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民俗文化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2:24:31
字号:

市情简介

丹江口市民俗文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定之后,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水都”。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战国史称均陵,秦灭楚国置县武当,汉承秦制,隋唐改称均州;宋、元、明、清历代皆为重镇;民国初年改州为县;1983年,改为丹江口市。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先贤辈出,陈抟、苏辙、徐霞客等历史名人来此赋诗撰文,为古均州文化增光添彩。

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库容290亿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库,烟波浩瀚,一片碧蓝,状如翡翠,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

丹江口市是武当文化的发源地。境内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当武术享誉世界。境内还有全国著名的 “民间文化活化石”——伍家沟故事村,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的知名度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促进了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丹江口市已着手将丹江口水库和武当山作为著名品牌来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度假休闲区。

丹江口市工业基础雄厚。她是东风公司重要的生产配套基地,是东风公司东进战略的承接点,拥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多家,已初步形成冷轧和热轧两个中心。丹江口市“四大一新”产业不断壮大,铝业公司、农夫山泉、西宝钢芯铝、丹瑞碳素公司、丹传公司等一批新的企业正在成长,工业基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丹江口市生态环境优良。丹江口林木葱郁、群山含翠,森林覆盖率达39.3%,近几年,该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广泛进行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到2010 年,力争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丹江口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0.5%,人均公共绿地14.86平方米,曾荣获全国绿化城市称号。丹江口水库水面达112 万亩,优良的水质纯净无污染,独特的水产品琳琅满目。鳊、鲅、鲤、鲫、鳜、银鱼等鱼类肉鲜味美,是席上佳肴。丹江口水电站装机105万千瓦,年均发电50 亿千瓦时,丰富的水电资源,为境内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今,丹江口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力争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饮用水基地、湖北重要的铝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基地。

丹江口市物产资源丰富。这里是我国最北缘的优质柑桔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5亿公斤,丹江柑桔被国家评为“中华名果”。茶叶、木耳、香菇等农特产品享誉全国,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武当绿羽”、“武当针井”、“武当剑茶”,被农业部、湖北省评为优质茶。其中“武当针井”是湖北省著名商标,被欧盟认证为有机(生态)食品。丹江口探明矿藏40多种,其中钛铁、钒储量居湖北省之首。非金属矿有白云岩、石灰岩、电解石、大理石、石棉等可供投资开发。丹江口地产中药材品种多达1100多种。境内武当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盛产名贵中药天麻、灵芝、金钗、何首乌,堪称武当四宝。

丹江口市交通通信发达,水、陆、空组合交通成网,四通八达,襄渝铁路、汉十公路、汉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316国道纵贯五个乡镇;汉丹铁路直达武汉,汉江航道直通武汉、上海等口岸;武当山机场、襄樊机场分别距市区26公里和108公里。移动通讯、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工业基础良好,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全国著名企业农夫山泉有限公司,在丹江口投资兴建的纯净水及果汁饮料生产基地已经竣工投产;美国的EPlC和JLF公司的相关项目,落户丹江口并投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大桥横跨汉江,将使丹江口右左岸城区连为一体。此外,正在修复的武当山八宫之首的净乐宫丰富了旅游线路,南水北调纪念塔、观景台等一系列建筑将拔地而起。

丹江口市决心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机遇,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经济强市、旅游名市、文明靓市”的总体奋斗目标,举全市之力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扩大招商,开拓创新,发展丹江口经济,全力打造中国水都--丹江口。

历史沿革

丹江口市是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原均县为基础设置的县级市。地处鄂西北,汉水中上游。东与老河口市交界,南与房县接壤,东南与谷城县相连,西与十堰市、西北与郧县相接,东北与河南省淅川县为邻。城区丹江口,东南距省会沿公路480公里,西距郧阳地区行署驻地十堰市沿公路110公里。市境东西长73公里,南北长81公里,总面积311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43.1万,有汉、回、满、壮、侗、苗、白、蒙古、土家、布依等11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82%。

1948年3月21日,均县解放。当时人口23.9万,其中县城人口1.5万。1959年因建丹江大坝县城迁至丹江口,经过近30年的建设,市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有4个街道办事处,20个居委会,17个自然村,人口83,064人。

截止1986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08个,职工总数2.4万。其中,中央、省属企业25个,职工1.47万人。工业门类14类之多,治金、电力、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纺织、缝纫、文化用品工业等大门类已形成行业优势,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等已成为市属工业的四大经济支柱。丹江口市目前已形成以水利枢纽工程为主的地区性工业中心城市。

丹江口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86年全市有大、中、小学526所,学生10万多人。其中,水电部、省属高等、中等学校4所,本市中等师范学校1所、普通高中3所、农业中学5所、初中69所、小学445所,在校学生99.722人。除此以外,还有各种成人学校、职工学校、电视大学等。

丹江口市历史悠久,文化繁盛,追溯其历史对本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资治都是有益的。

殷商~清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1911年)

夏、商、周为豫州所辖,与雍州相邻。春秋属麇,鲁文公十一年(前616年)楚子伐麇,麇亡属楚。战国属韩及楚,称均陵。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均陵归武当县,属南阳郡。

两汉沿秦制。三国为魏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荆州,分南阳郡称南乡郡,下设武当等八县。武当县行政长官因其领户不足万称“县长侯”,下设官制为丞、尉(各一人)、曹、掾、史(数人);县道邑侯设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改南乡郡为顺阳郡,武当属顺阳郡。永嘉之乱(310年)以江左平阳郡民流寓此,增平阳县与武当同属始平郡。行政长官为县令长,下属有:主薄录事史、主任室史、循行功曹史小史、延掾功曹史小史、书佐千户曹掾史、仓贼曹掾史、兵曹史、吏小史、狱小史、狱门亭长、都亭长、贼捕掾等。县置乡,千户以上乡置啬夫一人,不满千户置治书吏一人,百户置里吏一人。

