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1、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安平镇安平镇位于岑溪市的北面,东界苍梧县广平镇,北界苍梧县新地镇和藤县埌南镇,西邻三堡镇,南邻糯垌镇,东南邻诚谏镇,镇政府驻地太平街,东距梧州市58公里,南距岑溪市28公里;2003年,全镇有1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27301人,其中农业人口26102人。总面积15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908公顷。
全镇农业总产值10790万元,同比增长3.32 %。农民人均纯收入1934元,同比增加104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0公顷,粮食总产量8429吨,其中水稻总产量7385吨;完成财政税收197.66万元,同比增长11.33%。投资560万元建设富宁村10000亩速生丰产林、供销社新街、古益村木片加工厂、石场等企业。乡镇企业总收入5119万元,总产值4818万元,同比增长5.1%;生猪饲养量31881头,出栏18685头,家禽出栏187.68万只,年末存栏52.65万只。其中三黄鸡出栏175.18万只,年末存栏45.95万只。有山地养鸡场56个,当年新增36个;进行牛品改462头,其中引进122头良种牛;当年新增养牛示范场2个;投资157万元建设安平中学、三塘小学、尖峰小学、富罗小学、永庆小学等教学楼。全年果蔗立体种植面积2500亩,菜椒种植面积1600亩,种植西瓜1500亩,种植蔬菜、大肉姜、香芋、葡萄等820亩。 [编辑本段]2、河南省柘城县安平镇安平镇位于柘城县西南部,离县城18公里,东北与皇集乡接壤,东南与鹿邑县境为邻,西与太康县交界 ,北隔涡河与李原级相望。全镇面积52平方公里,50241亩耕地。
安平镇代码:411424105。2006年,辖:安平村、宋庄村、周堂村、冯庄村、东李楼村、王营村、大史村、后王村、后郑村、靳阁村、前王村、刘屯村、张店村、河东村、李庄村、小张村、梁堂村、杨庄村、于庄村、古楼村、刘洼村、河西村、张东村、张西村、李楼村、后岗村、蔡洼村、崔桥村、罗庄村、张炳村、花庄村、史老八村、赵油村、大毛村34个村委会,83个自然村,209个村民组。
200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2.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0元。
安平镇历史悠久,曾两次置到。安平原离鹿邑县,1954年划归柘城,1958年建安平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1998年2月撤乡建镇。
安平交通便利,通讯方便的安平,商周公路贯穿南北,安平到于庄,安平到马厂,安平到宋庄,安平到靳阁四条乡间公路纵贯21个村委会,门程控电话可与国内外联系。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商周公路两侧拓宽至40米,南街,北街及集贸大街排球宽至35米。如今安平镇有集贸市场6个,有新华书店、信用社、营业大楼,税务大楼,老年人娱乐室等。商丘市电信局准备在该镇设立“130”信息塔一座。安平集是全镇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相传汉末此处逢集,以买卖公平,交易平安,商贾呼称“安平集”。
全镇现有2所中学,21所小学,其中私立学校6所,成人学校一所,共有教师502人,拥有正规医院1所,诊所23个。 [编辑本段]3、河北省安平县安平镇安平镇地处闻名全国的“丝网之乡”安平县中心,是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辖4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968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20元。
镇党委,政府坚持立足于本镇农业大镇,人力资源大镇的实际情况,下大力气扶持丝网和养殖两大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本镇的特色产业。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增加到20.1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含国、地两税)突破3000万元。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抓调整、抓巩固、抓开发、紧紧围绕“丝网兴镇、生猪富民”着重在调整产业机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上下功夫。后庄养殖小区、西良养殖技术中心、南张沃奶牛场等规模养殖业实现产值0.26亿元,养殖业产值年均增长6%,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把农业与乡镇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吸收民间资金建立了以玉米芯等农产品废料为主要原料的安平县糠醛厂,年就地消化玉米芯1万多吨,带动了周围农户多方面增收。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安平镇坚持用“两条腿”走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丝网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本镇劳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引导农民立足实际大打丝网牌,2003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及摊点突破3000家,实现销售额13.56亿元,从业人员占到总劳力的40%以上,农业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丝网产业,丝网及其相关产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中确立了其“三分工业有其二”的支柱地位。