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功效与作用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11:44:02
字号:

今天给各位分享厚朴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厚朴功效与作用阴虚肝火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厚朴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1、厚朴的功效与作用与禁忌厚朴的功效与作用与禁忌有哪些2、厚朴的功效与作用3、厚朴有什么作用?4、厚朴是一种名贵药材,你知道什么功效吗?厚朴的功效与作用与禁忌厚朴的功效与作用与禁忌有哪些1、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厚朴是一种能燥湿、消痰、下气、消积的中药,也可以叫它重皮、厚皮、赤朴、烈朴、川朴等,

2、部分功效:燥湿、消痰、下气、消积。

3、部分作用:适用于食积气滞、痰饮喘咳、湿滞伤中、脘痞吐泻、腹胀便秘。

4、使用禁忌:气虚津亏人群谨慎服用厚朴;孕妇谨慎食用厚朴;厚朴不能与寒水石、泽泻、消石同用。

5、厚朴有治便秘的作用,可以用90克厚朴、90克橘皮、150克杏仁这三味中药一起研成细粉末,然后用蜂蜜炼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50至70丸,厚朴有治腹满痛便秘的作用,可以用八两厚朴、四两大黄、五枚枳实这三味右药用一斗二升水先煮厚朴与枳这二味,然后用煮出的五升药汁加入大黄煮取三升,每次趁温服用一升,通便后不用再服,否则再温服一升。

6、厚朴有治脾胃气不和引起的不思饮食的作用,可以用二两半炙厚朴、一两半炙甘草、四两苍术、二两半陈皮这四味中药研磨成为细末,每次服用一钱就用一盏水加入适量生姜、枣子同煎七分,去除药滓后趁温空心服用。

7、厚朴治便痢赤白伴有肠鸣腹痛的痢疾的作用,可以用90克厚朴、90克橘皮、90克诃子这三味中药共同研为细末,然后用蜂蜜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米饮服用30丸。

8、在使用厚朴时,可以单独使用厚朴,也可以搭配厚朴、枳实、大黄、紫苏子、半夏、陈皮、芒硝等中药来使用,气虚津亏人群谨慎服用厚朴;孕妇谨慎食用厚朴;厚朴不能与寒水石、泽泻、消石同用。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厚朴的功效与作用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这是一种中药材,运用历史悠久,这种药材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改善身体状况,食疗是最健康也是最安全的方式,坚持食用的话其功效和作用会更加明显,清楚厚朴的功效与作用,才能更好地生活。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1

行气化湿

它能清除人体内的湿热毒气,也能防止湿邪侵入人体,平时服用可以预防湿热感冒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的发生,服用时把它与半夏和生姜一起服用,预防效果最为明显。

温中止痛

它入药以后能行气止痛也能温中和胃,对人类的厌食以及恶心呕吐以及消化不良和胃痛、胃胀等不良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与预防作用,另外人们出现急性胃炎疼痛难忍时,及时服用中药厚朴也能让症状尽快减轻。

抗菌作用

它含有多种天然抗菌成分,它们进入人体以后不但能消灭人体内的病菌,还能抑制人体内病毒的活性,另外它还能修复受损的组织细胞,能有效减少溃疡类疾病发生,除此以外,平时服用厚朴还能预防病毒性肝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多种高发疾病,预防功效特别出色。

厚朴的功效与作用2

辅助治疗胃胀

阳虚导致胃部虚寒,胃中胀气,不能嗳气也不能排气,导致食物和气体在胃中集聚,使患者非常难受,不能吃东西,无法平躺,无法睡眠。

厚朴有温胃的作用,能够促进胃肠排气,暖胃消除胀满。

辅助治疗腹胀便秘

由于胃肠的寒凉,胃肠就会蠕动缓慢,使吃进去的食物淤积停滞不消化,造成腹部胀满,便秘、腹痛等。

厚朴能促进胃肠蠕动,消除淤积不消化的'食物,缓解腹胀,通便秘。

辅助治疗痰喘病

外感风寒会造成肺部和气管的问题,容易导致痰湿肺阻,症状有咳嗽、气喘、胸闷、咳痰或者有痰咳不出等。

厚朴可以止咳平喘,能缓解咳嗽不止,喘息气急。

厚朴还可以祛湿消痰,能顺气祛痰,减轻痰於的症状。

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

心血管疾病的到来,多是由于血管老化、脂肪摄入过多等造成的。

严重或者长期高血压会直接导致动脉硬化,造成冠心病,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厚朴中的厚朴碱能缓解血管的紧张和痉挛,有降血压作用,可以减轻心血管的发生率。

