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晚粳的概念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5:13:13
字号: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品种优化,晚粳(糯)稻品种的选择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在我省粮食生产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就晚粳(糯)稻品种的选择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等作简单介绍:

水稻晚粳的概念

一、晚粳(糯)品种选择

当前我省主要推广的晚粳品种有:秀水52、秀水110、秀水63、秀水11、浙农大402、甬优18、春江11等,以及八优161、甬优1号、甬优2号、甬优3号等粳杂品种;晚糯品种有:浙大514、绍糯9714、春江糯2号等。同时,也可试种示范晚粳新品系有:浙嘉1号、丙99-04、丙98-101等,晚糯新品系有:丙97-48、嘉65、丙99-14等。宜作单季晚稻种植的品种有秀水52、浙嘉1号、秀水11等,秀水110、丙99-04等,且有利于优质晚粳产业化开发。

二、几个晚粳(糯)新品种的特性及配套技术要点

(一)优质晚粳秀水52的品种特性与栽培要点

秀水52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熟晚粳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嘉兴市1997和1998年单季稻区试,平均单产559.7kg/667m2,与对照秀水63平产。适宜在浙北地区作单、双季晚稻品种应用。

1、品种特性

作单晚和连晚全生育期分别为155d和140d。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茎秆粗,耐肥抗倒力较强。分蘖力强,为穗粒兼顾类型。每667m2有效穗数单季稻为25-28万,连晚为30-36万;每穗总粒数单季稻为100-110粒,连晚为80-85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5-26g。转色好,易脱粒。抗稻瘟病,抗性优于秀水63。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该品种十二项米质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其外观米质及蒸煮食味均优。

2、栽培要点

(1)适期播栽 作单晚(移栽)种植,5月20-25日播种,秧田播25-30公斤/667m2,大田用种量3-4公斤/667m2,秧龄30天左右,6月下旬移栽。作连晚种植,6月25日前后播种,秧田播种30-40公斤/667m2,大田用种5-6公斤/667m2,7月底前后移栽。作西瓜茬田种植,视瓜田收获期定播栽期,一般掌握秧龄30-35天。作直播稻栽培,6月上旬播种,播种量3公斤/667m2。

(2)合理密植 作单晚种植,行株距20cm×13cm,栽2万丛/667m2,丛插3本左右,基本苗6-8万/667m2,作瓜翻稻种植,行株距及插植密度可适当提高;作连晚种植,基本苗15-17万/667m2,即栽3.5-4万丛/667m2。

(3)科学施肥 为确保稻米品质纯真,在栽培上要十分重视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肥力,一般要求施猪羊灰等有机肥1t/667m2,钾肥10公斤/667m2,并适当控制氮化肥用量。作单晚种植,施氮化肥折碳铵总量85公斤/667m2,基、苗、长粗、穗肥施用比例以3:3:2:2的“平稳促进法”为宜。作连晚种植,施氮化肥折碳铵70-75公斤/667m2,在施用上以“重前轻后法”为宜。作瓜翻稻种植,其氮化肥用量还需减少,但应注意田块内稻苗的平衡生长。

(4)水浆调控 要做到栽时防败苗,浅水促早发,适时烤搁田,抽穗灌浆期湿润灌水养老稻,要十分重视后期切勿断水过早。单季稻应在7月20日前后适时适度烤搁好田,早栽早发田达够苗期(30万苗/667m2)即可落干轻搁,应防止重烤过头伤根。

(5)防病治虫 要及时防治好秧田和大田稻蓟马、纵卷叶虫、螟虫、纹枯病及抽穗期稻曲病等危害,并注意防止好杂草。为确保米质,应减少农药残毒污染,要做到科学合理施药,尽量少施长效高毒农药,切实推行农业综合防治优质栽培技术。

