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头伏萝卜一般选在7月20~30日期间种植,注意种植密度和管理即可。
栽培要点:
萝卜的播种方法有点播、条播和撒播三种。
种植密度,一般大型种点播或条措行距40-50厘米,株距40厘米。
中型种条播行距17-27厘米,株距17-20厘米。
小型种撒播行株距4-7厘米见方。
播种时的浇水方法,有先浇水再播种而后盖土,与先播种,盖上后再浇水两种,前者底水足,上面土松,幼苗出土容易。
后者容易使土壤板结,须在出苗前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才易出苗。
播种后盖土的厚度约2厘米,轻松土稍深,就重土稍浅。
播种过浅,土壤易干,且出苗后易倒伏,胚轴弯曲,将来根形不直;播种过深,不仅影响出苗的速度与健壮,还影响肉质根的长度和颜色。
播种量因品种、种子饱满程度、发芽率、播种方法和栽培季节的不同而异。
在播种前,应严格检查种子质量,一般大中型品种点播每亩用种子0.5公斤,每穴4-5粒,并使种子在穴中散开,条播用种子1.0公斤;小型品种撒播每亩用种子1.5公斤。
间苗:
萝卜的幼苗出土后生长迅速,要及时间苗,原则是早间苗,分次间苗,晚定苗。
早间苗,苗小,拔苗时不致损伤留用苗的根须;晚定苗可比早定苗减轻因某螟等的危害而造成缺株。
生产上一般间苗2-3次。在第1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1次间苗,拔除受病虫损害及细弱的幼苗、病菌、畸形苗及不具原品种特征的苗。在有2-3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
“大破肚”时每穴选留具有原品种特征的健壮苗一株,即为定苗,其余拔除,留苗数大中型品种4000-5000株,小型品种1万株。
水肥管理:
在肥水管理中应做到:前期促进叶片和吸收根的健壮生长,为后期肉质根膨大奠定物质基础。
当营养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加以控制,促使养分及时转运到贮藏器官。
肉质根迅速膨大期,必须保证叶片有较长的寿命和较强的生活力,使之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保证肉质根的膨大。
萝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
发芽期要有充足的水分,土壤有效水含量直在80%以上,使发芽迅速,出苗整齐。
幼苗期至“破肚”前一段时间,要少浇水以利蹲苗,促使根系向土层深处发展。
叶部生长盛期要适量的浇水,以保证叶部的发育。
肉质根生长盛期,要充分均匀的供水,保证土壤湿润,防止忽干忽湿。
此时如果水分供应不足,不仅影响肉质根的膨大,也将使须根增多,质地粗糙,导致糠心。
但若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进行排水,以防止根腐病的发生。
浇水的时间,早春气温低宜在上午浇水,伏天最好傍晚浇水,以降低地温。
中耕除草:
萝卜播种出苗以后,如遇下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对长形露身的品种,在生长初期须培土拥根,使其直立生长。
封行以后一般不再中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