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10月23日消息,50岁的尼泊尔农民碧玛拉在加德满都谷地的“稻米之城”种了将近20年水稻,今年是她最开心的一年。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你,现在我有多开心。比起去年,今年水稻收成要增加好几倍。”站在自家的稻田里,碧玛拉对外人无法掩饰自己的兴奋。
过去多年,碧玛拉一直在家种当地水稻,由于产量不理想,每一年都要换品种。但今年她试种了中国杂交水稻,亩产量有望增至460至600公斤。这意味着她的收入将会增加三倍。
23日,来自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尼泊尔国家农业研究委员会的官员和其他地区的20多位农民,来到碧玛拉的杂交水稻试验田观摩参观,分享她的喜悦。
根据2015年4月中尼两国政府签署的换文规定,中国承担援助尼泊尔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其中,杂交水稻和玉米品种试验及示范推广、杂交水稻育种和制种是重要内容。
援尼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组长张孝辉告诉记者,从2016年2月开始,他带领其他4位高级农业专家,在加德满都、奇特旺等多个地区挑选了数个水稻和玉米试种点。一年多的试验显示,中国杂交水稻和玉米表现优异。
59岁的农民里瓦提也参加了23日的观摩会。里瓦提来自邻近加德满都的加雷帕兰乔克县,他也参与了杂交水稻的试种。
“今年我家田里的水稻产量是去年的4倍,收入也翻了两番,这是我们这代人从来不敢想的事情,中国水稻品种真是一种恩赐!”
尼泊尔国家农业研究委员会官员高塔姆在观摩现场告诉新华社记者,他们一直在试验中国的杂交水稻品种,发现产量比尼泊尔本地品种要高很多,如果扩大种植面积,尼泊尔政府可以大大减少大米进口。
尼泊尔是农业国家,其中水稻、玉米等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公开资料显示,尼全国75个县中有38个县粮食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尼泊尔从印度等国进口大米数量的年均增速约为15%。
据张孝辉介绍,过去一年多,援尼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已经完成了67个品种的试验,其中4个最优品种在尼试种面积已达144亩,明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平原是指地面较为平坦且起伏坡度小、面积较为宽广的一种地貌形态。平原土壤肥沃,便于耕种,气温湿润,便于居住,地址平坦,便于交通,平原可谓是一个好福地。那么,现在就让 城市文化 带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十大平原的风采吧。
简介
恒河平原为印度大平原的东支,印度大平原在南亚喜马拉雅等山脉和德干高原之间,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西部又称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内;东部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平原(恒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内,面积约51.6万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恒河平原西起亚穆纳河,东抵梅格纳河,北界西瓦利克山麓与印、尼边境,南迄德干高原北缘和孟加拉湾。南亚东部的大平原。由恒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恒河下游段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组成下游平原与河口三角洲。西起亚穆纳河,东抵梅格纳河,北为西瓦利克山麓与印、尼国界线,南迄德干高原北缘,面积约51.6万平方公里。
地面平坦,河网纵横,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城镇众多,交通便利,为印度、孟加拉的主要经济地区。地势利于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包括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地面平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人口众多。盛产水稻、玉米、油菜籽、黄麻、甘蔗等。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易泛滥成灾。降水量900—1500毫米,自东而西减少,且变率大,有德里、加尔各答、勒克瑙、瓦拉纳西、巴特那(印度)和达卡(孟加拉国)等大城市。
历史文化
恒河平原以印度文明的蕴育和发源地而闻名,为古印度的诞生地,其平坦和肥沃地理条件,演绎了历朝历代多个帝国的兴衰,包括摩揭陀、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帝国、德里苏丹国等帝国的兴衰史。
农业开发
恒河平原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其他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甘蔗和棉花。西南季风为农作物带来了充足的雨水,使得这一地区较少出现干旱,同时喜马拉雅山脉为这一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
航运
19世纪中叶,随著铁路建设的兴起,大规模水运开始衰落。灌溉汲水日益增加,也影响了航运。恒河流域中部阿巴德附近以远河运微不足道,多为各种类型的农村河船。然而,西孟加拉和孟加拉仍然依靠水路运输黄麻、茶、粮食和其他农业及农村产品。1947年的印巴分治产生影响深远的变化,实际上中断了从前经由内陆水路从阿萨姆运到加尔各答的茶和黄麻的大宗贸易。
灌溉
自古以来,在洪水氾滥时或藉助重力水渠以利用恒河水灌溉司空见惯。2000多年前撰写的经典和神话中已经描述过这样的灌溉。自12世纪以来的穆斯林统治时期,灌溉高度发展,蒙兀儿国王後来修筑了几条灌渠。英国人进而延展了灌渠系统。
较古老的灌渠主要在恒河-亚穆纳河两河间地区。上恒河灌渠及其分渠长9575公里(5950哩);始於赫尔德瓦尔。下恒河灌渠及其分渠长8240公里(5120哩),始於纳拉乌拉(Naraura)。
水力发电
恒河的水力发电蕴藏量约为1300万千瓦,其中约2/5在印度境内,其馀在尼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