(二)中熟晚粳秀水110品种栽培要点

秀水110是由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经嘉兴市1999年、2000年两年单晚区试,平均亩产为559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4.04%,2001年嘉兴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3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5.72%。2002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北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已成为我省单季晚粳主栽品种。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全生育期157天,比秀水63长1.3天。该品种属半矮生株型,长密穗型;苗期分蘖中等,叶色深绿,移栽后起发快,繁茂性好,苗期矮壮,株型整齐,株高作单晚95公分左右;矮秆包节,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亩有效穗22.9万,每穗总粒数123.5粒、实粒数106.7粒,结实率86.4%,千粒重25克。丰产性好,抗稻瘟病,米质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九项指标达部颁食用优质米一级标准。

2.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用种子药剂浸种处理,催芽播种。在浙北地区一般5月20日左右播种,浙中地区可适当延迟播种,亩播30公斤左右,秧龄掌握30天左右。作连晚栽培,一般6月20-25日播种,秧龄不超过35天。

(2)合理密植 作单晚栽培,一般亩插2万丛左右,丛插3-4本,每亩插6-8万基本苗。作连晚栽培,一般亩插3.5-4万丛,每亩插15-17万基本苗。

(3)肥水管理 强调增施有机肥,配施钾肥,烂水田增施锌肥。总施肥55-60 担标准肥,作单晚栽培采用“前重、中稳、后补”的施肥方法(防后贪青);作连晚栽培,总施肥量50-55担标准肥,采用“前重后轻法”施肥。当每亩苗数单晚达到25万、连晚达到30万左右应及时排水,分次烤搁田,孕穗前后和抽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后期干湿交替,以气养根,养根保叶,活熟到收,防止断水过早,影响产量。

(4)做好病虫防治 注意防好纹枯病,抽穗前5-7天用井岗霉素预防稻曲病,10月初要预防蚜虫危害,在重病区、重病年和高肥田块,注意预防稻瘟病。

(三)高产优质晚粳春江11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春江11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晚粳新品种。1997年和1998年浙江省晚粳(糯)稻区试,平均产量为6.235t/hm2和6.761t/hm2,分别比对照秀水11增产6.66%和4.93%,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我省浙中稻区作单、双季晚稻推广种植。

1.主要特征特性

春江11属中熟晚粳,作连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34.3d,与秀水11相仿。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叶色较淡,抽穗整齐,剑叶上挺,成熟期熟色好,抗倒伏能力强,落粒性好。作连作晚稻株高85cm左右,有效穗375-420个/m2,每穗总粒数80-8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8-29g。

中抗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秀水11;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与对照相仿;田间纹枯病发生较轻。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精米率、粒长、长宽比、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5项指标达到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与对照秀水11基本相仿。米饭较软,有光泽,适口性好。

2.栽培要点

(1)适时稀播、培育壮秧 浙北地区作连晚栽培可在6月22-25日播种,浙中南地区可适当推迟,一般播种量450-525kg/hm2左右,本田用种量75-90kg/hm2。作单季晚稻栽培可在5月底~6月初播种,一般播种量400kg/hm2左右,本田用种量60kg/hm2。

(2)适当密植 春江11属穗粒兼顾型品种,一般插基本苗39.0丛/m2,每丛4~5本为宜。

(3)肥水管理 春江11需肥量中等,一般施纯氮量189.75kg/hm2,同时要配施磷、钾肥,施肥方法上宜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以发挥粒重的增产作用。

(4)防治病虫害 除了播种前种子用药剂处理外,在破口期和齐穗期用三环唑等药剂预防白叶枯病,另外也要做好对纹枯病的防治工作。

(四)中熟晚糯浙大514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浙大514系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糯新品种。

该品种1997、1998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4.05kg和448.38kg,比对照秀水11增产6.25%和 4.38%,均达显著水平,1999年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8.9kg,较对照秀水11增产8.54%。2000年浦江县良种场大区对比浙大514亩产476kg,比对照绍糯119增产5.3%。2002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全省晚糯稻区种植。

