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安溪茶文化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26:42
字号:

 铁观音福建省 泉州市 安溪县 最闪亮的名片。在上千年的产茶史中,勤劳勇敢的安溪人民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品质优异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 安溪茶 文化。

匠心传承安溪茶文化

 ?未讲天下事,先品观音茶。?亲朋见面要斗茶,迎宾待客要品茶,婚丧嫁娶要喝茶,迎来送往要送茶茶渗透进茶乡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铁观音也成为安溪人的精神图腾。

 不久前,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安溪以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契机,不断加强种质资源与生态景观保护,建立健全制茶技艺和茶文化传承机制,在保护、活化、利用好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同时,弘扬振兴中华茶文化。

 代代相传

 安溪茶历史悠久,至少可追溯至唐朝末年。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安溪茶叶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英语中的?tea?即由 闽南语 的?茶?音译而来。

 安溪县茶管委办主任陈志明自豪地说:?创制乌龙茶半发酵制作技艺、发现培育安溪铁观音这一珍稀茶树品种和发明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技术是安溪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经验结晶,被公认为安溪茶人对世界茶叶文明史作出的三大历史性贡献。?

 位于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松林头打石坑的石崖峭壁上,一棵茶树亭亭玉立,在山间地头之上,显得独树一帜。远看,茶树与石崖相映成趣,仿佛一只大乌龟驮着一棵茶树缓步而来。近看,茶树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嫣红、青翠欲滴、枝繁叶茂。

 ?这株魏家铁观音母树,从发现至今已有300多年。?安溪铁观音魏荫第九代传人魏月德说,其祖魏荫发现这一母树后,通过压条繁殖,将繁育出的茶苗送给周边茶农栽种,推动了铁观音在安溪各地安家落户。

 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始终坚持魏家世代传承、孕育出铁观音名品?魏十八?的18道制茶工艺。

 ?安溪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由苏龙首创,闽南语?苏龙?与?乌龙?谐音,为纪念其贡献,乡民把依其法所制的茶称为乌龙茶。这种技艺需要历经3大阶段、10道工序、36个小时精心焙制,赋予安溪铁观音独特的?兰花香?和?观音韵?。?陈志明说。

 高超、精湛、独特的制茶技艺,印证了一代代安溪茶人根脉传承的匠心精神。?为实现健康、安全的茶叶种植技术,我们去杭州请教了专做有机茶的专家,从荒山开垦开始,十多年如一日坚持有机茶的生产标准。?安溪县有机茶协会会长、品雅有机茶董事长汪建仁说。

 在安溪,像魏月德、汪建仁这样不遗余力传承茶文化的人还有很多。近年来,安溪大力培养高素质茶文化人才,目前已获评铁观音大师8名,铁观音名匠26名,国家级制茶工艺大师8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9名;连续举办4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支持鼓励建设大师名匠工作室、非遗文化传习所、制作技术研究会等,建立全链条?传帮带?机制。不仅如此,安溪还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同合作创办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以推动茶产业的永续发展。

 ?学院实施?产业人才培训?工程,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等各类专题培训班,培养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千余人,茶产业领军人才、行业大师2000余人,重大农技推广服务人才7万余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教授高水练说。

 乡村振兴

 ?山是聚宝盆,茶树是金银。山中种茶树,不愁吃穿住。?这首流传于安溪的民间茶谚,生动道出了茶对安溪人民生计的重要性,也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茶叶对安溪而言,是支柱,是民生,是特色,是引擎,让安溪从一个贫困县跻身国家百强县。2021年,安溪全县茶园面积达60万亩,茶叶总产量6.2万吨,涉茶总产值280亿元。在安溪,80%的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农民纯收入的56%来自茶产业,茶承载了百万茶乡人的富裕之梦。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在保护和传承铁观音茶文化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业文化的功能,探索出一条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促互进、良性循环的道路,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农科所所长胡水利说,安溪积极探索茶农共享机制,建立?龙头茶企+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58%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或进入企业务工,带动13.8万农户增收致富。

 从种茶到售茶、从茶艺到教学有数十万女性群体,她们的力量贯穿茶叶采摘、制茶、茶艺、茶文化等方方面面,让安溪铁观音更加柔美、更加馥郁芬芳、更加韵味悠远。2019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安溪县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在安溪率先成立全国茶叶领域第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传习所,让她们参与种茶、制茶各个环节,以茶为依托帮助女性就业和创业。