南北朝因革不一,沿革变动频繁。宋齐时(420~502年)改始平郡为齐兴郡。梁太清元年(547年)置均阳县,革兴郡为兴州,辖武当、平阳、均阳三县。县设县令长,下属为都尉。西魏废帝元年(552年)省平阳入武当,改兴州为丰州(因丰州城而名)。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丰州。五年(585年)改丰州为均州(因均水而名)。大业初(605年)废州,置淅阳郡。义宁二年(618年)割淅阳郡置武当郡,原设武当、均阳、新增平陵,三县皆隶。郡设太守,下属:赞务、东西曹掾、主薄、司功、仓户、兵法、士、曹等。县设令,下属:丞、尉、正光初功曹、光初主薄、主薄西曹、金户、兵法、士等。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武当郡为均州,七年(624年)省平陵,八年(625年)略均阳入武当,同年割丰州所辖郧乡、堵阳、安福三县来属。州设刺史,下属:别驾、下长史、上司马、录事参军事、上录事、下司功参军、司兵参军事、司法参军事、司事参军事、下参军事、下医学博士等。县设县令,下属:上丞、主薄、上尉。贞观元年(627年)废均州省堵阳、安福二县,以武当、郧乡、丰利。天宝元年(742年)改均州为武当郡。乾元元年(758年)省武当郡为均洲。贞元五年(789年)均、房二州隶山南东道。天佑二年(905年)徙武定军来治,三年废。

宋(960年)设均州武当郡,隶京西南路,领县武当、郧乡。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武当军节度。州郡设知州,下属通判、军监、录事参军、户曹参军、司法参军、司理参军、曹、掾等。县设县令,下属:县丞、主薄、尉、巡检等。武当县设八乡。

元世祖忽必烈十三年(1276年)南伐,设司置县废军,省武当军为均州。元初(1279年)属湖北道宣尉司,后属襄阳路,领武当、郧乡二县。州设知州,下属:同知正、判官、参佐官、吏目、提控案牍。县设县令,下属:达噜噶齐、尹、丞、薄、尉、典史、秩正、训检等。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武当县入均州,辖郧乡、上津。成化初(1465年)州隶襄阳府,此后均州无领县,由直隶州降为散州。

州署为一州行政机关。设知州一人,为一州之行政长官。吏目一人,为知州之助手,掌纳文书或分领州事。学正一人,主管州文教事务。训导一人,为学正之助手,协理文教事务。巡检一人,以镇压人民反抗为主要职责。

州设州署、学正署、训导署、吏目署、巡检司署(设黑虎庙)。吏园有六房:掌管人事参与部分政务的吏房;掌管礼仪、祭祀、贡举的礼房;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的户房;主管兵事、武器、军纪的兵房;执掌司法、缉捕盗贼、典礼刑狱的刑房;管理农桑生产、农田水利设施的工房。宾幕为知州之随从掌管文书、薄记、档案等具体工作。

衙役有三班:知州升堂时,站班值卫的“壮班”;专司缉捕盗贼的“快班”;负责侍奉警卫的“皂班”。

州下设里,里下设甲。每里辖10甲,每里辖10户。里置里正(里长),甲置甲长。110户为一里。一里中推选殷实富户担任里长,一年一换,10年一轮。里甲是基层行政组织,也是交纳田赋徭役的征收单位。里甲承担三大徭役:里徭、泛徭、均徭,还有祭祀、营造、馈送等费用。110户中,丁粮多的10户担任里长。余100户,有丁粮的户册编造花名册,名“黄册”,逃亡之户,由其余户均滩补足。均州洪武初编里5、弘治十年(1497年)增编21。

均州砖城,为洪武五年(1372年)守御副千户李春修筑。周围6里153步2尺,高2.5丈,宽1.2丈。壕深3丈,宽6丈。门禁4座:大东门、小东门、北门、南门。(西门、上水门为后来所建)。

清承明制。州的行政机构和设置有:州署、学正署、训导署、吏目署、巡检私署(在黑虎庙,顺治十二年裁,光绪四年增设)、参将署、守备署、千总署、把总署、布政分司署、按察分司署、中司署、府馆、州判署(顺治十六年裁)、广积仓大使署、均阳水驿驿丞署(久废)、界山马驿驿丞署(久废)、阴阳学、医学、僧正司、道正司、养济院、膏火宾兴局(光绪元年设)、军器局、火药局、军械库、大校场、小校场、演武厅。

气候条件

我市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库的水全效益及垂直地貌的影响,构成了我市优越的山区域性小气候。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相对湿度大”等。全市年平均气温7.7°C--16°C,>10°C的活动积温为2200°C-- 5100°C,无霜期180--250天,全市日照时数1950小时,年均日照率为44%,年降雨量750MM--900MM,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年蒸发量1979.1MM。

据气象部门观测记载:海拔每上升100米平均气温下降0.5,>10°C的活动积温减少189°C,夏季缩短10天,年降水量增加25MM,无霜期减少6天,因而我市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

自然资源

生物

一、农作物品种资源

全市农作物品种共有18科、49属、575个品种(系)。其中粮食作物品种(系)507个;棉花品种21个;油料作物18个;花生4个;黄豆7个;绿肥12个。这些品种(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增产作用。

二、特产作物品种资源

特产作物品种资源,包括油类、丝类、茶类、烟类、果类、食用菌类、纤维类和漆类等160多个品种。

三、农作物病虫害天敌资源

全市12类,65种作物中有各种害虫388种,其中属检疫对象的14种,危害农作物的常见害虫有34种。同时普查出全市388种害虫天敌资源31种,其中,麦类有麦蚜茧蜂、食蚜蝇、异色瓢虫等种;水稻类有蝇蛉颗茧姬蜂、直伸长脚蛛等11种;玉米类有赤眼蜂、中华草蛉等6种;棉花类有金小蜂、大灰食蚜等7 种。