1.特征特性

浙大514全生育期134.8天,比对照秀水11长1天。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叶色较绿,剑叶较挺,株高78cm, 亩有效穗24.06万,每穗总粒数88.1粒、实粒数73.1粒,结实率 82.99%,千粒重24.8克。对稻瘟病抗性优于秀水11,中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谷椭园型,谷壳及穗尖呈**,较易脱粒,茎秆坚韧,生长清秀,后期青秆黄熟。该品种收获后变白快,米粒大,糯性好,适宜作酿酒与食品加工。

2.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在浙中地区作连晚种植可在6月20至25日播种,作单季可在6月初播种。播种前用“402”药剂浸种,以防恶苗病。连晚秧田亩播种量30kg,单晚20kg即可。秧田基肥,每亩国产复合肥(N.P.K.15:15:15)20kg,撒于秧板,耥平播种;秧苗二叶一心,施用断奶肥。移栽前五天,施用尿素10kg撒于秧板作为起身肥,并带药下田,秧令掌握在30-35天。秧苗要求达到根白粗壮、蘖多、叶挺、无病清秀的壮秧标准。

(2)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作连晚种植,一般密度掌握在17×20cm,每亩插足2万丛,亩落田苗不少于12万。单晚种植,丛插密度20×20cm,亩插1.67万丛,落田苗达8万以上。移栽后,及时灌深水3天,以防治败苗。每亩基肥:在适量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每亩施碳铵50kg,过磷酸钙25kg,稻苗活棵后,即移栽后5-7天,在除草的同时亩撒施7.5-10kg尿素、7.5kg氯化钾。根据该品种分蘖力中等成穗高的特点,要及时搁田。作连晚种植每丛苗数达12株,单晚种植每丛苗数达15株时,进入烤田阶段,以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8月25日前后,即幼穗分化第三期,稻苗叶色出现落黄时,可施保花肥,每亩用国产复合肥5kg,以促大穗多粒。

(3)加强病虫害防治与水浆管理 注意防治螟虫、褐稻飞虱和卷叶螟。作单晚种植,尤要注意7月下旬、8月中下旬的二化螟、褐稻虱防治。在抽穗期还要注意做好稻瘟病防治。水浆管理,前期以浅灌,中期搁田要彻底,复水后以湿润为主,干湿交替,保持青秆黄熟。

水稻在育苗期间的管理是很重要的,怎样去管理好苗期的水稻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 方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稻育苗及秧苗期管理方法

 种子处理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日浸夜露,然后催芽播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前期灰飞虱。

 水分管理旱育秧在揭膜时要及时浇一次透水,防止死苗;3叶期前保持秧苗湿润,促进根系和叶片快速生长;3叶期以后以控水旱管为主,做到不卷叶不浇水,雨天做到雨停田干。水育秧不要长时间保持深水层。

 肥料运筹旱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少,在苗床充分培肥的情况下,秧苗期一般不需要再施追肥,但培肥不好、底肥不足、出现落黄的秧田,要及时撒施速效氮肥,每亩施10~20公斤尿素,并及时浇水,以防肥害。水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大,追肥量较多,要求少量多次均匀撒施,防止烧苗。

 病虫害防治落谷前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和35%辛硫磷微囊粒剂1公斤,于整地前撒施,落谷后再用100克40%辛硫磷乳油拌饵料于傍晚撒施在秧田四周,防治地下害虫。齐苗后防治立枯病、青枯病,每亩秧田选下述2个配方中的一种,加水50~75公斤喷雾。秧田除草可在2叶1心期至4叶期,每亩用苄?二氯(32%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30~40克,加水30~40公斤喷雾。施药前排干水,药后1~2天上2~5厘米水层,并保持5~7天。防治病虫可每亩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加菌克毒克250毫升或稼洁(50%氯溴异氰尿酸)30克加三福顺(6%丙硫咪唑?多菌灵)100克,加水50~75公斤喷雾,5~7天一次。

