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茶具,除了注重器具的质地之外,还应注意外观的颜色。只
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叫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
陶瓷器的色泽与胎或釉中所合矿物质成分密切相关,而相同的矿
物质成分因其含量高低,也可变化出不同的色泽。陶器通常用含氧化
铁的粘土烧制,只是烧成温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泽多为黄、红棕、
棕、灰等颜色。而瓷器的花色历来品种丰富,变化多端。
茶具的色泽主要指制作材料的颜色和装饰图案花纹的颜色,通常
可分为冷色调与暖色调两类。冷色调包括蓝、绿、青、白、厂、黑等
色,暖色调包括黄、橙、红、棕等色。茶具色泽的选择主要是外观颜
色的选择搭配。其原则是要与茶叶相配。饮具内壁以白色为好,能真
实反映茶汤色泽与明亮度。同时,应注意一套茶具中壶、盅、杯等的
色彩搭配,再辅以船、托、盖置,做到浑然一体。如以主茶具色泽为
基准配以辅助用品,则更是天衣无缝。各种茶类适宜选配的茶具色泽
大致如下:名优绿茶:透色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或用白瓷
、青瓷、青花瓷无盖杯。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
黄茶: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
红茶: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壶杯具、盖杯、
盖碗或咖啡壶具。
白茶: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及内壁有色黑瓷。
乌龙茶: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也可用灰褐
系列炻器壶杯具。
茶壶怎么泡茶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据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即指烧开水煮茶——作者注)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培养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茵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首先备具,泡茶台上居中摆放茶盘,备水,尽可能选用清洁的天然水。分宾主入座后,泡茶者揭去泡茶巾,折叠放于泡茶台右侧桌面。将所选用的茶壶在冲泡茶叶之前进行温壶,温壶的过程中需要讲究一系列的手法和技巧,双手同时协调完成不同的动作是温壶的动作要领。
其次采用茶先水后的下投法进行茶叶的投放,每克茶加50毫升的水。茶壶泡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茶叶的冲泡过程了,因此这一步骤需要详细讲解一下:双手取茶巾放在左手手指部位(此时左手手心是向上的),右手提开水壶,左手用茶巾托茶壶底,右手用逆时针的回旋手法向茶壶内注入开水,约为总用水量的1/4左右,水壶复位时放下茶巾,同时盖好茶壶盖。
右手握茶壶把左手托茶壶底,逆时针转动茶壶,进行浸泡,约20-60秒后茶壶复位;左手揭盖右手提开水壶用回转手法向茶壶内高冲注入开水,小半壶时停止。盖上壶盖,静置片刻,同时进行温杯。约15秒后提壶向倒掉热水的茶杯中先斟出一杯,随后仍将倒出的一杯茶倒回茶壶中以均匀茶汤。再等待15秒,依前法倒出一杯,仍倒回茶壶内以决定何时酾茶,依旧倒回茶壶中。等待酾茶时,进行温杯的操作,随后就是奉茶等步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