四、森林资源

全市共有木本种子植物79科,206属,403种。在武当山地区有古树名木24科、33属、46种、435株。

全市一九八七年底,活立木总蓄积1327547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1264622立方米,疏林地蓄积30580立方米,散生木蓄积32345米;人均蓄积3.03立方米。

珍稀树种有银杏、鹅掌秋、巴山松、七叶树、铁尖杉、水杉、榔榆、白皮松、金铁松、柳杉等。

纵观全市林业资源现状,实际是一个林种不整齐,树种杂乱,林木生产能力低,经济效益不高,生态功能十分脆弱的残次低产林。目前还处于消大于长的不正常时期,因此,在近期内难以形成大的商品生产优势。

五、中药材资源

全市共有820种,分别隶属于226科。其中植物类药材723种,动、矿物类药材97种。

六、草场和畜禽品种资源

全市有16科51种。其中禾本科牧草占主要地位,总面积2366349亩(含林间草地面积),年鲜草产量约11.16亿公斤。

优良地方畜禽品种,有本地黑猪、本地黄牛、郧阳白山羊、白羽乌鸡、本地麻鸭、地方草鹅和本地白鹅、麻鹅等。

七、水生动物资源

(一)鱼类资源

全市分布的鱼类有5目10科61种。其中鲤科42种,占71%。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鲢、鳊、鲤、鲫、鲂、鲶等二十余种;名贵鱼类有银鳔、长吻、鳗鲡、团头鲂、黄鳝等。肉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

(二)其它水生动物资源

汉江河流浮游动物为15026个/升。其中原生动物类14000个/升,轮虫类250个/升;足类及头节虫类8个/升;线虫类18个/升,摇虫及其它昆虫尖250个/升,其它轮虫类500个/升。

底栖生物量400个/平方米。常见的有摇蚊科、仙女虫科、虻科等幼虫。

八、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资源

珍贵动物有:二类保护动物林麝(香獐子)、鸳鸯、大鲵。三类保护动物有小灵猫、大灵猫、红腹锦鸡等。野生毛皮兽类资源:主要有狼、狐、黄鼬、狗獾、猪獾、水獭、小麂、野猪、岩松鼠等。

矿产

一、矿产地质条件

我市地质分布属昆仑秦岭大区,武当山和两郧小区。汉江以南武当山小区地层属太古代地层,全新统第四系新生代,分布在汉江支流漫滩,已被丹江水库淹没。汉江以北两郧小区地层属古生代震旦系,古生代寒武系、新生代第三系等。从地层总体看,有太古代、古生代的寒武系和新生代第三系等。地层较为单纯。地层年代上下悬殊大。缺少地壳最活跃时期汉早古生代的奥陶系、志留系;晚古生代的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中古生代的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地层。基本属于古老地层。因此,金属矿产贫乏,硅酸盐类矿产丰富。

二、矿产资源分布及特征

据地质部门和本地有关单位提供的资料,全市矿种共35种。其中:金属矿6种,非金属矿29种。矿种量,占全省110种的31.8%。已探明有储量的19种,占全省77种的24.7%。在35种矿种中,分布在“江南”的9种,分布在“江北”的26种。

“江南”,已踏勘的有丁家营铜家山的氧化铜矿、汤湾四方山的镍矿,均因品位低,未做地质工作。已勘探的有矿电石、钠长石、高铝土、花岗岩、辉绿石、绢云母、黑粘土、多水高岭石等8种非金属矿和土关垭银铜山钒钛磁铁矿,共9种,占全市矿种的25.7%。

“江北”,有钒、脉金、砂金、铜、磁铁等金属矿和石煤、石灰石、白云岩、伊利石、石英岩、石膏、高岭土、大理石、页岩、兰石棉、滑石、水晶、白垩土、石英砂、冰洲石、天青石、铁钒石、燧石、文石、方解石、矿泉水等非金属矿,共26种,占全市矿种的74.3%。

按已探明储量的矿种,其地理分布和对国民经济保证程度,可分为四大类:

(一)“江北”古生代震旦、寒武两地层内,蕴藏有丰富的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煤伴生的钒、储量丰富,品质好,矿床稳定,是发展冶金、建材的有力保证。

(二)除五氧化二钒、钒钛磁铁以外的金属矿和部分非金属矿,矿种虽多,但矿床不稳定,似鸡窝状,不宜规模生产,只宜群众性小规模开采。

(三)土关垭银铜山钒钛磁铁矿,是钒铁伴生矿和石棉共生矿床,储量大,品位低。据有关资料证实,该矿可作“武钢”后备矿山。

(四)高铝土、多水高岭石和其他16种矿产,尚需做地质工作,评价出品位、储量,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三、重点矿产资源评述

(一)金属矿

1、土关垭乡银铜山钒钛磁铁矿,南距“汉十”公路5公里,交通方便。该矿探明C级储量1.2亿吨,D级储量6.3亿吨,另伴生矿二氧化钛4182万吨,五氧化二钛85万吨。品位较低但储量大,可选性好,宜于露天开采。

2、杨家堡钒矿,南距习家店镇13公里,与“丹郧”公路相接,交通较为方便。该矿为石煤伴生多元素矿,已探明甲、乙两个矿区,石煤储量1.07亿吨,其中伴生五氧化二钒85.22万吨、钙21400吨,钇7490吨、锌21400吨、钼3210吨、铬53500吨、砷3210吨、铝5350吨、钴1070 吨、钡2140吨、锶107000吨、锡10700吨、钛321000吨、铣10700吨、镱749吨、镍10700吨、铜5350吨、钠2000吨共 18种,适宜综合开发。