有抗菌作用

经过试验证明,厚朴的药液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格兰阳性菌、大肠杆菌,伤寒菌和霍乱菌等都有抑制和杀灭的功效,内服或是外伤涂抹均有效。

如果得了这些病菌导致的疾病,可以服用厚朴煎汤,或者把汤药外用。

厚朴有什么作用?厚朴以树皮和根皮入药。

味苦,性温。

有温中、行气化湿、消积除满、燥湿化痰、下气平喘等功效。

主治胸腹痞满胀痛、血淤气滞、呕吐泻痢、痰饮咳喘等症。

花及果实也入药,花有理气、化湿功能,主治胸膈胀闷;果实有理气、温中、消食功能。

一、催芽

播前种子从果实中取出,放冷水中浸泡两昼夜,然后用粗砂将种子外面的红色蜡质搓掉;

二、播种方法

用浓茶水浸泡种子1~2天,然后揉搓种子,去掉蜡质即可播种。

春播者,应将种子先湿砂藏至翌年春取出播。

可采用条播,行距,厚朴为30~35厘米,凹叶厚朴为20~25厘米,粒距,前者3~6厘米,后者为7~8厘米,播后覆土、盖草、保湿

厚朴是一种名贵药材,你知道什么功效吗?厚朴味苦,性温,入脾、胃、肺、大肠四经。

具有祛湿化痰、除气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食积引起的气滞、腹胀、便秘。

咳嗽痰多引起的痰饮病;因暑月受寒,伤寒引起的痞子,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也可加减同治应用。

生姜配制的厚朴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增强宽中和胃的效果。

在临床上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厚朴是一种常见的带病用药。

厚朴的功效主要是燥湿化痰,气机壅塞。

厚朴主要用于调整肺部和消化道,尤其是消化道,厚朴能作用于肠道,对于辅助治疗便秘有很好的效果。

厚朴常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或入药,以治疗便秘。

厚朴还可以治疗肺部疾病,比较常见的是肺部大量的祛痰、哮喘,可以通过厚朴进行调整。

对于患者因食物积聚在胃肠道而引起的身体虚弱、气喘,应用厚朴就比较好。

厚朴、枳壳、大黄在临床上可以一起使用。

厚朴是一种很好的理气燥湿、抗哮喘的药物。

味热、苦、温,入脾、胃、肺、大肠经。

常用于湿浊气滞所致的上腹不适、腹胀、腹痛或呕吐。

例如,临床上常见的平胃散,以及腹胀痛和便秘的合谷三物汤。

而有咳喘的人,由于感觉风寒引起哮喘,而厚朴有降血压的作用,使呼吸道心率加快,对于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和结核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是治疗胃病很好的药物。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收藏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厚朴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厚朴功效与作用阴虚肝火旺、厚朴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

(1)对于疼痛症状难以忍受、不能平卧、不能入睡的患 者可适当给予抗炎和止痛药物,如地塞米松0.毫克,每日次,口服;支痛片0。5克,每日3次口服; 或者可用解痉镇痛酊外涂,以缓解局部疼痛。尽量减轻患 者的痛苦,有利于施行其它康复治疗方法。

(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脊神经根袖处水肿较为明显,这不仅是引起剧烈 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继发性蛛网膜粘连。为了消除局部的反应性水肿,可静脉滴注类固醇类药物,吕服双氢克尿塞等 利尿剂,静脉加压滴注甘露醇等脱水剂。

