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谱大全:川楝子谱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15:02
字号:

药 名:川楝子

中药谱大全:川楝子谱

拼 音:chuanlianzi

英文名: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来 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

功 效: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

主 治: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①《本经》:“苦,寒。”②《别录》:“有小毒。”③《珍珠囊》:“酸,苦。”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入肝、胃、小肠经。①《珍珠囊》:“入心。”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忌服。《纲目》:“茴香为之使。”毒性苦楝子的毒性甚于根皮。因误食苦楝子果肉中毒的病例,文献中曾有报道。误食10~70粒不等,中毒症状可在食后4~8小时出现;急性中毒性肝炎,呼吸困难,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血压升高等;症情严重者可致死亡。

别 名: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处方名:川楝子,金铃子,川楝,生川楝子,炒川楝子,炒金铃子,醋川楝子等。

处方中写川楝子、金铃子指生川楝子。为原药除去杂质,捣碎生用入药者。

炒川楝子为净川楝用麸炒至**,略见焦斑取出晾凉入药者。可降其苦寒之性。

醋川楝子又名醋炒川楝子。为川楝子片用米醋洒淋拌匀,待吸干,入锅内用文火炒至**,略见焦斑取出晾凉入药者。可增强止痛作用。

商品名:川楝子:为植物川楝的干燥果实,产于南方各地。以四川产者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销全国并出口。

土楝子:又名苦楝子、楝子、楝实。为植物楝树melie azedarach l.的干燥果实。个小质次,非川楝子正品。在川楝子缺货时作代用品。

以上商品均以个大饱满、外皮色黄、果肉色黄白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苦楝皮)、叶(楝叶)、花(楝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及甘肃南部等地。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冬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拉丁名:药材fructus toosendan原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zucc.

炮制方法: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为度,取出放凉。《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考 证:出自《本草正》。

生药材鉴定: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长径1.7~3厘米,短径1.7~2.3厘米。表面**或黄棕色,微具光泽,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厚,浅**,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土**,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以表面金**,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有时以同属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 l.的果实,作本品使用。苦楝果实形状较小,直径 1~2厘米。表面红褐色间有黄棕色,具光泽,多皱缩,有多数棕色小点。一端可见果柄残痕,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果皮革质,易剥离。果核长椭圆形,具5~6条纵棱,内含种子 4~6枚。种子扁梭形,紫红色,皮薄,内有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气微而特异,味酸而后苦。原植物详“苦楝皮”条。显微鉴定: 粉末:黄棕色。①果皮纤维及晶纤维,常上下层交错排列或排列不整齐。纤维长短不一,稍弯曲,末端钝圆,直径9~36μm,壁极厚,有的不规则纵裂成须束状,孔沟不明显,有的胞腔含黄棕色颗粒状物;晶纤维的含晶细胞壁厚薄不一,木化,含方晶,少数含簇晶。②果皮石细胞不规则长条形或长多角形,有瘤状突起或钝圆短分枝,弯曲呈s形,有的石细胞类圆形、类长圆形,直径14~54μm,长约至150μm,壁厚9~13μm,孔沟较稀而短,胞腔细窄,每一短分枝胞腔呈星状;也有石细胞壁稍厚,胞腔充满棕色物。③果皮孔纹细胞类长多角形或长条形,壁稍厚,弯曲,具圆纹孔或斜纹孔,常可见数个纹孔集成纹孔域。④种皮细胞鲜**或橙**。断面观细胞扁平,壁厚,有纵纹孔;表面观多角形,有较密颗粒状纹理。⑤种子皮含晶细胞壁厚薄不一,胞腔内充满淡**、黄棕色或红棕色物,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此外,有果皮表皮细胞、种皮色素层、种皮内表皮细胞、草酸钙方晶、草酸钙簇晶。 本品以个大、外皮金**、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含川楝素(toosendanin),为驱除蛔虫的有效成分。

四川有哪些名贵中药材?

道地药材,又称为地道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是源于古代的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通俗的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编辑](javascript:;)[ 播报](javascript:;)

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编辑](javascript:;)[ 播报](javascript:;)

1、道地药材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了一定时期的临床检验。

许多道地药材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即便是新兴药物,也必定经过了较长时期的临床检验,才能够获得普遍认可。

2、道地药材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优良的功效,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道地药材必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从而得到医家的广泛赞誉;而药材经营者为了营销药材,也会广而告之,令这类疗效卓著的药材家喻户晓。

3、道地药材的出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这种地域性,或体现在药材对于特定产区的独特依赖性;或体现为其产地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术,为他处所不及;或是在出产地传承着精湛的加工工艺.其他地域的技艺无法取代;或是药材在特定产区的产量长期保持稳定,占据着药材交易的主流地位。

[编辑](javascript:;)[ 播报](javascript:;)

