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种豆最早记载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5 11:32:22
字号:

大豆起源于中国,目前在中国云贵高原、东北地区以及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均发现有大豆的野生种。中国老百姓种植大豆则有四五千年历史。距今3800年至3500年前的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中就发现有大豆碳化的种子,商代甲骨卜辞中也大量出现“菽”(即大豆)字,这也从考古挖掘中论证了大豆在中国的悠久种植历史。

关于种豆最早记载

古代文献方面,司马迁《史记》开篇《五帝本纪》就有记载轩辕黄帝教人们种植大豆。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 之野。

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对文中的“五种”做注为:黍、稷、菽、麦、稻。其中菽即是古代对大豆的称呼。

《史记》成书于西汉武帝时期,描述在其两三千年以前的三皇五帝的故事也许难于让人们信服。但成书于春秋中期的《诗经》,则收集了大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诗经》中有大量诗句描述先秦时期人们与大豆的生产、生活细节,比如《国风·豳风·七月》篇就有对大豆的描述: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菽”就是大豆,而“豳”是地名,指得是如今的陕西地区,意思是七月份人们吃葵菜和大豆。

又如《诗经·小雅·小宛》中描述人们采摘大豆的生活场景。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意思是,田野长满大豆苗,众人一起去采摘。

成书于战国初期的《论语.微子》最早出现“五谷”,即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后的《周礼》、《管子》、《墨子》、《孟子》等诸家文献也大量出现"五谷"的字眼。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对《周礼.天官.疾医》内容"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中的"五谷"做"麻、黍、稷、麦、豆也"的注释。而东汉经学家赵歧则对《孟子·滕文公上》内容"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中的"五谷"做"稻、黍、稷、麦、菽"的注释,另外,东汉文学家王逸也对 《楚辞·大招》"五谷六仞"中的"五谷"做"稻、稷、麦、豆、麻"的注释。三种注释虽有区别,但都肯定了先秦时期菽(大豆)在五谷中的重要地位。

天花种豆实在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中国的中医在世界上率先找到了对付天花的办法,这就是人痘接种。在《张氏医通》(1695年)和《医宗金鉴》(1742年)两部医学著作中,记述了痘衣法和鼻苗法两神人痘接种方法。

后来欧洲一个医生发现挤奶工没有感染天花 改用牛痘接种 这种病毒更温和 就是最终的天花克星了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