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施齐备,播种基础较好。信阳市各类大中小型自流灌区780余处,总设计灌溉面积达620余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近90%。夏播夏种以来,信阳雨水充足,各地水稻均都及时得以播种和移栽。此外,各县区采取抽水、打井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短期旱情,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种植品种优化,结构趋于合理。各县区示范点及肥力基础好的稻田,以种植Ⅱ优航1号、Y两优2号、裕丰8号、冈优188、内2优6号等超级稻品种为主,搭配种植丰优22、Y两优302、两优036、Y两优1号、宜香1577等品种;浅山区及肥力基础弱的岗塝田,以冈优系列品种为主,搭配种植D优系列品种;瓜稻轮作及腾茬较晚的地块,推广武香粳14、宁粳3号等优质粳稻品种;糯稻品种以特糯2072、鄂糯6号、鄂糯7号为主。既防止了品种单一化,又避免出现多、乱、杂,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气象条件适宜,利于水稻生产。2016年水稻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总体为:平均气温比常年总体偏高,对水稻生长有利。降水量总体比常年明显偏多,时空分布不均,未对水稻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日照时数总体上略偏少,生殖生长时期光照偏多,对产量形成有利,基本上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查看更多?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在稻鸭共作的基础上,放养营养含量高且不占用水稻生长空间的绿萍,构成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形成稻护鸭、鸭吃萍、萍助稻、鸭粪肥田的稻田生态食物链,不仅丰富了稻田物种结构,而且通过鸭子的活动、取食和排泄起到分萍、倒萍、提高绿萍营养成分利用效率等作用,使绿萍在稻田系统中的生态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是一项种养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环保型农业技术。
稻鸭萍共作试验在南京农业大学东台试验场进行。基肥每公顷施用有机肥22490千克、纯氮180千克、五氧化二磷130千克和氧化钾240千克,水稻移栽后不再施追肥。水稻品种为武香粳14号。鸭子选用高邮麻鸭,于水稻移栽后10天下田,每667米212只,在水稻抽穗期收鸭,稻鸭共作时间为70天。在水稻返青后放养绿萍,萍量每公顷1800千克。
在水稻拔节期调查稻田杂草,结果显示,与单一种植水稻区相比,稻鸭萍共作对禾本科和莎草科等单子叶杂草的植株密度防效达到99%,对阔叶类等双子叶杂草的植株密度防效达到99%。而稻鸭共作不养萍区对禾本科和莎草科等单子叶杂草的植株密度防效为61%,对阔叶类等双子叶杂草的植株密度防效为65%。显然,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对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高于稻鸭共作不养萍生态系统。说明鸭子和绿萍的双重控草作用,减少了稻田优势杂草的发生,稻田残存杂草为数甚少,且杂草在田间均匀分布。
稻鸭萍共作的原理:稻鸭萍共作技术在稻鸭共作的基础上,在稻田中放养绿萍。
具有诸多好处:一是可以固氮富钾。绿萍既可以从空气中固定氮,又能从水中富集钾,可提供水稻正常生长所需的70%的氮素和70%的钾素。
二是可以除草。绿萍生长力强,在水面上形成隔离层,可大大减少多种水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
三是可抑制水稻纹枯病。根据试验,绿萍还可明显抑制水稻纹枯病。
四是可增加有机肥。由于绿萍是鸭子很好的饲料,一只吃绿萍的鸭子一季所排泄的粪便从10公斤增加到3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