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杜鹃花有什么药用价值?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9:38:31
字号:

杜鹃花有较为广泛的药用价值。据《中药大辞典》等有关中医药文献记载:杜鹃花味酸甘、性温,具有活血调经的效能,可治闭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等;杜鹃叶味酸、性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效能,可治痛肿疔疮、外伤出血、荨麻疹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杜鹃叶还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杜鹃根味酸甘、性温,有一定的收敛止血效能。

粉红色杜鹃花有什么药用价值?

一般入药的杜鹃植株都是粉红色的,它的花含花色素,属黄酮醇类。它的叶含二氢黄酮类物质。从药用价值看,杜鹃的叶和花可主治荨麻疹和支气管炎,外用可消肿止痛。它的根含鞣质,又可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与闭经(孕妇禁用)。它的花、叶、根都可入药,味酸性平,能活血、止血、祛风湿。用量为5~10克。

注意! 有一种**杜鹃,又名“羊踯躅”、“闹羊花”,植株和花内均含有毒素,误食后会引起中毒;是麻醉止痛药,有一定毒性,注意用时不能过量。白色杜鹃的花中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中毒后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中华本草》:药名满山红。别名映山红、迎山红、山崩子、靠山红、达子香、金达来、东北满山红。炮制方法净制:去杂质;切制:去杂质,用水湿润。性味辛;苦;性寒;小毒。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的叶。

治跌打损伤 用映山红子1.5克,研成极细末,用白酒或黄酒适量送服。可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红肿验方选粹;治咳嗽痰多 杜鹃花30~40克,单味水煎服,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亦可用紫花杜鹃片,每次5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治痰饮咳喘 杜鹃花10克,芫花3克,款冬花10克。水煎服。本方有良好的镇咳祛痰、平喘逐饮之效。适用于久咳不止,痰涎壅盛,胸胁停饮,咳喘不能平卧、胸闷气短、颜面浮肿、口唇青紫等。治咯血 用杜鹃花10克,仙鹤草30克,白及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鼻衄 杜鹃花15~30克,水煎服。治鼻出血有良效。治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者,可用杜鹃花10克,月季花5克,益母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闭干瘦者,可用映山红60克,水煎服,中病即止。治风湿 用杜鹃花10克,防己10克,苍术15克,薏苡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痈疮 杜鹃嫩叶适量,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用于痈疮疔、各种阳性肿毒。治皮肤病 杜鹃鲜叶煎汤洗浴,可治荨麻疹。杜鹃花60克,油桐花30克,焙干研末,用桐油调搽(先剃头再搽药)于患处,可疗头癣(癞痢头)。者,也可用杜鹃花嫩叶捣烂,加人乳,外敷患处。

药 名:赤芍

拼 音:chishao

英文名:red paeony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

功 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

主 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性味归经:酸、苦,凉。①《本经》:“味苦,平。”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歧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入肝、脾经。①《珍珠囊》:“足太阴脾经。”②《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③《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④《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血虚者慎服。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②《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③《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别 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原植物①草芍药(崔豹《古今注》)又名:山芍药、卵叶芍药、参幌子、野芍药。 ②川赤芍又名:毛果赤芍

处方名:赤芍、赤芍药、炒赤芍

处方中写赤芍、赤芍药指生赤芍,为原药材去杂质,刮去粗皮,晒干,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赤芍为赤芍片用文火炒至**,略见焦斑摊晾,然后入药者。

商品名:北赤芍:又名赤芍、赤芍药、草芍药。为植物赤芍和卵叶赤芍的根。主产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其中以多伦产者品质最优。

