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专家研制出60天成熟,且能亩产1300斤的水稻,会大力推广开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3:16:21
字号: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2021年我国稻谷总产量为21284.3万吨,相比2020年增加了100万吨,产量也连续11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可即便如此,我国还是在2021年进口了496万吨,如何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不断突破稻谷的产量一直是专家所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成都专家研制出60天成熟,且能亩产1300斤的水稻,会大力推广开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成都市农业研究所的专家们经过努力研制出一种仅需60天的生长期,就能达到1300斤稻谷的亩产量,关键是还能保证稻谷的营养和口感。

我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早熟水稻的生长周期是60-90天,晚熟水稻的生长周期是210-240天,正常情况下的生长周期为120-160天,虽然早熟水稻的生长周期短,但是其口感差,营养含量低,农民并不愿意种植。

这次专家研制出的水稻能做到60天的生长周期且不影响口感和营养就是厉害之处。

另外,受气候所限,我国多数地区的水稻只能种植两季,只有福建、广东、海南等部分地区能种植三季,东北的水稻甚至只能种植一季。

而成都专家研制出来的水稻在科技的加持下,一年能收5-6季,每一季都有1300斤的亩产量,那么一亩地一年的产量就高达6500-7800斤。

这种“神奇”的水稻品种就是“浙福802M”,相比于普通水稻,在外观上的差异就是个矮,植株通常只有50厘米左右,明显低于普通水稻。

能做到如此短的生长周期,还能有如此高的产量,除了同品种有关,还同光、温、水、气、肥五个因素有莫大的关系。

其实这种厉害的水稻并不是种植在露天,而是种植在一种被称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的装置中。

通过对水稻的极致研究,按照科学的模式将“光、温、水、气、肥”五大因素进行模式配比,保证“加速器”中的水稻在最优质的环境中生长,从而达到缩短生长周期还不影响产量的目的。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请了我国和美国两国的发明专利。

其实这项技术并不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而是面向荒漠或者戈壁滩的,因为“加速器”种植水稻最大的成本就在于电费,只要解决了电的问题就能达到植物工厂育种加速器商业化推广的要求。

而我国的荒漠和戈壁滩地区,虽然这些地方的光照时间很长,但是自然土壤条件并不适合种植水稻,但是有了“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荒漠或者戈壁滩上光照充足,每年的光照时间可以达到2550-3500小时,这就为光伏发电创造了有利条件,有了电之后“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今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就与喀什地区签署协议,加强蔬菜、现代种业、优质棉等方面的合作。

今年的4月,农业农村部又正式批复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在新疆建立“喀什科研基地”,也就意味着这种超级水稻距离进军戈壁滩又近了一步。

对于这种超级水稻,网友也是纷纷点赞,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有网友表示,“好!拍手称快!我们不仅要育种,还要育好种。

不仅要冲破依赖进口种子的困境,还要培育高产,高品质,适应各种土质,各种气候,多代繁殖的种子。

农业兴旺,粮食自给自足。

”也有网友表示,“这是个特大好消息,一年收割5至6次,60天成熟,亩产达650公斤,的确是对14亿中国人来说,天大好消息,一旦推广,我们自足自食就不会进口了。

不过也有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这个估计就像农村的土鸡和肉鸡的生长周期一样,肉鸡周期短,产量高,但是口味差远了。

”“虽然一年可以收割五六次,解决了粮食危机,但是会不会像猪鸭鸡鱼用激素催生催长,那么人类吃进去以后会不会影响身体?特别是对儿童的生长有没有影响?”

更有网友直接评论道,“能好吃吗?水稻也疯狂,人更疯狂。

”有网友则表达了自己对科学家的崇拜之情,“为伟大的科学家点赞。

结语:笔者认为,成都专家研制的这种水稻,品种只是一方面,“光、温、水、气、肥”五个因素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从专家介绍到这种水稻未来还能接受定制口味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推断,这些水稻可能涉及到了转基因。

可能有不少人谈到转基因就害怕,其实我们现在很多农作物都涉及到了转基因,比如棉花、大豆、油菜等。

更何况我们试想一下巧克力味的米饭、馒头味的米饭,芒果味的米饭,是不是就非常有食欲?谁还会管是不是转基因呢?

水稻生育期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灌水,仅在成熟待收获时不需要灌水。

水稻合理灌溉的原则是: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壮苞,干湿壮籽

具体为:

1、深水返青

水稻移栽后,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引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时如果田中缺水,就会造成稻根吸收的水分少,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不敷出。轻则返青期延长,重则卷叶死苗。因此,禾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以防生理失水,以便提早返青,减少死苗。但是,深水返青并不是灌水越深越好,一般3-4厘米即可。

2、浅水分蘖

分蘖期如果灌水过深,土壤缺氧闭气,养分分解慢,稻株基部光照弱,对分蘖不利。但分蘖期也不能没有水层。一般应灌1.5厘米深的浅水层,并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3、有水壮苞

稻穗形成期间,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的反应更加敏感。这时如果缺水,会使颖花退化,造成穗短、粒少、空壳多。所以,稻草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维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保花增粒。水层。一般应灌1.5厘米深的浅水层,并做到“后水不见前水”,以利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4、干湿壮籽

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叶片停止长大,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为了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管水方法,达到的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9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