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稻栽培中采用滴灌的技术,它的优势和效益不仅在于节水节肥,还能够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甚至还能为绿色生态做出贡献。
近期,滴灌技术的发明者耐特菲姆和拜耳、雀巢的多方合作落地,开始了水稻再生农业项目的合作。三方在合力探索再生农业的可行性方案,使农业创新与传统相结合,为粮食安全、保障生态绿色发展和实现低碳目标作出贡献。
在种植面积达5000亩的第一期水稻项目中,三方将展开紧密合作,通过保持土壤表面作物覆盖及运用“土壤活力+根系动力”方案,重建土壤肥力、引入耐特菲姆的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将依托精准农业管理技术应用,实现作物生长可视化实时监控及可追溯,最终探索形成一套既能确保商业效益又同时兼顾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水稻再生农业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的最大优势和效益。
我国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十分重视,目前各地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经试验研究,根据水稻生长发育阶段以及灌溉水源供给情况,提出几种水稻节水高产高效灌溉新技术,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也有些节水灌溉技术还在研究中。目前采取的节水灌溉方式有:浅—湿—晒—浅—湿灌溉技术;间歇灌溉技术;浅—湿灌溉技术;浅—旱—湿灌溉技术;水稻旱作无水层灌溉技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