(二)非金属矿

在硅酸盐类矿方面,共踏勘出28种,其中有储量矿16种,占57.1%。在硅酸盐类矿产资源中,矿床稳定,品质好,储量大,用途广,易开采的有石灰岩矿和白云岩矿。其它矿种,多属鸡窝状矿床,不能保证生产。石灰岩矿共有七个矿点,两种不同地层年代的矿床。丹赵路花茶沟石灰岩矿,属第三沉积型,储量在0.7 万吨左右,氧化钙含量在47%左右,主要可用作建筑块石,烧制石灰,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它六个石灰岩矿,均系寒武系结晶型灰质石灰岩矿,矿床稳定,储量丰富,品质好。其氧化钙含量均在53%左右。凉水河镇石灰岩矿,储量在4000万吨左右,氧化钙含量53.49%,氧化镁含量0.76%。该镇肖河口石灰岩矿的氧化钙含量53.98%;氧化镁含量0.41%,属一级矿石,是生产高标号水泥、冶炼电石、碳酸钙、石灰的原料。该矿交通方便,距丹江二十公里,“丹郧”公路从矿区通过。

白云岩矿,共计五个矿点,总储量为1亿吨,其矿分布在羊山、三叉口、柳林、霸王寨、崖屋等地。凉水河镇三叉口矿石质量最好,平均氧化钙、氧化镁两有效成份含量达51.46% ,超过部颁大于49%的标准,酸不溶物(包括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二锰)的含量为1.89%,低于部颁小于4%的标准,属于全能特级矿石。该矿石是发展建材的好原料,还可生产耐火材料(冶炼钢、铁的助熔剂),提练金属镁(炼制玻璃、陶瓷的配料)及混合肥料。

我市水资源状况总的来说自产水少,过境水多,容水量大。全市自产水约10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32万立方米,低于全省均值53万立方米的 39.6%,高于全国均值28万立方米的14.3%;人均水量约2400立方米,高于全省均值2094立方米的14.6%,低于全国均值2637立方米的 9%;每亩耕地平均水量约2500立方米,高于全省均值1705立方米的41.6%和全国均值1826立方米的36.9%。从以上三种控制性指标看,我市资源数量属中等水平。

我市容水水资源约有275.46亿立方米,绝大部分由汉、丹二江带来,加上本地地表径流资源,我市河川径流资源为285.12亿立方米。市域内水质良好,矿化度低,ph、总硬度适中,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内,主要水系河床落差大、水能蕴藏量累计5.5万千瓦,可开发量约2万千瓦,现仅开发 16.5%,继续开发潜能很大。

土地

在全市土地总面积468.15万亩中,止一九九七年底,陆域面积392.23万亩,水域面积(含丹江水库水面、沙滩、消落区)75.92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83.8%和16.2%;基本上为“八分陆二分水”的地表结构。在陆域面积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龙须草地等农业性用地349.62万亩,城(集)镇、工业、交通、商贸、居民区、古建筑等非农业用地20.21万亩。荒山、荒地、砾石、岩灌地22.40万亩。分别占陆地面积的89.1%、 5.2%和5.7%;在农业性用地中:耕地29.17万亩,柑桔、山楂、脐橙、茶叶、各种水果等园地17.01万亩,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各种幼林、疏林及林业苗圃等林地242.24万亩,成片草场、零星草地折算的牧草地61.2万亩,龙须草地14.5万亩,分别占农用地的8.3%、4.9%、 69.3%、17.5%、4.1%;基本上属以林业为主,草场、草地次之,农耕地最少。全市森林覆盖率64.5%。

全市水域面积所占比重,在全省是比较高的(全省平均9.6%)。主要是丹江水库的影响。在全市水域75.92万亩中,丹江水库52万亩,占68%。在全市 20个乡镇办事处,水域比重不尽一致,且悬殊较大。按水域占总面积比重划分:小于10%的有均州路、大坝办事处及白杨坪、大沟、盐池河、官山、土关垭、罗店、蒿坪乡和浪河、丁家营镇等八个;10--20%的有三官殿、六里坪、武当山等三个镇;20--30%的有习家店、凉水河二个镇;31%以上的有丹赵路办事处和肖川、牛河、土台乡等4个。

土壤类型:

由于我市气候、母岩母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特征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兴修水利、改革耕作制度、推广技术措施、平整土地、培肥养地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全市土壤普查资料显示:我市共有六个土类、十二个亚类、三十九个土属、一百零六个土种、一百九十四个变种。其中:黄棕壤土数量极大,普及广泛;石灰土数量较大,主要遍布在江北。

地形地貌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地形地貌直接影响母质的再分配,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分布,也影响了池地气候的生物带的变化。

我市属于新生代以来,大幅度上升的强烈隆起区。西北--东南走向的铜锣寨、太白岩,与地层走向一致,多为秦岭一级地层。江北少部属印支褶皱系的部分。以武当山为主的各大小不等的山脉起伏构成了西南高于西北,东南高于东北度略向东倾斜的地势。在500M以下为丘陵平川,500M以上是低山,千米以上面积少,只有武当山。

(一)汉江两岸及其支流谷地:海拔高度一般在300M至500M的广大地区,面积3439170.7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3.36%,其中耕地面积 403336.8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46%。坡度在20度以上的多发育为山地黄棕壤性土;山坡下部坡积物是我市黄棕壤的主要地区。其间夹有紫色土和石灰土两类不同的土壤;在地势平缓的地段平川较多,地面水汇集,水土条件好,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耕作性能好,是我市粮食和蜜桔的主要产区。