水稻移栽期的管理方法

 一、精整大田

 早茬□的田块,应争取耕翻晒垡。迟茬□的田块,则要抓紧时间抢耕抢栽。一般进行一耕、一旋、一平

 作业,使田面高低小于3公分左右,达到平、深、松、软的要求,为水稻移栽后早活棵和促进发根、分

 蘖提供良好条件。

 二、施足基肥

 耕翻整地前应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并适当配施速效氮、磷、钾肥。用碳酸氢铵作基肥,最

 好在耕前施下,据试验,其肥效利用率可达58%。基肥中氮肥的用量,杂交中籼稻应占总施氮量的3O

 %~4O%,中粳稻占4O%左右,单晚稻则为4O%一5O%。除此之外,如缺钾严重的田块,每亩可施用2OOml生

 物钾肥,以提高土壤的供钾量。

 三、适宜基本苗

 一般常规粳稻中苗手栽的丰产方每亩插l.8―2万穴,基本茎蘖苗5―6万。大面积生产每亩插2万穴左右

 ,基本茎蘖苗6―8万。一般大田每亩插2.3万左右,基本茎蘖苗8万左右。小苗栽插则可在中苗的基础上

 适当降一些,大苗栽插可适当增一些。肥床旱育抛栽,小苗抛栽的,丰产方每亩抛栽4―5万基本茎蘖苗,大面积生产每亩抛栽6―7万基本茎蘖苗。

 四、合理的株行距

 旱育秧栽后?爆发力?强,适宜采取扩行(距)缩株(距)栽插,以增加行间通风透光性,延迟封行时间,协调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壮秆,增强抗倒性,提高茎蘖成穗率。杂交稻行距3O―33公分,株距lO―l3公分。粳稻丰产方行距28公分以上,大面积生产上的行距为26―28公分,株距均为lO―l3公分。土壤肥力低、生产条件差的,行距可适当缩小,株距则保持不变。

 五、浅水浅插

 栽插时要做到浅水浅插。因为大田表层土壤养分丰富,地温较高,通气良好,故浅插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分蘖。如秧苗栽插过深,则易使分蘖节处于通气不良、营养状况差的环境条件,而导致稻苗返青分蘖推迟。一般手栽深度以控制在3公分内为宜。水稻抛秧田,要坚持湿润抛栽,不能有水层,更不能有深水层。为提高抛栽质量,确保抛匀,在抛栽时要做到:一是要来回抛两次以上。二是抛后按2米抛幅清理人行道。三是做好平水缺,以防抛后遇大风暴雨而漂秧,造成秧苗一边倒。

水稻苗期管理方法

 1.控制温度: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一般是高温长叶,低温长根,所以,在温度控制上应坚持促根生长的 措施 ,严格控制温度。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在4月19日左右育苗的农户,由于播种后气温下降,气温在8-10℃,夜间气温偏低,应采取大棚内开电灯或点烧稻壳等措施增温,小棚育苗的要在棚外面盖稻草或防寒被等措施增温,确保达到秧苗各叶龄所需的最低温度指标。

 2.控制水分:在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有无露珠;二看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片是否卷曲;三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一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要想秧苗盘根好,必须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天,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

 3、做好通风管理: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棚内外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根据棚内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通风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由其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高于25℃,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早穗现象。在3叶期以后逐渐大通风,棚内外温度接近一致,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用覆膜,等待插秧。

 4.除草。当前期封闭除草效果不佳,仍有大量杂草出现时可以在秧苗2.5叶期前后选用敌稗、快杀稗或者千金等除杀稗草,如果阔叶杂草较多可以选用苯达松配合施用。

 5.防病防虫。在秧苗1.5-2.5叶期喷施瑞苗清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毫升;或应用立枯克星每平方米喷施1毫升,可有效防治秧苗立枯病及青枯病。在移栽前5-7天秧苗喷施氧化乐果预防潜叶蝇 ,同时喷施富士一号或三环唑预防苗瘟。