1、物种品质

道地药材之所以不同于普通药材,其根本原因即在于自身的品质。此处有必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药材都具有道地性。不同的生物体.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不同,有些要求十分严格,有些要求不甚严格,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广。如蒲公英、雀卵等,分布较广,随处可得,又如桔梗适应范围广泛,也没有明显的道地产区。

2、自然环境

我国土地辽阔,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不同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道地药材。独特的环境下,物种形成了自己的品质与生长、繁衍习性。而一旦环境改变(无论是物种离开了原本的地区环境,还是原本的地区环境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人为的变化,还是自然本身的发展),必然迫使该物种作出适应性调整;如果该物种无法适应,最终必将遭受灭绝的厄运。

3、中医学术

道地药材是在中医的实践中被发现,并被加以理论总结和指导。具体表现为发现药物的功效、扩展药物的种类、指导中药的应用、以及检验药材质量上。道地药材是治病的药材,其具有何种功效,是由中医学进行总结与检验的。

4、农业耕种

农业耕种对于药物的直接意义在于扩大药物的资源。药物最初为野生,数量有限,产地有限,获取相对不易。药物栽培的出现,使人类具有了较为稳定的药物来源,且产地范围也有所扩大。而且,随着药物栽培的成熟,栽培品种往往取代原来的野生品种,称为药品的主要来源。 农业耕种不仅能使药物的资源得到保存与发展,还扩展了药物的应用种类。在野生品种往往资源少,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认识到其中的一部分应用方式。而人工栽培品种则产量大,资源丰富,人们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又逐渐发现了其他的应用方式。,农业耕种对于道地药材最显著的意义体现在药物产区的形成,某一地区在具备适宜环境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农业耕种方式,长期地、大规模地种植某种道地药材,能够为市场提供稳定的药材来源。

5、科技制造

科技制造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都起到了广泛的推动作用,对于道地药材而言,其直接作用表现在促进医药知识的传播和推动工具技术的革新。

6、其他

经济贸易对道地药材有重要影响,药材商品化是道地药材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这种影响.不仅仅是促进了药物的流通。

[编辑](javascript:;)[ 播报](javascript:;)

1、川药

主要产地四川、西藏等,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2、广药

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

3、云药

主产地云南。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马钱子、儿茶等。

4、贵药

主产地贵州。如天冬、天麻、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

主产地河南,如著名的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6、浙药

主产地浙江,如著名的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莪术、杭白芷、栀子、乌梅、乌梢蛇等。

7、关药

主产地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如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关黄柏、龙胆、平贝母、刺五加、升麻、蛤蟆油、甘草、麻黄、黄芪、赤芍、苍术等。

8、北药

主产地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中部。如党参、酸枣仁、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金银花、连翘、桃仁、苦杏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9、华南药

主要产地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如茅苍术、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枳实、枳壳、牡丹皮、木瓜、乌梅、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蜍、蜈蚣、蕲蛇、石膏、泽泻、莲子、玉竹等。

10、西北药

主产地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以西的广大地区(陕、甘、宁、青、新及内蒙古西部)。如大黄、当归、秦艽、秦皮、羌活、枸杞子、银柴胡、党参、紫草、阿魏等。

11、藏药

主产地青藏高原地区。如著名的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甘松、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余甘子、毛诃子、麝香等。 [1-3]

四川盆地特有的自然条件优势,使四川自古以来盛产多种珍贵药材,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并呈明显的区域和地带分布。如高山的虫草、川贝母、麝香等,岷江流哉的干姜、郁金等,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都江堰的川芎,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丹参,汉源的花椒,天全的牛膝等药材,在国内外均久盛名。此外尚有川乌、川木香、原朴、天麻、杜仲、黄柏、金钱草、银耳等著名川产药材。全省中药材品种约占全国3/4;药材常年种植面积、产值,均约占全国的1/10左右。

  川贝母

  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植物形态和产地不同而有松贝、青贝和炉贝之分。主要产于我省甘、阿、凉三州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年产量约100吨左右,是畅销国内和港澳、东南亚地区的四川地道药材。

  冬虫夏草

  川产地道名贵中药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和其寄主蝙蝠科昆虫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等的干燥子座和虫体。主要产于松藩、理县、茂县、汶川等地海拔3000米—4500米的高山草甸区,夏初子实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按大小分为虫草王、散虫草、把虫草三种。以形体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者为佳。我省虫草产量居全国首位。

  黄连

常用川产地道中药材,属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如连珠,且色黄而得名。四川黄连商品分味连、雅连、峨眉野连三种。四川从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开始种植黄连,现产量占全国1/3。

  附子

  常用川产地道中药材,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饱乌头的侧根(子根)。附子种植起于江油,从唐代开始已有近1700年历史。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但川产附子最著名。商品按加工方法分为盐附子、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黄附片。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1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