(二)武当山麓和江北铜锣寨低山二高山区:为海拔500--1200M之间。面积1242881亩,占总土壤面积的26.51%,其中耕地面积 74163.5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5.53%。分布在30度左右或山坡上多为旱地,随着地势升高,所温降低,湿度增大,农用地减少,土色因此渐深,在地势较高,坡度较大的地方严重冲刷,土层浅薄,并夹有砾石和未风化的岩石碎屑。自然植被多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市用材、经济林的主产地区。主要农作物有苞谷(即玉米)、小麦等。

(三)武当山高山区:海拔在1200M以上的武当山,面积5942亩,占总面积的0.13%,耕地91亩,占总面积的0.01%。由于山高雨多,气温低。冬季严寒时间长达227天以上,春秋相连。>10°C的年积温只有3000°C左右。植物残体不能完全腐解,有机质积累较多,但养分不易释放,基本上无农作物生长。

特别是武当山坡,陡峭山岩,碧绿山林,植物丰富,古树参天,有金钗、天麻、三七等名贵药材,有獐、猴、羚羊、豹子及稀有的娃娃鱼等野生动植物资源。

沛县这个地方是不是很穷啊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所辖乡镇

韩庄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位于济宁市南部,东与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接壤,南接江苏省铜山县郭利镇,西接微山岛乡,北接枣庄市薛城区昭阳街道和沙沟镇,行政区域面积160.2平方公里。

魏健县建县前,韩庄镇的版图属于歙县;1953年划归微山县,属二区;1956年改为韩庄镇;1958年,隶属微山岛公社;1959年,韩庄公社成立;1966年1月,韩庄区重建;1969年,恢复韩庄公社;1984年改为韩庄镇;截至2018年底,韩庄镇户籍人口59646人;截至2020年6月,韩庄镇下辖4个社区,7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韩庄镇建设路。

2011年,韩庄镇财政总收入713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35万元。按主要税种分,营业税696万元,增值税850万元,企业所得税36万元,国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贷款余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5%;2018年,韩庄镇有工业企业55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9家。

