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同作物,其秸秆残茬还田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小麦秸秆还田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均匀铺放整秸秆或均匀抛撒碎秸秆,麦秸切碎长度应≤15厘米,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北方旱区宜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下一茬作物。北方其他小麦产区宜补施氮磷肥后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达10厘米深,或用高柱犁深耕翻埋达23厘米深度,并及时镇压消除架空;南方麦稻产区宜放水泡田,田面水深3~5厘米,采用旋耕埋草机或水田驱动耙进行埋草整地作业,为水稻栽插准备条件。
(2)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 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的秸秆粉碎装置或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还田机具,将摘穗后直立的玉米秸秆粉碎抛撒在地表,粉碎长度<10厘米。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北方旱区宜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下茬作物。其他地区每公顷还田7.5吨秸秆时需补施300~600千克速效氮肥或150~225千克尿素。随耕翻作业深埋于距地表20厘米以下土层,使秸秆与肥土混拌均匀并及时镇压消除架空。
(3)玉米根茬粉碎还田 可采用手扶拖拉机配套单行或轮式、履带式拖拉机配套2~4行根茬粉碎还田机作业。工作部件入土不少于10厘米深度,漏切率不大于3%,粉碎长度<5厘米。耕翻埋压作业可采用铧式犁完成。
(4)玉米整秆覆盖还田 人工收获玉米后让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免耕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适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北方且冬季风大的地区。
(5)玉米小麦留茬覆盖还田 在北方风蚀严重且农作物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割茬高度控制在玉米至少20厘米,小麦至少15厘米,残茬留在地表覆盖过冬,春播时用免耕播种机或浅旋灭茬播种机复式作业。
(6)水稻秸秆还田 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切碎稻秆抛撒在田中,放水泡田,田面水深3~5厘米,采用旋耕埋草机或水田驱动耙进行埋草整地作业。该技术适宜双季稻或多季稻产区。
为了把稻草还给农田,作为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有效利用有机肥资源,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强土壤肥料的供给和肥料性能,节约化肥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把稻草还给田里,可以增加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理化特性。
把稻草还给田可以提高地表温度,提高土壤的渗透性、渗透性,提高土壤施肥效果。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维持耕地蓄水量,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增强水稻抗旱能力。
稻草还田的技术方法
把稻草还田是补充土壤养分平衡,所以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高产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把稻草还田后,每亩增产幅度在10%以上。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把稻草粉碎还给田里。 庄稼收获后的稻草被机械化粉碎,耕地直接翻在土壤中。 秸秆的养分残留在土壤中,但也有缺点。
稻草盖田。 这种方式在稻草粉碎后直接用地表复盖。 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目的。 茎腐败后,会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堆栽培还田:堆栽培通过家畜棚,加入生物菌、水等使作物的茎在高温下腐烂后,有时喂田。 这个更有助于植物体的吸收。
焚烧返田:有效物质成为废物释放到空气中,剩下的钾、钙、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被植物利用,燃烧过程中消灭了虫卵、病原体和草的种子。
留高茬还田:收割稻子时,留10厘米以上的稻茬,翻过来时在土壤里压住。 高留稻作的田以15厘米以上的深度耕种,把耙子弄细,防止稻作漂浮在水面上,影响稻作的栽种作业。
秸秆碳化还田:在秸秆回收和高温无氧条件下进行碳化,制作生物炭直接还田,或与肥料相比加工成煤基,减慢肥料返还肥料。 活性炭的碳含量高,物理性质稳定。 归还田后,可以直接实现碳的固定和密封。 研究表明,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炭后,还田比单纯能源化利用方式的减排能力高22-27%。
稻草翻田的注意事项
控制稻草直接返回田的数量。 稻草直接返回田的数量。 通常最好使用每亩100-150公斤的稻草或350-500公斤的湿稻草。
化学除草时要适当提高有效剂量。 秸秆直接还田,加快了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缩短了药剂的有效期。 因此,在进行化学除草时,必须适当提高有效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