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柑的原产地在日本。
粑粑柑是日本的一个杂交品种,在日本将这种水果称之为春见,因为它是在春天成熟上市的。是1979年日本以清见与椪柑F-2432杂交育成。树姿直立,分枝角度小,发枝率高,成枝力强,几无刺;叶片长椭圆形,叶面富蜡质光泽。
此品种引进中国之后,在四川当地大量种植,且收获颇丰,比如四川的眉山县,仁寿县,蒲江县等等,都是耙耙柑的产地,且品质上乘。当然在湖南,福建一带也有种植,但是产量和种植地区没有四川那么广泛。
粑粑柑的特点:
耙耙柑虽然看上去像丑橘,剥开后也跟桔子差不多,但是它的口感却是和冰橙的口感非常相似,细腻无渣,吃到完都不会嚼到桔子的渣渣,这是其他桔子无法比拟的,这也是耙耙柑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老少咸宜。用它来榨汁可以最大限度的品尝到它的汁水和美味。
耙耙柑的甜度会比普通的桔子的甜度高,虽然它的外形和市场上常见的丑橘很像,但是如果剥开品尝之后就知道,丑橘吃起来会有点带酸,但是耙耙柑则不同,它的甜度很高,甚至吃不到酸味,这对于一些喜欢吃桔子但是害怕酸度的人来说,耙耙柑的甜度刚刚好,甜而不腻,非常美味可口。
耙耙柑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粑粑柑属于一种寒凉性的水果。
耙耙柑是属于柑橘类的水果,其中含有丰富的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耙耙柑是属于凉性的水果,耙耙柑中也含有较高的糖分。是1979年日本以清见与椪柑F-2432杂交育成。1999年由中国柑橘研究所引入。它的体内水分充足,相比于其他品种味道更香甜。
果实高扁圆形或倒阔卵形,果大,一般单果重230克,大者可达460克,基部短颈有或无,顶部广圆,顶端广凹;果而光滑,深橙色;果皮薄,包着较紧,剥皮较易;果肉深橙色,质地脆嫩多汁,囊壁薄,极化渣,风味浓郁。一般无核,与其他有核品种混栽状态下有核,品质优良。
耙耙柑的选购技巧
买耙耙柑的时候,发现它的形状都是底部的面积很大,越到顶部面积越少,有的顶部是凸起的,有的顶部是凹陷的,可能你会纠结哪种更好,经验发现往往顶部凹陷的最好,这种耙耙柑,它的皮比较薄,果实也非常饱满,咬一口好满足,汁水超多,而且越像内凹陷的越好吃。
耙耙柑比一般的橘子大一些,而在一堆耙耙柑中,它们有的特别大有的特别小,是不是看起来大的更好呢?如果你这样挑就错了,过于大的耙耙柑并不好吃,剥开后你会发现果肉没多少水分,也不够甜,和想象中的口感相差甚大,所以挑选时需慎重,不要只去捡大个儿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耙耙柑
耙耙柑是哪个季节水果
耙耙柑一般是冬季和秋季的水果,它从11月份下旬开始就可以收获然后能够食用了。耙耙柑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柑品种有金柑、碰柑、蜜柑、马水橘等。
耙耙柑冬天吃是反季吗
耙耙柑是秋冬两季的水果,是冬季当季的水果,冬天吃耙耙柑不是反季节的,冬天吃耙耙柑是比较合适的,冬天很干燥,吃它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润肠通便。
耙耙柑成熟上市月份
适宜种植耙耙柑树苗的最佳季节是在秋季的9-11月份,这时候的温度环境更利于它的生长发育,它适合在海拔在500米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升的地区种植,一般会在12-次年1月份成熟。
耙耙柑常见的产地有眉山市的彭山县,成都市的金堂县、蒲江县等地区,它一般会在11月底采摘,12月份集中上市,价格一般是5-8元一斤。
吃耙耙柑季节
吃耙耙柑一般是12月份以后,12-1月份的耙耙柑是最好吃的,它吃起来酸甜适口,甜味较大,可以生吃耙耙柑,也可以做成果冻吃。
吃耙耙柑有缓解便秘的功效,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