水稻育苗壮秧剂使用及注意事项

 水稻育苗壮秧剂是我国研制成功的集?培肥?、?调酸?、?杀菌?、?化控?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壮秧药剂,它适合应用于床土ph值在7.2以下的土壤,可大大简化旱育秧操作工序,且成秧率高。育出的秧苗叶阔,叶色浓绿,苗子矮健,分蘖多,根系发达。使用时,除按常规措施(如做秧床、播种、浇水、管理等)育秧外,还可比常规法提早播种期2-3天,而且膜内气温在30℃以下也可以不进行炼苗,但要增加床土浇水量5%

 1、使用方法:(1)旱育秧:每袋(1.25公斤)壮秧剂加7公斤过筛旱地干土,经充分混拌均匀后,均匀撒施在翻耙整平的10平方米苗床上(供1-2亩大田栽插),用耙子挠匀,混拌于2厘米深表土中,然后浇透水播种。(2)抛秧塑料盘育秧?每袋加备好床土80-120公斤,经充分混拌配制成营养土,装入40-60张秧盘中(供1-1.5亩大田抛秧),然后浇透水播种(也可先装土、摆盘、播种、盖种,再浇水盖膜)。

 2、使用注意事项:(1)各种育秧方法,均不能用混有壮秧剂的营养土拌中或覆盖种子。(2)配制营养土必须混拌均匀。(3)本壮秧剂不含除草剂,故要除草须另作处理。(4)在育大苗后期出现脱肥的情况下,适量追施氮肥,保证秧苗正常生长。另外,本壮秧剂也适用于玉米、蔬菜、烟草等旱地作物的壮苗培育上,效果极佳,具体使用浓度不详,建议减半使用。

水稻育苗期遇寒潮防御方法

 一是抢时播种补种。尚未大面积播种的地方,一定要抓住目前气温回升的大好时机,抢时播种;发生烂种烂秧死苗的地方,要视受灾程度抢时补播。尤其是机插秧,对烂种烂秧死苗严重的苗床,不能满足机械插秧要求的,要及时补育补播。

 二是规范覆膜管理。气温稳定后,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炼苗。若再遇低温阴雨天气,应盖严拱膜。对未揭膜炼苗的苗床,不要急于揭膜炼苗。等气温稳定回升到13℃左右,选择晴天近中午时间开始揭开两头,下午4点前盖膜,逐渐炼苗,以适应环境。当气温超过18℃后,膜内温度将超过35℃,则要全揭膜,避免高温烧苗,待气温下降后再覆膜。

 三是科学施肥管水。气温稳定和秧苗长势正常后,对秧苗长势偏差的,应当采取少量多餐的办法单独进行追肥,以增强叶片和根系功能。对已揭膜的苗床,应抓住气温开始回升的时机,合理追肥,促长壮苗,精心管护存量秧苗。对于旱育秧苗床,叶龄在3叶左右的,可以采用农家肥2公斤兑水15公斤,再加尿素2两进行追肥。对于湿润育秧的秧田,抓住晴天晾晒厢面,促进弱苗生长。如需要追肥,可以采取早上排水晒田,下午浅灌追肥,通过?以水保温?、?以肥促长?的方法促进秧苗生长。

 四是加强病虫防治。旱育秧应防止苗床地积水,保持土壤适度干燥;水育秧应尽量保证膜内温度的稳定。若有立枯和青枯病发生,立即用42%立枯一次净或35%枯必净可湿性粉剂,在秧苗一叶一心时,每袋40克兑水100?120公斤浇在苗床上进行防治。

 对秧苗较弱的苗床,在有条件的地方,要本着杀菌和生理调节双重作用的原则,亩选用?绿亨?恶霉灵?5克加植物龙?1.6%胺鲜酯?10毫升或中威?30%乙蒜素?8毫升加植物龙?1.6%胺鲜酯?10毫升兑水15公斤手动叶面均匀喷雾,实现保苗促生长;在秧苗正常生长后及时追肥,同时注意防治一代螟虫、蚜虫、稻蓟马等虫害。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81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