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这是袁隆平老先生一生研究杂交水稻的初心。袁隆平这个名字我相信没有人会感到陌生,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救活乐无数饥饿的人,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用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成为奇迹。
袁隆平的梦想袁隆平院士一直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想着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把那样长,稻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梦想着全世界都在种他的杂交水稻、造福全世界。
袁隆平一辈子都在为着这个梦想奋斗着、奔跑着。奔跑在世界各地、奔跑在田间地头、奔跑在培训讲坛上,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全人类、奉献给全世界。
不怕失败,不懈努力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袁隆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爬起。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汗流浃背、多少回痛定思痛,已无人说得清楚,只有他自己清醒地知道。
“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实践再次证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终于,一个个难题被他攻破,一项项纪录被他刷新,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之无愧。
努力出来的成就时间进入21世纪,袁隆平的梦想也进入了一个崭新、快速的发展期:2000年,他的超级杂交稻示范片亩产超过700公斤、2004年超过800公斤、2012年超过900公斤,2014年,经专家组验收,超级稻“Y两优900”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1026.7公斤,再次创造了水稻亩产世界纪录……为梦前行,袁隆平院士始终不忘初心。
“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发展的中国,崛起的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智慧。袁隆平院士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水稻齐穗期打药时间一般在有80%植株抽穗时进行。
这时是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最佳时期。打药时,需要注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一般在上午10点之前以及下午3点之后喷施,如果打药后3个小时内有下雨,则需要补施。
水稻齐穗期打药时最好是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免出现抗药性,如果能够用复合药剂的话效果更好。打药时间选择在无风无雨晴朗的天气进行。
水稻出现病虫害的时候,一定要及早预防,不要错过最佳时期,以免影响水稻的产量。在为水稻施加药剂的时候,可以选择使用三环唑、稻瘟灵、氟环唑等药物,一种药剂往往可以针对多种病害。
主要亚种
1、籼稻
植株较高,质地较软,分蘖松散;叶片绿色较淡,叶片较长,与茎间角度较大,有绒毛。圆锥花序的主轴较短,小穗狭长8.3毫米×3.3毫米,芒短,稃毛稀疏而短,谷粒细长,含糊精少。成熟颖果较少,穗轻。染色体x=12,两对染色体有随体。为耐热短日性生态型。
产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和秦岭以南较低海拔地区种植,具耐热和光强习性;海拔1800米是籼稻亚种分布的上限。
2、粳稻
与籼稻相比,分蘖直立,叶色较深无毛。植株较矮,质地较硬,叶片较短,与茎间角度较小,花序主轴较长,小穗数增多,密集,穗重,稃毛较长而密,粒形变卵圆而较短宽。
主产中国黄河流域、北部和东北部;在南方则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上,较耐冷寒,是为中纬度和较高海拔地区发展形成的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