你看一下

地理位置 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端,东靠微山湖、昭阳湖,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西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西邻丰县,南界铜山县。地处北纬34度28分~34度59分,东经116度41分-117度09分,全境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沛县境内无山,全部为冲积平原,海拔由西南部的41米到东北部降至31.5米左右。境内有9条骨干河流,属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沛县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天干多变,年平均日照2307.9小时,年平均气温13.8度,一般年平均降水量766毫米。辖15个镇,共325个行政村,50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123.8万,耕地面积114.66万亩,农村承包土地面积93.57万亩,农村承包土地人口 78.58万人,人均承包耕地1.19亩。 行政区划 沛县辖16个镇级单位:龙固镇、杨屯镇、大屯镇、沛城镇、胡寨镇、魏庙镇、五段镇、张庄镇、张寨镇、敬安镇、河口镇、栖山镇、鹿楼镇、朱寨镇、安国镇、经济开发区。 龙固镇 在“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江苏沛县,最具有龙文化色彩的地方便是龙固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作“真龙天子”的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义之后,便在龙固(当时称湖陵)打响了消灭暴秦的第一仗,使这座千古名城真正成为龙腾之地。龙固镇地理条件较优越。它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是华北大平原的组成部分。境内无山丘,河渠纵横。境内有三河尖、龙东、龙固三座大型煤矿。龙固坑口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徐州天成氯碱有限公司、江苏海啸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徐州观茂焦化有限公司、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徐州天旭化工有限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 杨屯镇 位于江苏省沛县东北部,地处风景秀丽的微山湖畔,与山东接壤。全镇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3.2万亩;下辖1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41个自然村,总人口58297人。2006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4亿元,财税收入31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先后被评为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省平安创建先进集体,市文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县经济工作先进镇、财政工作先进镇。杨屯镇已成为沛县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 大屯镇 沛县工业强镇、农业大镇。镇域有塑编、纺织、服装加工、电子、化工、航运、裘皮工艺、铸造8大主导产业,有百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76个,分布在一个两个工业园和5个工业小区内,2006年工业总产值303355万元。塑编业和服装加工业是大屯优势产业,有江苏塑编第一镇、沛县服装加工第一镇之称。大屯镇农业以优质无公害稻米和小麦为主,重点发展生态肉鸭养殖业。2006年,镇域拥有生态肉鸭养殖基地3个,鸭棚1008总量栋,年养殖总量2800万羽,养鸭总产值5.1亿元,纯收入5600万元,棚均年纯收入5.6万元,有全国生态肉鸭养殖第一镇之称。大屯镇财政收入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6年财政总收入6229万元,一般预算收入3945万元,位列全县第一名,在徐州市114个乡镇中分列第11名和第8名。2007年,大屯镇财政收入将突破亿元大关。大屯镇是江苏省文明镇、省级新型示范小城镇,2003年至2006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沛县经济工作标兵镇,2005至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徐州市经济发展十强镇。 经济开发区 创建于2001年12月,是江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江苏新型铝材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江苏绿色农业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等。开发区基础设施已达到“五通一平”标准,可提供“七通一平”条件。区内高等级道路通车里程80余公里,电力、通讯、供排水、燃气等同步配套,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同步跟进,项目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已汇集了无锡益多集团、青岛双星集团、中煤集团大屯煤电集团、江苏大屯铝业、中国雨润集团、深圳芭田股份、青岛啤酒集团、海韬光电、香港协鑫集团、四川希望集团等15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2006年10月17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暨首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评选活动中,沛县经济开发区在参与评选的200多家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的省级开发区。 沛城镇 位于江苏省北端,微山湖西畔,总面积114平方公里,总人口19.2万人,辖两个办事处,29个行政村,19个街道委会。沛城镇是沛县人民政府驻地镇,沛城镇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泗水亭、歌风台、高祖原庙等历史景点驰名中外。沛城镇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化工、食品、机电、机械、冶金、建材、纺织、服装、乐器等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国内外客商纷纷来沛城镇投资兴业,现已有新加坡、香港、台湾、浙江、河南、张家港等20余家投资商在沛城镇建立了生产企业,商业商场体系建设已具规模,刘邦大酒店、燕山饭店等星级宾馆日臻完善。沛城镇已成为新兴的工商业城镇。 湖西农场 湖西农场原是微山湖西岸浅滩,淤积后,逐渐形成良田,地势平坦,西高东低,高差3米,地层表面为沙土和亚沙土,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河网配套,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东临微山湖,京杭运傍境而过,境内菜园河、韩坝大桥、韩坝五拱大桥、苏北堤河等重要水系,纵横交错,网状交织。西靠徐沛公路,沿湖公路等镇村公路以镇区为中心向各村辐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近年来湖西农场场委场政府大力提倡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的目标,目前湖西农场场部工业园区内已集聚香港富伟,台湾人福,山东帝苑,徐州汉刘邦,湖西锻造,等众多知名大型企业,为沛县百强再进位努力。 胡寨镇 位于沛城东南,距县城约10公里,西靠徐沛公路,东临微山湖,京杭运河穿境而过,与境内鹿口河、王店大沟、红光干渠、顺堤河、苏北堤河等重要水系,纵横交错,网状交织;西靠徐沛公路,沿湖公路穿境而过,长40余公里的沛胡路、胡玄路、胡鹿路、胡十路等镇村公路以镇区为中心向各村辐射,道路四通发达,交通极为便利。胡寨镇原是微山湖西岸浅滩,淤积后,逐渐形成良田,地势平坦,西高东低,高差3米,地层表面为沙土和亚沙土,由于地属黄泛冲积平原,气候温和,空气清新,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河网配套,水利成龙,因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西瓜、蔬菜等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猪、羊、鸡、鸭、牛以及水产养殖等。胡寨镇注重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业业并举,特种种养殖业发展迅速,支撑农村经济半壁河山。 魏庙镇 位于沛县东南部,距沛城23KM,北接胡寨镇;南与五段镇相连;西南与张庄镇毗邻;西与张寨镇接壤;东靠微山湖,又隔湖与山东省微山县的高楼相望。总面积57.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947亩。2003年末,全镇计有12384户,总人口56718人,有满族、回族、朝鲜族等七个少数民族203人,其中农业人口429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84人。镇区位于镇域西部,面积2.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规模1.2万人,常住人口 7090 人,其中非农人口及流动人口 3524人。魏庙镇因其境内曾有一座宏伟壮观的庙宇而得名。魏庙镇民间剪纸刺绣历史悠久,全镇几乎各村都有会剪纸刺绣的妇女,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她们在劳动之余剪枝花卉贴在小孩的肚兜上,衣服上,鞋上,再用七彩线依样底刺绣,鲜艳美观,花样繁多。随心所出:三月春桃,九月秋菊,还有“长命百岁、金玉满堂、凤穿牡丹”等花样。在赶上谁家女儿出嫁,男儿结婚时,给剪个“双喜、并蒂莲双鸳鸯、龙凤呈祥”等,运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的图案花纹,贴在陪嫁的器皿家具上,倍增喜庆吉祥的气氛。镇区还有不少心灵手巧的木匠,在木器上刻成各式花纹,把“岁寒三友”等搬上家具。近年来,有不少木匠改用新漆喷绘,在家具上描绘出各式图案花卉,并在民间广泛流传。魏庙镇地处微山湖泛区,系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适宜种植小麦、水稻、棉花、大豆、油菜等各类作物。境内湖滩河塘较多,盛产鱼、虾芦苇等。全镇鱼塘、网箱放养、稻田养殖面积达2万亩,可年产各类鱼、虾、蟹等水产品1.5万吨。 五段镇 位于沛县东南部,与二省三县四镇毗邻,东靠"日出斗金"的微山湖,"黄金大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4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近5万人,可耕地面积6万亩,滩涂和浅水面积近4万亩。五段镇河道纵横,水丰草茂,且水陆交通便利,是优质大米、高产小麦、特种蔬菜、特种水产品的重要产区。素有苏北 “鱼米之乡的美称。五段镇共有男女劳动力2万余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宽带网络、全镇通讯、邮电发达,拥有电话和无线电5000余部,直达世界各个城市,拥有11万伏的变电所一座,电力设施齐全,电力充足。 张庄镇 地处沛县的最南部,属两县七镇结合部,是徐州和沛县之间的接点镇,辖31个行政村,人口9.2万人,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交通便利,郑沛公路、张敬路、张五路、崔孟路穿境而过。初步形成了强镇富民的五大支柱产业,板材加工业生产领先于沛县各镇、瓦业生产为徐州地区最大的基地、中西乐器生产为全省重镇、桑拿制造占全国市场70%;农业打造亮点、形成特色,按照“支部引领、协会运作、党员带头、农民主体”的模式,建成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设施菜、设施鸭、设施菌生产基地。近年来,张庄镇先后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江苏省“学、做、建”先进镇,省体育强镇,市社会治安安全镇,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镇,县经济工作先进镇等一系列称号。 张寨镇 沛县张寨镇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7万亩。镇区位于镇域中东部,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26人。张寨镇位于沛县城南十公里,距徐州四十公里,东依胡寨、魏庙两镇,南与张庄河口两镇接壤,西与栖山、朱寨相邻,北挨沛城镇。徐沛一级公路、徐沛铁路穿境而过,栖唐张公路、肖五公路、沛敬公路纵横交错,镇内水泥路四通八达,交通极其便利。