(3)对于在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发生 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特别是老年患 者,可以服用硫酸软骨素A(康得灵),每日3次,每次8~12片,连服1个月左右;或者可用复方软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当于生药250毫克)、白芍浸膏(相当于生药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用法用量与硫酸软骨素A 相同。若患 者患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已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可用维生素E,每日口服300毫史,根据丸剂的剂量不同(有10毫克、20毫克、100毫克3种)分1次或3 次口服。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近年来,对于血瘀的实质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各异,涉及病种很多,但一般均有血液“浓、粘、凝、聚”的倾向。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等浓度增高等。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增加。凝,指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对各种因素(如二磷酸腺苷等)诱导的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由于上述种种变化,故血瘀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祖国医学早有“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现代研究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

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瘀患者大多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循环障碍,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如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瘀患者肢体循环障碍;缺血性中风的血瘀患者脑循环障碍;慢性肝炎的血瘀患者肝循环障碍。有些血瘀患者还表现心功能异常,如冠心病、红斑狼疮、视网膜中央动静脉栓塞等的血瘀患者都有心脏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等异常。

除上述三种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外,血瘀证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纤维组织代谢障碍等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可归纳如下:

(1)改善血流动力学:

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22种活血化瘀药对狗股动脉血流量和血管阻力的影响,可见它们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股动脉血流量和降低血管阻力,除苏木外,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各个活血化瘀药,扩血管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如22种活血化瘀药对股动脉的扩张作用,以穿山甲、水蛭、益母草、莪术、桃仁的作用较突出,其中除益母草外,其他均属破血散结药,说明在活血化瘀药中,对于股动脉,以破血散结药的扩血管作用最强。但研究也说明,延胡索、丹参、川芎等则对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更为突出。

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典型的血瘀症状,大致包含在“真心痛”、“胸痹”、“厥心痛”等范畴中。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疗效。已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的作用,如川芎、丹参、毛冬青、红花、益母草、当归、赤芍、延胡索等;由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如赤芍、丹参、川芎、红花、降香组成的冠心2号方,由鸡血藤、丹参组成的鸡血藤丹参方,由丹参、郁金、鸡血藤、乳香、没药、血竭组成的通脉灵,由蒲黄配伍五灵脂组成的失笑散等,都具有类似或更强的作用。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往往具有血瘀的见证,如肝区刺痛,痛处固定、皮肤黝黑、腹内痞块以及蜘蛛痣、肝掌等。肝区高频阻抗图证明,这类血瘀患者肝区搏动性血流量常低于健康人,流出阻力则高于健康人。经活血化瘀治疗,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肝区搏动性血流量增加,流出阻力减小。

脑血管疾病的血滚患者,脑血流量降低,经活血化瘀治疗,常见脑循环改善。

此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血瘀患者,经活血化瘀治疗后,也见病变器官血流量增加。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

①改善血液流变学。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一般均能改善血瘀患者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其中以养血活血和活血祛瘀类作用更为明显。各种不同原因的血瘀证,经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好转。

②抗血栓形成。血瘀证常表现为血栓闭塞性疾病,如心肌粳塞、脑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视网膜血管阻塞等。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都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因而对上述疾病有良好疗效。活血化瘀药给实验动物煎服后,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可见益母草、赤芍、当归、三棱、莪术都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泽兰也有一定作用。血栓形成过程,首先是迎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随后启动凝血机制,在各种凝血因子参与下,形成纤维蛋白,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根据现有资料,活血化瘀药抗血栓形成主要作用于以下几个环节:

抑制血小板聚集。血瘀患者血液的浓、粘状态,引起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在血管内膜损伤处粘着,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减少了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此外,活血化瘀药可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从另一方面抑制血小板聚集,如赤芍、鸡血藤、当归(体外试验)都能非常显著地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他如川芎、红花、益母草、水蛙、三棱、莪术、虻虫、土鳖虫、延胡索、五灵脂等都有这种作用。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也有类似作用,如冠心病人股用冠心2号方后,血小板聚集性明显下降。有的药物且能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如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血小板内的cAMP是调节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一个重要物质,血小板内cAMP含量增高能抑制花生四烯酸合成血栓烷A2(TXA2),后者是个强烈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物。已发现冠心2号方、川芎嗪等都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赤芍则可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TXA2所必需的环加氧酶而使TXA2的合成减少。