多伦赤芍:为内蒙古多伦地区产的北赤芍。产量大,品质优,全国销售并且出口。

京赤芍:为产于北京近郊西山一带的北赤芍。

西赤芍:又名西芍药、川赤芍。为植物川赤芍(毛果赤芍)的根。主产于四川西昌、甘孜、凉山、阿坝等地。此外,云南、贵州亦产。其中以西昌产者为最优。

原皮赤芍:为赤芍药未刮去外皮者。

刮皮赤芍:为赤芍药已刮去外皮者。

以上商品以根条粗长、质松(俗称糟皮粉渣)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草芍药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安徽等地。②川赤芍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甘肃、新疆、青海等地。药材主产内蒙吉、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拉丁名:药材radix paeoniae rubra 原植物①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②草芍药 paeonia obovata maxim.③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 lynch

炮制方法:1、赤芍药: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洗泡约七、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2、炒赤芍药:取赤芍药片置锅内炒至微有焦点为度,取出凉透。

考 证:出自《本草经集注》。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近于相等,稍弯曲,长10~36厘米,径约6~19毫米。表面暗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及根痕,具粗而深的纵皱纹,手搓之则外皮易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层窄,呈类粉红色,中央髓部小,本质部射线明显,有时具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以根条粗长,外皮易脱落,皱纹粗而深,断面白色,粉性大者为佳。主产内蒙吉、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其中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所产的赤芍药,以芍药的根为主,部分为草芍药的根。西南一带所产的赤芍药,以川赤芍的根为主。上述商品中,以内蒙古多伦所产的质量最佳,特称为“多伦赤芍”。陕西、甘肃所产者,尚杂有变叶芍药 paeonia anomala l·的根,其形态大多呈纺锤状。在四川除用川赤芍外,有些地区亦有用美丽芍药 p. mairei levl.及毛叶芍药 p. obovata maxim. var. willmottiae (stapf) stern的根者。四川商品并分刮皮赤芍和原皮赤芍两种,刮皮赤芍系除去外皮者,呈圆柱形,表面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顺向皱纹,断面外围淡紫色,内心有淡**射线。原皮赤芍系未去皮者,形状相似,但间有叉枝,外表粗皮棕红色或棕褐色。新疆所产者,除上述草芍药外,还用块根芍药 p. hybrida pall.,其块根作纺锤形。 显微鉴定:(1)芍药:根横切面:木栓层为5-10列木栓细胞;有落皮层残存。皮层窄,有的细胞具分隔形成母子细胞。韧皮部筛管群于近形成层处明显,有的韧皮部内侧无导管。形成层呈微波状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或成群,与木纤维束相同排列;中央导管与木纤维相聚成两群。皮层、韧皮部及射线薄壁细胞有的可见大的纹孔。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棕红色。①草酸钙簇晶常个至纵向排列成行,直径7-38(-41) μm,含晶细胞较小,壁弯曲,有的一细胞含2个或数个结晶。②纤维管胞长梭形,直径14- 38μm,壁厚5-13μm,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裂缝状,也有纹孔口较宽并相交成十字形;另有少数韧型纤维具单斜纹孔。③木栓细胞表面观长条形、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约至225 μm;有的细胞中充满棕色或红棕色块状物。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 25-78μm,具缘纹孔椭圆形,有的横向延长形成网状或梯状具缘纹孔导管,穿孔板位于端壁或侧壁,有1-4穿孔。另有淀粉粒,直径约至15μm。(2)川赤芍:根横切面:落皮层有时可见。皮层窄。韧皮部筛管群不明显。形成层环波状。木质部导管近形成层处较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木纤维与导管相间生;中央有少数导管和木纤维散在。皮层和韧皮部有时可见管状封闭组织,其中央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分泌物。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粉末:褐色。①管状封闭组织碎片可见,其中央薄壁细胞含棕红色物。②纤维管胞直径15- 30μm;韧型纤维直径14-36μm。③淀粉直径约至21μm。

中药化学成分:芍药的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草芍药的根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另含苯甲酸约0.92% 。芍药属植物大都含芍药甙,根中含量1.8~ 7.3%,全在根皮部分;叶中含量1~1.1% 。参见“白芍药”条。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7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