镇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徐沛铁路沿河、鹿口北支河、沛敬大沟、王店大沟分布境内,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镇内建有张寨、唐楼、付庙三个农贸市场,五条商业街,成为城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敬安镇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敬安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老的黄河从这里经过,留下了神龟搁浅的传说。据史册记载,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此地,下马紧鞍而得名“紧鞍”,后人取谐音为敬安,延用至今。据史志记载:“敬安集始建于咸丰四年(公元1895年)城(指彭城)西北七十五里,旧属五乡,辖村五十二”。1958年9月9日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专程来敬安视察棉花生产;1982年和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费孝通两次来敬安考察小城镇建设;1997年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来敬安视察小康村建设,对敬安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镇内水资源丰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镇内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已形成特菜、果品、优质棉、粮食四大生产基地。其中牛蒡和辣椒制种成为全国最大的种植基地,钢铁、建材、纺织生产是这个镇的主导产业,为经济的繁荣起着支撑作用。 河口镇 地处沛县西南部,东邻美丽的微山湖畔,西靠大沙河万顷果品基地,是市、县新规划建设的重点城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6.6万人。省道徐丰一级公路穿境而过,距徐州50公里,距徐州观音机场80公里,距徐州京杭大运河港50公里,距沛县县城及沛县港25公里。境内有8条省、县际公路,纵横交错,交通极为便利,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河口镇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以盛产山药、牛蒡、韭黄而闻名海内外,被誉为“特菜之乡”。以河口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种植牛蒡、山药、苔蒜、韭黄、芦笋等20余万亩;果品有皇家嘎拉苹果、日本红富士、新红星等;养殖业发展迅速,肉鸽、波尔山羊等已形成规模。河口镇已成为江苏省无公害特种蔬菜生产基地、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畜禽繁殖养殖基地。“沛公”牌山药、牛蒡已通过江苏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河口镇工业经济迅速崛起,高起点的工业园区建设日臻完备,初具规模,已形成农副产品加工、电线、电缆、皮革、化工、鬃刷、针织、机械、电子,八大支柱工业体系,二百余个品牌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 栖山镇 位于沛县西南部,距沛城20公里,人口6.6万,面积956平方公里,南接徐丰一级公路,北连丰沛公路,交通便利。拥有4000门的电话程控交换机和传输光缆化通讯系统,信息传播迅速、便捷。35万千伏变电所一座,电力设施配套齐全,电力供应充足。栖山人称“奇山”,是沛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山,如今这座山因自然演变形成一个深40多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大石坑,石坑周围有泉眼,泉水细流,终年不断,形成了“仰头不见山,低头看碧潭”的独特景观。栖山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乾隆46年,黄河决口,淹没沛城,沛县县政府迁至栖山,作县治达70年之久,成为当时沛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971年、1973年、1983年先后发现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墓葬五处,出土了大量文物,均被市、县两级博物馆收藏,其中汉画像石、彩绘陶盘均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名副其实的国宝。栖山镇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白酒、特菜加工、桐木板才、童车、面粉、化工、生物有机肥、饲料等骨干企业,工业产品一百余种。徐州高祖酒业有限公司被徐州市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镇域及周边地区种植面积40多万亩,高标准日光能温室1600栋,蔬菜品种有山药、牛蒡、芦笋等;果品有美国黑提葡萄、日本红富士苹果、水蜜桃等;养殖业形成规模,拥有百头奶牛场一个,百头养猪场4个,五万羽养鸡场1个,年产600万只鸭苗孵化场1个。栖山镇已成为江苏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果品生产基地、畜禽繁殖养殖基地。“沛公”牌山药、牛蒡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镇域内3个农贸市场,2个专业市场,1个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综合商城。栖山镇规划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楼房林立,街面硬化整洁,环境优美,市场繁荣,已成为沛县西南部的商贸中心。栖山镇致力于经济建设,财兴人和,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鹿楼镇 地处苏北大平原,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土地总面积125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镇,总人口8万多人。京沪、龙海铁路在此交汇,境内京杭大运河、大沙河纵贯南北,321省道横穿东西。距丰、沛两县城均为15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40公里,距徐州观音机场90公里,可直达国内大中城市,水、陆、空交通便捷。安装有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开通程控电话8000多门,移动网络覆盖全镇,交通通信发达。本镇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壤沙质,光照充分,年均日照2400小时,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870mm,无霜期长达到200天之久。境内水资源丰富,大沙河纵贯南北16公里,带状水库集中分布辖区,长年蓄水量达5000万立方米。电力资源充足,供电容量达2万千瓦时。徐州煤矿大屯煤电公司双楼西风井矿坐落镇北,享受优惠电价。物产资源丰富,林果、瓜油、特菜、粮棉、波尔山羊、肉鸭、肉牛、蛋鸡、生猪等农副产品为农业主导产品。结构调整特色鲜明,观光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异彩纷呈,林果 、花生、棉花种植业,畜禽养殖业久负盛名,是苏北第一农业大镇,素有“果都林海”、“肉羊肉鸭之乡”的美誉。已形成万亩林木、万亩果品、万亩花生、万亩棉花和年出栏30万只肉羊、1000万羽肉鸭的六大特色产业版块。特别是集观光、体闲、旅游等为一体的西部大沙河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带的建设,使这一地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日益凸显。私营个体经济方兴未艾,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机械制造、生物制剂、板材加工、纺织、铸钢为骨干,民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工业发展体系。农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重点引进种畜种禽、中介、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工业主要围绕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产品外销,增加出口创汇项目,重点引进林木、果品、棉花、花生深加工、塑料编织袋生产及饲料加工等项目。 朱寨镇 位于沛县西部,辖区总面积82平方公里,社会总人口6.1万。朱寨镇东邻沛城,西靠大沙河,沛丰路、沛鸳路横穿东西,沛敬路、龙河路纵贯南北,交通极为便利。朱寨镇北依大屯煤电公司,镇内坐落着徐州矿务局张双楼矿,煤电资源十分丰富。在农业生产上,已形成了万亩稻米良种繁育基地、万亩梨果生产基地、万亩浅水藕生产基地等特色农业基地;在畜禽养殖上,充分发挥近城靠矿优势,大力发展肉鸭、良种猪等优质品种生产基地,其中肉鸭年出栏量已达2000万羽,主要销往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沛县华物园特种养殖场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种猪基因工程实验基地”。在工业生产上,目前已形成了以工艺铸造、木材加工、精细化工等三大支柱、多轮驱动的良好局面。为来镇外商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辟了闫集、梅村、燕牌坊等三个工业园区,并制定了相应优惠政策。朱寨镇党委、政府竭诚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洽谈,携手合作,共创伟业。 安国镇 地处微山湖西畔,距沛城20公里,距沛屯火车站5公里,人口11万,面积103.3平方公里。沛王公路、沛龙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大沙河横穿南北,引水河与微山湖相通,与京杭大运河、徐沛河相连,形成极为便利的水上交通运输。全镇通讯、邮电发达,拥有电话和无线电话4700余部,传真直达世界各个城市。大型国有企业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煤矿坐落境内,年产原煤200万吨,煤炭资源丰富。110KV变电所1座,35KV变电所2座,电力设施齐全,电力充足。安国镇历史悠久,汉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素有“五里三侯,一代帝王乡”之称。西汉时绛侯周勃生于周田村,安国侯王陵的府第在安国集,颍阴侯灌婴的食邑在灌婴村,汉高祖刘邦小时候居住在刘邦店。安国镇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铸造、酿酒、缫丝、纺织、塑编、木材加工、机械制造等八大工业体系,工业产品100余种。徐州古沛酒业有限公司、华东纸制品有限公司、徐州春燕水泵厂、中外合资徐州宏泰毛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迅猛。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私营个体户口1100余户,私营企业200余家。建成了张双楼、刘邦、五座楼、周田、蔡家五大工业园区,形成了板皮加工、塑料编织、铸造加工、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有台湾、山东、浙江等外地客商100多家来镇投资办厂。安国镇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有优质小麦、“无公害水稻”、“高蛋白玉米”等粮食作物7.4万亩,芸豆5000亩,黄皮洋葱1000亩、脱毒土豆1000亩、东北毛茄1000亩、越冬甘蓝1000亩、大沙河无籽西瓜14000亩、优质红富士苹果4000亩、桑园5000亩。有年出栏300万羽的肉鸭养殖基地、年出栏150万羽的合同鸡养殖基地、有大型的波尔山羊养殖基地。安国镇环境优美,市场繁荣,小城镇建设功能齐全。形成了“镇村一体,共同繁荣”的格局。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文化、卫生、教育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历史沿革 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沛县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龙飞地”之称。 春秋战国时,沛地属宋国,齐、楚、魏灭宋,楚得沛地,设县。 秦统一中国后,建沛县,属泗水郡。西汉改为沛郡,辖沛县。 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是沛国西部的谯县人氏,他将原沛国包括郡治相县在内的绝大部分被划归新建的谯郡,沛国范围大大缩小,郡治也迁移到了北部的沛县(今江苏沛县)。 北齐天宝元年(550)撤销沛郡,沛县隶属彭城郡。 隋、唐时隶属徐州。 宋金议合后,沛县入金。金天兴二年(1233),沛地升格称源州。 元代沛县先后属济宁府、济州。明、清时隶属徐州、徐州府。 民国初年隶属徐海道,民国37年(1948)11月全境解放,正式组建沛县民主政府,隶属于冀豫行署湖西专员公署。 1953年1月,隶属于徐州地区专员公署。 1983年1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沛县隶属徐州市。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 。