增加纤溶酶活性。某些活血化瘀药还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 溶解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作用。如益母草、红花有效成分红花黄素和活血化瘀宫外孕方(I号方由赤芍、丹参、桃仁组成,2号方再加三棱、莪术)等都有这种作用。

(3)改善微循环:血瘀患者常表现有微循环障碍,如冠心病、脉管炎、子官内膜异位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硬皮病等,都普遍存在微循环障碍,临床表现瘀证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的程度也较严重。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的方、药都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如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以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如冠心2号方、川红(川芎、红花)注射液、通脉灵等都有类似作用。活血化瘀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微循环障碍改善的情况。冠心病人经活血化瘀治疗(如当归、红花、姜黄、冠心2号等)后,不仅冠脉流量增加,而且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也增加,这是从另一角度反映心脏微循环改善。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微血流。治疗后微循环改善常首先表现为微血流改善,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这可能主要是血液流变学特性血液的浓、粘、凝、聚倾向改善而产生的间接影响。②微血管形态改善。表现为微血管痉挛解除, 循环内红细胞的瘀滞和汇集减轻、微血管攀顶瘀血减少或消失,微血管轮廓清晰,形态趋向正常。③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血减少或消失。

(4)其他作用:具有活血调经功能的活血化瘀药具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如益母草、红花、蒲黄等。益母草能加强子宫收缩,其流浸膏用作产后调理药,可加速子宫复归,治疗产后子宫出血和复旧不全。红花常用于痛经、闭经、难产、产后恶露不净等妇产科疾患,故有红花“主治胎产百病”之说。研究证明,红花对各种实验动物如小鼠、豚鼠、兔、猫、狗等的子宫均呈明显收缩作用,对妊娠子宫尤为明显。蒲黄也是重要的调经药,配伍五灵脂即失笑散历来用于治疗产后血瘀,止胀痛,清除恶露。近代证明其煎剂、酚剂或醇提取物均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疼痛是血瘀的重要症状。《医林改错》说:“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血证论》说: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瘀血在上焦,……或骨膊胸膈顽硬刺痛;……瘀血在中焦则腹痛胁痛,腰脐间刺痛,……瘀血在下焦则季胁少腹胀满刺痛”。现代研究表明,具有活血定痛功效的中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确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不同类型的活血化瘀药镇痛作用的比较,其中以祛瘀止痛类较为突出。应该指出,活血化瘀缓解疼痛不一定都通过镇痛作用。例如改善器官供血也可消除缺血器官的疼痛。

活血化瘀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常用治法之一,对各种炎症的早期及不同类型的炎症浸润均有明显疗效。根据活血化瘀药治疗实验性炎症的结果推测,其抗炎作用的原理可能是由于它降低炎症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了炎性渗出;同时由于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促进了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所致。此外,有些活血化瘀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抗感染作用,如丹参、赤芍能抑制金**葡萄球菌的生长,赤芍、川芎能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

此外,在活血化瘀治疗某些自身兔疫往疾病如硬皮病、红斑狼疮等研究中,发现治疗这类疾病的方药对体液兔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活血化瘀治疗皮肤赘疣、烧伤疤痕、组织粘连等良性组织增生的疗效研究中,发现有关方药(如通脉灵)具有抑制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的作用。

·白芨

拉丁: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

药材性状:多年生草本。假鳞茎块根状,白色,肥厚,有指状分歧。茎粗壮,直立,高30-60厘米。叶3-6枚,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稀疏,有花3-8朵,花大而美丽,紫红色。花瓣3,唇瓣倒卵长圆形,深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侧裂片部分包覆蕊柱;萼片3,花瓣状。蒴果,圆柱状,上面,6纵棱突出。种子细小如尘埃。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果熟期11月中、下旬。 有变种白花白芨,花白色,园艺品种尚有蓝、黄、粉红等色。

