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贡茶场位于东经94°52’,北纬30°19’,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林芝地区境内,距林芝地区行署驻地八一镇168公里,离波密县城108公里,进出茶场主要的交通要道为318国道及305省道(现正处于改扩建当中)。海拔最低1900米,场部机关所在地海拔为2228米,年均气温为11.4度,年降水量960-11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度大。茶场周边森林茂密,终年云雾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适宜开发高品位绿茶、红茶和黑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也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茶场。场内易贡湖,海拔1900米,湖面面积为20平方公里左右,湖畔海棠等各色花芳香四溢,树木苍翠挺拔,湖水清澈,波光粼粼,雪山白云倒影湖中,如海市蜃楼一般,原始森林及湖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茶场的茶田依偎在易贡湖旁,茶园经高山雪水浇灌,得冰川雪野之灵气,受充沛阳光之沐浴,绝无污染,品质优良。茶场盛产的雪域高原茶叶,外形呈条索状,叶体嫩匀,锋苗细紧,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8%(国际标准为32%),茶多酚含量达35%,高出国内其他上品茶叶的一倍,汤色明亮,香气持久,味醇回甘,显示出雪域高原茶叶天然优异的内质。易贡茶场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军部所在地,场内“将军楼”是原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将军的办公居住地。场部机关办公地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藏自治区党校校址。易贡茶场不仅是绝佳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还是饶有风味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孕育了独特的藏族文化和宗教文化。
茶场属正县处级国有单位,现有人口1508人,正式职工112人,临时工216人,待人青年400多人,退休职工673人。茶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场长负责制。全场共有党员130人,5个党支部。茶场下设4个生产队(茶叶一队、茶叶二队、茶叶三队、单卡队)、2个酒店(八一小芳村酒店和拉萨尼玛酒店)、有茶叶加工厂和亚圣加工厂各1个,640KW的水电站1座。
2013年生产藏红茶6400斤、林芝春绿7200斤、黑茶1800斤、砖茶6.8万斤,并首次采摘加工秋茶6000斤。当年实现生产总值560万元,盈利220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2.67万元,茶场居民年人均收入6810元。
介绍龙井茶
适合。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易贡茶场不仅是绝佳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还是饶有风味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所以适合居住。西藏林芝市易贡茶场:是西藏唯一规模以上的茶场,拥有西藏历史上第一块规模种植的茶田,为西藏茶产业之始。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
我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菜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砖茶)和普洱茶等。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O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O0毫米。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