编辑本段交通条件

铁路:徐沛铁路纵贯南北,可方便企业接入铁路专用线(特别适合原料和产品大进大出的企业。目前,开发区内的大屯铝业有限公司建有2600米的铁路专用线,徐州芭田生态有限公司建有350米的铁路专用线)。距全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徐州铁路编组站60公里,与欧亚大陆桥、京九、京沪、京广铁路接轨;京沪高速铁路已建成通车,从徐州2个多小时即可到达上海或北京,每6分钟一班。 水运:沛县濒临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通京津,南达沪杭。可通2000吨位驳船,可方便企业建设货运码头。周边重要港口有连云港、青岛港、日照港、上海港,海上运输十分便利。距离最近的连云港辟有国际集装箱航线20余条,包括日韩、美加、欧盟等主要干线,每月航班140余个。 公路:徐济高速公路穿越全境,10分钟可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与京福高速、京沪高速、连霍高速形成高速路网,使沛县的公路交通更加顺畅、便捷。 航空:距徐州观音机场90公里,1小时可达。目前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温州、广州、厦门、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班,并开通徐州直达台北航班。

编辑本段综合经济

为实现“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的宏伟蓝图,近年来,沛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大屯铝业

果,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紧紧围绕“3个50%转化”目标,着眼培育500亿元的大产业,进一步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壮大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2010年完成GDP301.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24亿元,人均GDP2641.0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沛县跃居第77位。 沛县将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突出“3个50%”转化,坚持招大引强、培大育强,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打造淮海经济区最大的煤盐化工产业集聚区、长三角最大的铝加工产业集聚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陆续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评为国家辉煌“十一五”最具实力园区、被确定为“江苏省肉鸭产业基地”、荣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特色园区、中国新型铝材产业基地称号、被批准为省内惟一一家江苏绿色食品产业园、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授予“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被国务院发改委纳入全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规划、成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2011年全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位列24位。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9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