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存储是一门科学,这里简单说明一下:电子测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等 四项储粮技术。根据《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管理办法》要求。
申请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
(二)同一库区提出申请的仓容在2.5万吨(含2.5万吨)以上,或者罐容在3000吨(含3000吨)以上,并且仓房(植物油罐)及其配套设施质量良好、功能完备。已取得代储资格的企业同一库区需新增仓房(油罐)申请资格的,申请仓(罐)容规模不限;
(三)仓房(植物油罐)储存设施、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等应当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食仓库建设标准》《植物油库建设标准》的要求,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设施设备;简易储粮设施不得申请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
(四)具有与粮油储存功能、仓(罐)型、进出方式、粮油品种、储存周期等相适应的仓储设备条件。基本设备应当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具有粮食装卸、输送、清理、计量、防治、通风等设备,或者具有植物油接发、油泵、计量、污水处理、管道清扫、保温等装置;
(五)具有一定数量经过专业培训的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等管理技术人员;
(六)具备检测粮油储存期间粮食温度、水分、害虫密度等条件,一般要具有测控系统、机械通风系统和适合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其他保粮手段;
(七)具备粮油常规质量和储存品质检验能力,有满足相应检验项目需求的检验仪器设备和满足检验工作需要的独立检验场所;
(八)有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或临近公路,交通便利;
(九)近2年没有违反国家粮食政策法规的记录,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粮油储存事故,没有发生死亡1人以上(含1人)或财产损失超过20万元的安全生产事故;
(十)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数且不存在违反财经法规被财政、审计、税务处罚的情况,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和影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及仲裁等;
(十一)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你可以看看粮食网。
水稻不加工成大米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可以长期保存
小麦必须加工成面粉,在一定温度湿度下可以保存
其他粮食一般是轮流更换。
前两年粮食部门大检查就是查看包括这些在内的项目。
水稻种子有何贮藏特点?
根据水稻种子贮藏特点,水稻种子在贮藏时要掌握下列技术要点:
(1)掌握曝晒种温。早晨收获的种子,由于朝露影响,种子水分可达28%~30%,午后收割的种子含水量约为 25%左右。一般情况下,曝晒 2~3天即可使水分降到入库标准。曝晒时如阳光强烈,要多加翻动,以防受热不匀,发生爆腰现象,水泥晒场更应注意这一点。早晨出晒不宜过早,应事前预热场地,否则由于与受热种子温差大发生水分转移,影响干燥效果,这种情况对于摊晒过厚的种子表现得更为明显。
(2)严格控制入库水分。水稻种子的安全水分标准,应随种子类型、保管季节与当地气候特点分别考虑拟订。一般气温高,水分要低,气温低,水分可高些。试验证明,种子水分降到6%左右,温度在0℃左右,可以长期贮藏而不影响发芽率,适用于品种资源的中长期贮藏。常规贮藏的生产用种因地区而异,南方度夏的种子,水分应降至12%~13%以下,北方地区可放宽至14%。近年来,我国南方开始兴建恒温库,温度可保持在15~20℃以下,用于杂交稻种子和备荒稻种的贮藏。
(3)密闭贮藏。水稻种子堆孔隙度较大(大约50%~60%),通气性好,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为了保持种子低温、干燥的贮藏状态,宜采用密闭贮藏。我国东北地区为防止高水分种子受冻,常采用窖藏和围堆密闭的贮藏形式。窖藏的具体做法是:选择地势高燥、土质坚实的地方,在秋季挖成深 1.5~2米的长方形或圆形窖。在四周和底部垫以草垫和席子,在土壤结冻 3~5厘米时入藏,上面覆盖 0.3~0.5米的保温层。翌春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0~2℃时取出,经晾晒后播种。由于窖藏温度一般在-5~-10℃左右,种子水分16%即可安全越冬,这种方法对入冬前来不及干燥的晚熟品种尤为适用。
(4)防治仓虫与霉变。我国产稻地区的特点是多温多湿,仓虫容易滋生。为害水稻种子的主要仓虫是米象、麦蛾、大谷盗、锯谷盗、谷蠹、粉斑螟等,除采用药剂熏蒸和卫生防治之外,还可采用干燥与低温密闭压盖的贮藏措施,兼得防虫的效果。
防止霉变的主要措施是种子干燥和密闭贮藏。种子水分控制在13.5%以下,就能抑制霉菌的生命活动。所以,充分干燥的水稻种子,只要注意防止吸湿返潮,保持其干燥状态,就可避免种子微生物为害。
水稻种子具有下列贮藏特点,需要注意:
(1)耐藏性。水稻种子为颖果,子实由内外稃包裹着,稃壳外表面被有茸毛,吸湿性较小,水分相对稳定,在风干扬净的情况下贮藏较稳定。由于稻壳外表面披有茸毛,形成的种子堆较疏松,孔隙度一般为50%~65%,因此,贮藏期间种子堆的通气性较其他种子好。同时,由于种子表面粗糙,其散落性较其他禾谷类作物种子差。因此,对仓壁产生的侧压力较小,适宜高堆以提高仓库的利用率。
新收获的稻种生理代谢强度较大,在贮藏初期往往不稳定,容易导致发热,甚至发芽、发霉。早、中稻种子在高温季节收获进仓,在最初半个月内,上层种温往往因呼吸积累而明显上升,有时超过仓温10~15℃。即使水分正常的稻谷也会发生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处理,就会使种子堆的上层湿度越来越高,水汽积聚在籽粒的表面形成微小液滴,即所谓“出汗”现象。水稻种子发芽需水量少,通常含水量只需23%~25%便会发芽,因此,在收获时如遇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收获、脱粒、摊晒,在田间或场院即可生芽;入库后,如受潮、淋雨也易生芽。
(2)易受冻害。我国东北地区由于霜期来得早,尤其是晚熟品种,在收获时往往没有达到完熟,因而影响种子的贮藏。据实验,在霜前成熟好的种子,其发芽率较高。收获时,只要蜡熟期在霜冻前,发芽率应可达到92.4%,但霜后蜡熟期收获的种子发芽率只有57.3%。
高水分水稻种子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易发生低温冻害。据研究,含水量18%的水稻种子在-20℃低温下,发芽率就明显下降;在-25℃条件下,经过1天冷冻,含水量18%的种子发芽率降至71%;含水量16.2%的种子经7天的冷冻,发芽率降至84%;随冷冻时间延长发芽率降低。为了防止低温冻害,在冬季低温来临之前,应将水稻种子水分降至13%左右。
(3)耐热性较差。水稻种子的耐热性较差,如在人工干燥或在日光曝晒时对温度控制失当,均能增加爆腰率,引起变色,损害发芽率。Schmidt(1956)用密闭法干燥研究指出,45℃时种子发芽率开始降低,60℃时发芽率下降一半。岩崎(1976)研究表明,水分14.3%的水稻种子在60℃下处理1小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活性已受到影响,70℃下1小时后上述两种酶活性遭到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