·飞龙掌血

拉丁:Radix Toddaliae Asiaticae

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约30cm,直径0.5~3.5cm。表面灰棕色至灰**,粗糙,有细纵纹及花斑纹,有的具有多数疣状突起。栓皮易脱落,露出棕色或红棕色皮部,剥去皮部可见木质柱,纹理平直细密。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与木部界线明显,木部淡**,年轮显著。气微,味苦。

·鬼箭羽

拉丁:Ramulus Euonymi

药材性状:枝呈细长圆形,长约40-50cm,直径O.4-1cm。表面粗糙,暗灰绿色至灰绿色,有纵皱纹及灰白色纵生的皮孔。木栓质翅4条,扁平片状,近茎处稍厚,向外渐薄,宽4—10m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红色,有微细致密纵直纹或微波状弯曲纹理,有的现横向凹纹。枝坚硬而韧,断面淡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翅质轻脆,断面平整,棕**,细颗粒性,气微,味微涩。

·卷柏

拉丁:Herbaselaginellae

药材性状:卷柏 全草卷缩似拳状,3~10cm。绿色或黄绿色,向内卷曲。枝丛生,形扁而有分支,枝上密生鳞片状小叶。叶片近卵形,长1.5~2.5mm,宽约1mm,先端锐尖,具长芒,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叶缘膜质状,有细尖锯齿,叶面光滑,无毛,叶脉不明显。无叶柄。全草基部丛生很多须根,浅黄棕色至棕黑色。质较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垫状卷柏 性状与卷柏基本相同,但须根多散生。中叶(腹叶)两行,卵状披针形,直向上排列。叶片左右两侧不等,内缘较平直。外缘常因内折而加厚,呈全缘状。

·水红花子

拉丁: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药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直径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红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质花被残留。质硬。气微,味淡。

·马鞭草

拉丁:Herba Verbenae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l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川牛膝

拉丁:Radix Cyathulae

药材性状:本品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或棕**,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苦石莲

拉丁:Semen Caesalpiniae

药材性状: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钝圆,长约1.2~2.2cm,直径约0.7~1.2cm,外面黑褐色或暗棕色,光滑,有的具细蜜的环状横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珠柄残基,旁有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不易破开。种皮厚约1毫米,内表面灰**,平滑而光泽;除去种皮,可见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脂,子叶中间有浅棕色的胚芽及胚根。气微,味极苦。

·白芨

拉丁: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

药材性状:多年生草本。假鳞茎块根状,白色,肥厚,有指状分歧。茎粗壮,直立,高30-60厘米。叶3-6枚,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稀疏,有花3-8朵,花大而美丽,紫红色。花瓣3,唇瓣倒卵长圆形,深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侧裂片部分包覆蕊柱;萼片3,花瓣状。蒴果,圆柱状,上面,6纵棱突出。种子细小如尘埃。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果熟期11月中、下旬。 有变种白花白芨,花白色,园艺品种尚有蓝、黄、粉红等色。

·飞龙掌血

拉丁:Radix Toddaliae Asiaticae

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约30cm,直径0.5~3.5cm。表面灰棕色至灰**,粗糙,有细纵纹及花斑纹,有的具有多数疣状突起。栓皮易脱落,露出棕色或红棕色皮部,剥去皮部可见木质柱,纹理平直细密。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与木部界线明显,木部淡**,年轮显著。气微,味苦。

·鬼箭羽

拉丁:Ramulus Euonymi

药材性状:枝呈细长圆形,长约40-50cm,直径O.4-1cm。表面粗糙,暗灰绿色至灰绿色,有纵皱纹及灰白色纵生的皮孔。木栓质翅4条,扁平片状,近茎处稍厚,向外渐薄,宽4—10m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红色,有微细致密纵直纹或微波状弯曲纹理,有的现横向凹纹。枝坚硬而韧,断面淡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翅质轻脆,断面平整,棕**,细颗粒性,气微,味微涩。

