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藤
(《贵州民间方药集》)
异名地石榴(《滇南本草》),过江龙、土瓜(《草木便方》),野地瓜(《分类草药性》),地蜈蚣(《天宝本草》),牛马藤、过石龙(《贵州民间方药集》),地枇杷、过山龙(《贵州民间药物》),铺地蜈蚣(《四川中药志》),牛托鼻、鸠草、冬枇杷、青风月、风藤、拦路虎、地木耳(《湖南药物志》),野地瓜藤(《贵州草药》),霜坡虎、爬地牛奶、钻地龙(《广西中草药,),遍地金、地板藤、母猪地瓜、匐地蜈蚣、万年扒(《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
植物形态地瓜
多年生落叶藤本,全体具乳液。气根须状,攀附于树上或石上。茎圆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节略膨大。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托叶2片,锥形,先端尖,全缘;叶片卵形、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约3~6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尖,边缘具波状锯齿,基部圆形或心脏形,上面绿色,具刚毛,下面较淡,叶脉有毛。隐头花序;花单性,多数,雌雄花均着生于囊状肉质花序托内;花序托扁球形,红褐色,生于匍枝上而半没于土中。皮果小。花期4~5月。
生于低山区的疏林、山坡或田边、路旁。分布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地瓜根)、花(地石榴花)、果实(地瓜果)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9~10月采收,晒干。
性味苦,寒。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凉。"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苦涩,凉。"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治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①《分类草药性》:"叶,包疮毒。"
②《天宝本草》:"治红白痢症。"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可去风湿麻木,治筋骨疼痛,活血生血,消肿去毒,利尿解热,民间用为跌打损伤止痛药。"
④《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痔疮出血及牙龈肿痛。"
⑤《湖南药物志》:"清肺,解毒,利尿消肿。治水肿,腹水。"
⑥《贵州草药》:"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止咳。治地瓜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
⑦《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治小儿消化不良,湿热黄疸,风热咳嗽,风湿骨痛。"
⑧《云南中草药》:"收敛止痢。治痢疾,腹痛,瘰疬,毒蛇咬伤,骨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8钱。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痢疾:地瓜藤(鲜)四两,炒焦,黄糖炙,煎水服。(《重庆草药》)
②治咳嗽吐血,阴虚发热:地瓜茎五至八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无名肿毒,汤火伤:地瓜藤捣烂,麻油调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④治地瓜疮:地瓜藤,生用一握,捣烂,敷于疮上,留头,随干随换。若已溃烂者,并以棉花树根皮,焙干为细末,撒于疮口上。(《贵州民间药物》)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取新鲜全草(茎、叶)或根茎3斤,加水10000毫升,文火煎3小时,煎成3000毫升。6个月小儿每次20毫升,7个月至1l岁每次25~30毫升,均日服2~3次,至大便正常为止。治疗331例,年龄均在6个月至2岁半之间,病程最短1天,最长者10天;其中单纯性消化不良5例,中毒性消化不良326例。结果治愈261例,其余疗效较差或无效。所有治愈病例均辅以输液及纠正电解质的紊乱。一般服药后2~3天即见便次减少或止泻,愈后无复发现象。治疗第一天要根据病情禁食6~24小时。实践证明,药液必须浓缩,否则会影响疗效;药材鲜品比干品好,根茎比全草好。
提醒您:地瓜藤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位于贵州东南部的云贵高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合药材生长在种植,黔东南成为中国的4主要中国原油的药物之一,那里是中国中药材4290种,总储量为6500万吨。 363个重点品种,东南亚统一全国人口普查,有326种,占88.10%,城市周围的中国中药材品种超过千种。
“广茂云南,贵州,地道药材。黔东南中国中药材品种多,储量大,被称为”药材“的美称,名贵中草药人参珠,艾纳香牛黄;地道药材天麻,杜仲,石斛,厚朴,半夏,吴茱萸,黄柏,野党参,何首乌,龙胆草,天冬,黄精,金银花,桔梗,五倍子,朱砂,雄黄35。竞争黔东南中国中药材在全国超过100多种品种,出口品种90余种,天麻,杜仲,朱砂在任何时候,在所有国家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中国正宗的野生中药材引进,本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家野生和家养的变化,成功引进天麻,杜仲,厚朴,石斛,艾纳70种草药。
中国药材种植需要合适的土地和气候,即使你是在东南亚地区,可以分为不同的土壤,做决定前种植物的初步调查,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建议你种植天麻。
黔东南中国中药材不仅药用价值,和产业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五倍子,山药,刺梨,猕猴桃,鱼腥草,白果,银耳,魔芋,苦丁茶生产,该项目被列为重点发展和培育绿色产业。
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地区,有不同的甚至在东南亚,你必须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选择投资,允许种植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