 ?传习所成立之初有95人,至今已达387人,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传习所的培训中,加入传习所提升文化素养,提高技艺创新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所长何环珠说。

 安溪人不但会制茶,更会卖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安溪茶商的身影。如今的安溪茶商不仅卖铁观音,还经销武夷岩茶、普洱茶、白茶、绿茶、红茶等各种茶叶,形成了?安溪人卖百茶?的格局,在全国乃至全球茶叶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10年来,安溪茶产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区域聚集、集群化发展的特点,形成了以八马茶业、华祥苑等为骨干的现代茶叶专业生产集群,一些龙头企业正在筹划上市。

 八马茶业是知名的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公司总工程师林荣溪说:?公司连续10年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达17.4亿元;过去两年八马茶业连续成为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原产地茶企纳税双第一。?

 ?依托这些企业,安溪初步形成了集名茶加工基地、专业精制、贸易物流于一体的茶叶现代化全产业链。?陈志明介绍,安溪企业在茶叶深加工、茶叶机械智能化、茶叶质量安全等关键性、共性技术研究上均走在全国前列。在茶产业配套方面,安溪有茶叶包装、茶杯、茶盘、茶桌、茶家具等茶器具生产企业近500家,批发零售店铺上千家,经由安溪及安溪茶商生产或流通的茶配套产品,占据全国茶产业配套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保护发扬

 悠远的茶业发展史、精湛的半发酵技艺、丰富的茶树基因库、多样的茶园生态圈等,融合形成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陈志明说:?安溪号称中国茶树种子资源库,是因为这里的茶叶品种很丰富,拥有100多个茶树栽培品种。在1984年全国第一批审定通过的30个茶树良种中,安溪县占6个。安溪还拥有陆生野生动物24目69科283种,维管植物种152科497属940种。?

 长期以来,安溪按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对茶叶产区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推广绿色高质高效茶园生态管理技术,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声光电智能虫害防治技术、?猪?沼?茶?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我们现在种茶,主要采用自然农耕、生态管理的方式,保持生物多样性,基本不用农药。使用粘虫板、诱虫灯和光声干扰设备,对传统虫害防治知识创新性利用,提高了防虫效率,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对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破坏,茶园生态更健康稳定。?既是茶农、也是安溪县茶园生态管理研究会会长的刘金龙说。

 2021年5月,安溪县农业农村局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联合创建全国首家茶生态医院,对茶园进行生态诊疗。?茶生态医院是以茶园生态为特色的茶全产业生态治理,提高了整个茶生态水平,预防茶树生病。?高水练说。

 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再加上景色优美的茶园、清香扑鼻的茶香安溪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安溪还在全国率先发展集生产加工、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茶庄园业态,大力培育文旅新经济。目前,安溪已初步建成云岭、华祥苑、高建发等特色茶庄园22座,每年吸引消费人数超200万,旅游收入约12亿元。

 ?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茶产业基础,通过建设以茶为主题的集休闲、度假、体验、观光于一体的茶庄园,吸引了不少周边游人群,茶庄园将成为保护传承茶文化的一个综合体。?中国茶都集团、云岭茶庄园董事长陈加勇说。

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费吗

绿色无公害的品牌打响了,明年的茶叶一定会卖得更好!?日前,在政和铁山镇大红村,一场由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茶业发展中心举办的病虫害生物农药免费发放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茶农的参与。

 活动共发放近7000份生物农药,惠及400余户农户,根据种植户各自的茶园面积合理分配,包括藜芦根茎提取物、苏云金杆菌、?倍倍加?助剂、茶皂素等,可有效防治茶小绿叶蝉、茶黄螨、茶尺蠖等病虫害侵袭。

 大红村位于铁山镇北部,是南平首个茶园整体不使用化学农药的试点村,拥有茶园面积2300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及中国工农红军七军团20师支持下,在福建革命斗争史上写下过灿烂一笔。在新时代,这里又成为探索?三茶?融合之路的先行者。

 今年,政和县在铁山镇大红村等地建设了面积达3300亩的生态茶园示范区,整村推进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通过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措施实现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实现茶叶品质和茶农收入的共同提升。?政和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蔡桂辉介绍。