全镇通过内引外联,已建立“三资”企业7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平镇交通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2004年以来,全镇已有83%的行政村通了硬面路;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程控电话装机量突破4000户;电力设施日益完善,全镇共安装50千伏安以上变压器300多台;全镇现有耕地8万亩,水浇地占95%,完成了滹沱河南堤加固硬化工程,为农业的旱涝保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事业以“两高”为目标,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同时在各学校建立了语音室、音乐室等九室,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在有条件的小学开展了计算机教学,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县前列。 [编辑本段]4、湖南省涟源市安平镇位于湖南省涟源市西北部的安平镇,辖5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91.8平方公里,4.2万余人,原国营大型军工企业湘中机械厂就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这里商贸活跃,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民风淳朴、素有“湘中明珠”之美誉。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8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1800元。
境内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安平是省内有名的“煤乡”和“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锰、石膏、硅石、石灰石等10余种,特别是煤储量大、分布广、质量高,初步查明储量达1亿余吨。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北部的月光崖十里峭壁,鬼斧神工,西部的麻溪洞清泉淙淙,别有洞天。优美的景观,神奇的地貌,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经济基础雄厚,经济发展迅猛。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畜牧业快速发展,是重要的鸡鸭鹅、黑山羊、瘦肉型猪基地,禽畜产品以其质优价廉而远销省内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镇共有集体、私营企业248家,200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66亿元,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涌现出了四古煤矿、安平铁厂等一批省地明星企业。
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市、乡公路四通八达,镇政府紧邻207国道。2个3.5万伏变电站、2000门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和日产1万吨自来水厂都已投入使用。工业小区内学校、医院、文化娱乐场所、商场一应俱全,设施精良。有12万余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和配套的大量住房可供利用。 [编辑本段]5、湖南省安仁县安平镇安平镇古称安平司,位于安仁县东部,海拔高度:129米。 地理位置与茶陵县接壤, 县东南部,辖安平、上街、三南3个居委会,枧平、药湖、夹口、青岭、塘田、坊岭、石池、石基头、张古、樟桥、沿滩、石门、旱半、安子坪14个行政村,255个村(居)民小组,土地面积5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83公顷。地势平坦开阔,交通方便,是安仁茶陵边贸重地。主产优质米、烤烟、茶叶等。安平镇被列为全市“奔小康示范镇”和全省“教育明星镇”。安平镇是安仁县上半县10个乡镇的交通、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近年来,安平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取得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好成绩。2006年,该镇GDP达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21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731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93.61万元,增长28%。农民人均纯收入4913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36.64万元,增长20%;实现财政收入930万元,增长10%。全年粮食总产量23590吨。种植烤烟5100亩,上交烟叶11000担,旱半、石门、镇区三大食用菌基地共出菇300万筒,种植金银花1200亩。城镇建设方面,按照“一轴两翼”、“十字走廊”的城镇规划建设格局,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城建方针,通过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了工贸、农贸大市场,吸纳了大量农民、商人进城经商置业,目前,镇区面积扩大到了3平方公里,安平在周边地区的中心城镇地位日趋凸现。