名度。燃气具行业以钢瓶为主体,厨具等产品与之配套,全行业年产钢瓶能力达500万只,成为全国最大的钢瓶生产基地。食品行业以五琼浆系列白酒、荷藕制品、麦芽为主体。永顺泰麦芽年产销4.5万吨,企业综合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纺织行业以江苏银宝集团、金夏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主体,逐步形成了花、纱、布一条龙生产。玻璃及工艺品行业是宝应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销以年40%以上的速度递增。 宝应把外向型经济作为工业发展的助推器,目前全县有外商投资企业56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美国德州仪器有限公司、意大利比瑞利公司等5家企业已落户宝应,并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此外,扬州美瑞华公司、蓝宝石公司等一批独资合资企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宝应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全县常年有2.5万人的建筑队伍征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承建的一批高层建筑,先后获得了鲁班奖、白玉兰奖,成为宝应建筑业的形象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 宝应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氛围浓郁。在诞生"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明代大画家陶成、经学大师刘宝楠、京剧鼻祖高朗亭的宝应大地上,古代文化的遗存和现代文明的风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京沪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宝应与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的时空距离。 宝应是个好地方,宝应更是一块理想的投资热土。今年宝应在税收、土地使用、水电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制定了诸多优惠政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热情好客的宝应人将进一步凸显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生态优势、产业特色优势,迎来更多的海内外宾朋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宝应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纺织服装、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现有工业企业一千多家。宝应“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产销规模已经占据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和全省有一定规模和影响。一批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相当实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在竞争中迅速崛起。江苏宝胜集团跨入全国制造业500强和省十大重点企业集团行列,成为全国电缆行业的“排头兵”。 2006年,全县紧紧围绕“工业经济突破年”,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通过项目拉动、重点企业带动,加快工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县全部工业产值突破253亿元,开票销售140亿元,招商引资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200万美元,目前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产品22个,省、市名牌产品18个,著名、知名商标12个。宝胜集团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宝胜科创公司顺利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宝胜电气加快上市步伐。德仪公司利税额在全市外资企业中名列前茅。

农业经济

宝应“金湖银荡”得天独厚,特色农业享有盛名。境内拥有耕地 90万亩,湖荡水面70多万亩,既是全国优质粮棉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和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又是省内乃至全国颇负盛名的“荷藕之乡”、“水产之乡”。全县常年种植荷藕12万亩以上,年产量10多万吨,有加工出口企业17家,荷藕的产量、品质、出口量均居全国之冠,经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林业部等部门联合评定,该县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荷藕之乡”。全县三禽(鸡、鸭、鹅)饲养量2500万只,生猪出栏25万头,山羊饲养量20万只。特别是水产养殖业初具规模,已形成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温室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年水产总量9.1万吨,其中龟、鳖、蟹等特种水产品年产2.5万吨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县林业面积21万亩,林木蓄积量70万立方米,蚕茧产量2500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进一步加工增值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荷藕、棉花、水产、畜禽、林木等5大系列的产业化工程,形成了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其中1家企业列入省100强,15家列入市60强,产业化工程年产值达30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2006年,围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有机、高效农业,种植业良种覆盖率95%,水产混套养殖比例90%,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1%。优质水稻、水产、水禽、水生植物等“四水”产业特色更加显现,高效农业发展到20万亩,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成为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新增3万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

第三产业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增长16.8%。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商贸网点,纵棹园、亚细亚广场及其周边区域现代商业圈初具规模,白田路商圈加快建设,人居、文化、购物环境得到提升,现代专业市场、电子信息、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荷园、地热开发、正润生态园、万亩森林公园建设加快推进。

民营经济

宝应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摆上了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各个服务部门也相应制订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政策,激励创业者,发展有产者,促进了民营经济总量、质态的同步提高。2006年,全县新增私营企业1200多家、个体工商户4850户,新增民营投入72亿元。玻璃工艺品、藕制品、教玩具等民营特色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2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