 在政和骏皓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汪青看来,茶叶品质好,才能卖得好。近年来,企业产值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长,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视茶叶品质和对区域公共品牌的推广。?我们坚持对近500亩生态茶园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从源头上管控茶叶品质。?汪青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年产值已增长至600多万元。

 政和全县茶园面积达11万亩,生态茶园8万亩,年产茶叶1.75万吨,产值20.66亿元。近年来,政和县定期召开茶叶质量安全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茶叶质量安全管控专项行动工作,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严格农药监管、增强渠道宣传、完善奖惩办法等措施,茶叶质量基础防线正越筑越牢。

 ?现阶段先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今后还要通过生态调控、以虫治虫、土壤优化、提质增效等技术实现生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产量、品质双丰收。? 漳州市 绿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告诉记者,为了让茶农更规范、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政和引进该公司对生物农药施药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并制定下发了《大红村做好每片茶叶公约》《生态茶园绿色防控协议》,从技术和制度层面为生态茶园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一步,我们还将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契机,开展减肥控药源头治理、生态茶园绿色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政和白茶公共品牌等四项行动,力争2025年建成全域绿色高标准生态茶园,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政和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许厚康表示。(赖昊拓 曾大龙 李世翔)

  中国茶叶博物馆 常年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周一休馆,遇国定假日正常开放)

 9:00-17:00(5月1日至9月30日)

 8:30-16:30(10月1日至4月30日)

  双峰馆区服务指南

 会务接待(0571-87964221)

 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浙江省重点涉外单位和首批对外传播采访基地, 设有大小贵宾接待厅,提供西湖茶礼、文士茶艺、禅茶等茶艺表演,可 供外事接待、商务交流。设有大小会议室,网络、投影、音响设备等会 务设施齐备,同时提供茶水、茶歇等专业服务。

 紫砂工坊(0571-85215082)

 紫砂工坊位于陈列大楼紫砂厅一侧,是一个深入互动体验、 DIY紫砂茶器具的空间,也是对紫砂专题展厅功能的延展。 观众可以在老师专业指导下,了解更多的紫砂知识,并学习制作紫砂器。

 茶品选购(0571-87983371)

 品茗厅位于陈列大楼一层西侧“嘉叶堂”,以博物馆 监制产品及各类茶书、文创产品、茶文化旅游商品为主营 产品,并设置特色品茗体验区,博物馆茶艺师,提供品茶、试茶服务。

 休闲品茗(0571-85221111)

 以玉川楼、熙春台、心茶亭、一品亭、七椀居、 清风阁组合成休闲体验区,提供特色休闲茶饮等服务。

  龙井馆区服务指南

 龙井馆区接待咨询(0571-86593739)

 龙井馆区培训咨询(0571-87969050)

 互动体验(0571-87969050)

 博物馆提倡爱茶爱生活,体验让茶更好玩。在龙井馆 区,开设有多种茶互动体验项目:茶树认养、茶叶采制、 普洱压制、乌龙茶DIY拼配、调饮世界茶、英式下午茶等。 除此之外,馆内还有很多文化体验活动,如拓片、制陶、插花等。

 学茶中心(0571-87969050)

 为满足广大爱茶人士“通一点茶史、识一点名茶、 学一点茶艺、悟一点茶道、交一二知己”的美好愿望, 鸿渐阁学茶中心(茶学堂)向社会大众提供:中国名茶 体验式培训、个性化茶专业课程设计、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

 茶品选购(0571-86593727)

 “余闲”茶书吧以博物馆监制产品及各类茶书、文创产品、 茶文化旅游商品为主营产品;馆区恬熙轩、颖秀居、千香雅苑、 啜英街等区块推出茶叶、茶器具、茶叶衍生制品等产品 展销及西湖礼物、茶吧阅览、茶文化展示等相关服务。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茶文化专题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龙井路旁双峰村。中国茶叶博物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览面积2244平方米。1990年10月起开放,是国家旅游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兴建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茶叶博物馆坐落于西湖乡双峰村,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前往参观游览可乘坐公交27路、旅游专线车游3至双峰站下车直达。周边环境优美,景点众多,有杨公堤、双峰插云、龙井问茶、灵隐禅寺、满陇桂雨、花港观鱼、杭州植物园等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1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