金都大酒店的建成,金三角宾馆的奠基,自来水厂的改造,地下网管理规划和“好又多”、宏富家电等超市的增设,使该镇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引资任务2.09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在全市排名第23位,输出劳动力8000人次,安置外来务工人员300人,筹集资金800余万元,完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方面,建设了石门生态小康示范村,培育了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冠军米业公司,建设了烤烟、生猪、优质米、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工业化方面,走以民营加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路子,初步形成了以家俱和建筑用材为主的木材加工业,以米制品、坛子鱼、豆制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冶炼、制鞋、制纸为主的轻化加工业。民营经济占据该镇经济的重要地位,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人口:约41.28万人
人口密度:282人/km2
安仁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地区北部,置县于宋乾德三年。东界茶陵、炎陵县,南邻资兴、永兴、西连耒阳、衡阳,北接衡东、攸县,素有“八县通衢”之称。地理坐标:东经113°05′---113°36′,北纬26°17′---26°50′。国土总面积219.17万亩(约1462平方公里),管辖6个镇,15个乡,225个村(居)民委员会,3005个村(居)民小组。2008年总人口41.28万人,期中农业人口35.92万,出生率为10.23‰,自然增长率为7.54‰,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2:100。整体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区,万洋山脉蜿蜒于东南部,五峰仙屹立于西部边境,武功山脉的茶安岭从东北斜贯县境中部,醴攸盆地从北向南、茶永盆地从东向西南横跨其间,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永乐江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流贯全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分明。耕地面积 42.35万亩,水田34.11 万亩,旱土8.24万亩;140万亩丘岗山地极具开发潜力;森林面积121.16万亩,森林覆盖率60.3%;135万立方米活木材蓄积量是安仁的绿色银行。土壤类型繁多,适应性强,一至二级优质土壤占70%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水量1404.3毫米,年平均日照1663.3小时,无霜期280天。
该县以农为本,物产丰富。水稻和灯芯草生产历代享有盛名,明、清时代已著称衡湘,因而安仁成为湖南省主要漕粮县之一,1989年列为全省商品粮基地之一。水利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6.98万千瓦,可开发水利资源3.98万千瓦,现有装机容量10325千瓦,发电量4324.5万千瓦时。兴建了两座11万伏变电站,一座22万伏变电站,一座日产2.2万吨的自来水厂。建立了以粮食、牲猪、烟叶、茶叶、林木、水果、特种养殖、种苗工程等十大高效农业基地。推出了以茶业、牛业、米业、药业为主导的名牌战略思路,发展安仁经济,打造安仁品牌。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12.4215亿元,人均3152.6元;国内生产总值12.3649亿元,农业总产值10.3124亿元,工业总产值6.6429亿元。
林产品主要有杉、松、樟、梓、楠竹、油茶、油桐、乌桕、茶叶、药材等400多个品种。药材以其品种多、药性好而闻名省内外。野生动物有800余种,其中兽类67种,鸟类210种,蛇类27种,鱼介类79种。境内蕴藏大量的红柱石、石英石。该县有三所学校获郴州市“园林式学校”的称号,有七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校园文化建设样板学校”,县一中荣获“湖南省重点中学”称号,县职业中专学校被评为“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近三年来,全县本科上线766人,本科录取900人,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在全市名列前茅。2001年,全县本科上线330人,有三名考生分别夺得全市理科第一、二名和文科第二名。
县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总公路里程1030公里,通车里程781公里,省道有攸县菜花坪至永兴鲁塘坳的S212线纵贯南北,茶陵界化垅至安仁华王观音角S320线横联东西,连接安仁至衡阳的S316线横跨县境西部。
这里风光旖旎,“玉峰琴韵,风岗紫气,熊峡红霞,月潭夜色”等八大胜景如诗如画,别具特色,令人神往。新开发的龙海温泉山庄环境幽雅,配套设施齐全,水温适中,舒适宜人,具有强身健体功能,是疗养、休闲的最佳处所。相传炎帝神农氏到安仁境内尝百草、治百病 、 “采茶九龙庵、野炊香火堂、教民香草坪”,后人为纪念神农氏等九仙,建寺庙 “择社日祭神以祈谷”。朝拜者络绎不绝,继以交易草药、农俱等,逐渐发展到农副土特产交易及大型商品药王节交易盛会。每到春分时节,安仁县城万商云集,百货风行,全国人流物流车流会聚,盛况空前,尤以传统的中草药交易为盛,流传着 “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的千古佳话。
2019年11月1日,安仁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3月,安仁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赣片区)。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安仁县在列。
2018年2月22日,安仁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