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手抄报怎么做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7:21:41
字号:

袁隆平的手抄报怎么做 水稻

袁隆平的手抄报怎么做

下面是关于手抄报内容的一些文字参考:

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在过去,在我们中国,许多人在忍受着饥饿,常常有了上顿没下顿,吃不饱饭。而年少时的袁隆平看到这番景象意识到,中国要强大,必须让老百姓填饱肚子。农业,是重中之重!

于是,他立志要改变现状,让所有人都有饭吃。袁爷爷为中国的贡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今天的我们不用担心饿肚子,每天可以快乐地和家人一起吃饭,在学校无忧无虑地成长,是因为有像袁爷爷这样的科学家,用一生在追求与奉献。

他们是值得我们认识、尊敬并学习的伟大的人。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他是真正的英雄人物,他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袁隆平院士,名言语录

1、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2、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袁隆平的故事

杂交水稻的原理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袁隆平就是用杂交水稻将产量大大提高而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随着杂交水稻的应用推广,使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并减少用种量;杂交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就是省去传统的水稻栽培育秧过程,把经过浸种、催芽的稻种直接播到大田中,加以管理,使之成秧、分蘖一直到成熟的一种简化栽培方法。

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通过著名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及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规律。而杂交就是指通过两种遗传性不同的品种,获得双亲基因重新组合、同时优良性状互补的方法,杂交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被称为“杂种优势”。水稻花在绿色的颖壳中包裹着雄花和雌花,正常情况下,它们是一起生长的。在开花结果的时候,雌花只能接受它自身的雄花授粉,如果要与其他品种进行杂交的话,就必须要赶在雄花性成熟之前将其去掉,防止自交。这时剩下的雌花可以作为母本,并与其他的父本进行杂交,进而产生杂交种。但人工去雄的效率是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应用需求的,正是袁隆平院士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当时他提出了利用雄性不孕的材料来完成杂交制种,可以免去了人工去雄的过程。抱着这个想法的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于1970年在海南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并以这株野生稻作为基础材料,成功的发展起了杂交水稻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还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如果要利用“杂种优势”的话,杂交种必须每年进行杂交制种,但是这个雄性不育系是没有繁殖能力的,所以不育系要繁殖后代,就需要借助于其他材料。所以科学家还要给它匹配一个“堂兄弟”,借助“堂兄弟”的花粉来完成授粉过程,这样才能保证雄性不育系有后代,也就是“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正是这种方法,让粮食的亩产量发生了质的飞跃。

1、《袁隆平的故事》主要内容包括:爱听故事的孩子;中流击水;勤学好问的少年;立志人“农门”;迈向三尺讲台;卓越,从怀疑开始等。通过袁隆平的日常生活,如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等,表现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于真实处打动人心。

2、《袁隆平的故事》书中主要注重英雄偶像人物的榜样化,同时区别于其他同类图书,注重这些偶像的平民性和亲和力。即一是挖掘革命先烈和当代英模高尚人生中的励志精神,旨在以其光辉事迹激励和重塑广大青少年读者崇仰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事业等高尚情操。

3、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4、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5、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20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