·卷柏

拉丁:Herbaselaginellae

药材性状:卷柏 全草卷缩似拳状,3~10cm。绿色或黄绿色,向内卷曲。枝丛生,形扁而有分支,枝上密生鳞片状小叶。叶片近卵形,长1.5~2.5mm,宽约1mm,先端锐尖,具长芒,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叶缘膜质状,有细尖锯齿,叶面光滑,无毛,叶脉不明显。无叶柄。全草基部丛生很多须根,浅黄棕色至棕黑色。质较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垫状卷柏 性状与卷柏基本相同,但须根多散生。中叶(腹叶)两行,卵状披针形,直向上排列。叶片左右两侧不等,内缘较平直。外缘常因内折而加厚,呈全缘状。

·水红花子

拉丁: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药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直径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红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质花被残留。质硬。气微,味淡。

·马鞭草

拉丁:Herba Verbenae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l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川牛膝

拉丁:Radix Cyathulae

药材性状:本品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或棕**,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苦石莲

拉丁:Semen Caesalpiniae

药材性状: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钝圆,长约1.2~2.2cm,直径约0.7~1.2cm,外面黑褐色或暗棕色,光滑,有的具细蜜的环状横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珠柄残基,旁有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不易破开。种皮厚约1毫米,内表面灰**,平滑而光泽;除去种皮,可见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脂,子叶中间有浅棕色的胚芽及胚根。气微,味极苦。

·茺蔚子

拉丁:Fructus Leonuri

药材性状:本品呈三棱形,长2~3mm,宽约1.5m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有深色斑点,一端稍宽,平截状,另一端渐窄而钝尖。果皮薄,子叶类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

·干漆

拉丁:Resina Taxicodendri

药材性状:呈不规则块状,黑褐色或棕褐色,表面粗糙,有蜂窝状细小孔洞或呈颗粒状,有光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凹凸不平,具特殊臭气。

·斑蝥

拉丁:Mylabris

药材性状: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l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或棕**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虻虫

拉丁:Tabanus

药材性状:虫体呈长椭圆形,长1.5~2cm,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

·水蛭

拉丁:Hirudo

药材性状:呈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长4~10cm,宽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梢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两侧棕**,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角质状。气微腥。

·三棱

拉丁:Rhizoma Sparganii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略扁,长2~6cm,直径2~4cm。表面黄白色或灰**,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无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莪术

拉丁:Rhizoma Curcumae

药材性状:蓬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cm,直径1.5~4cm。表面灰**至灰棕色,上部环节凸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有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有的可见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刘寄奴

拉丁:Herba Artemisiae Anomalae

药材性状:干燥的带花全草,长60~90cm,通常已弯折,直径2~4毫米,表面棕**至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茎质坚而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枝梢带花穗,枯**。气芳香,味淡。以叶绿、花穗黄而多、无霉斑及杂质者为佳。

·茺蔚子

拉丁:Fructus Leonuri

药材性状:本品呈三棱形,长2~3mm,宽约1.5m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有深色斑点,一端稍宽,平截状,另一端渐窄而钝尖。果皮薄,子叶类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

·干漆

拉丁:Resina Taxicodendri

药材性状:呈不规则块状,黑褐色或棕褐色,表面粗糙,有蜂窝状细小孔洞或呈颗粒状,有光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凹凸不平,具特殊臭气。

·斑蝥

拉丁:Mylabris

药材性状: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l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或棕**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虻虫

拉丁:Tabanus

药材性状:虫体呈长椭圆形,长1.5~2cm,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

·水蛭

拉丁:Hirudo

药材性状:呈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长4~10cm,宽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梢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两侧棕**,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角质状。气微腥。

·三棱

拉丁:Rhizoma Sparganii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略扁,长2~6cm,直径2~4cm。表面黄白色或灰**,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无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莪术

拉丁:Rhizoma Curcumae

药材性状:蓬莪术:呈卵圆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cm,直径1.5~4cm。表面灰**至灰棕色,上部环节凸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有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有的可见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刘寄奴

拉丁:Herba Artemisiae Anomalae

药材性状:干燥的带花全草,长60~90cm,通常已弯折,直径2~4毫米,表面棕**至棕褐色,常被白色毛茸,茎质坚而硬,折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白色而疏松。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或脱落。枝梢带花穗,枯**。气芳香,味淡。以叶绿、花穗黄而多、无霉斑及杂质者为佳。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8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