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寄主:在栽培稻品种台中本地1号上,病毒引起植株矮化,并在叶片产生瘤状突起。
体外稳定性:
①钝化温度:60℃。
②稀释终点:10-6~10-7(病株汁液)。
③体外存活期:10d(4℃)或5~10d(25℃下)。
血清学检测:RGDV与水稻矮缩病毒(RDV)及伤瘤病毒(WTV)没有血清学关系(Omura and Inouye,1985)。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体水稻瘤矮病毒,可通过叶蝉持久性传播,对水稻生产可构成重大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10分,为高危有害生物。因国内已普遍发生,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鉴于其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应列入国内防治重点。
地理分布: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
检疫国家地区:美国。
怎样申请无公害水稻认证?
鉴别寄主:栽培稻Oryza sativa,抽穗期底部叶片出现斑驳,带有梭状黄斑或条纹。
体外稳定性:
①钝化温度:60~65℃。
②稀释终点:5*10-3~5*10-4。
③体外存活期:7~14d(20℃下)(Fujikawa et al.,1970)。
血清学检测:在补体结合反应中,该病毒与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小麦黄花叶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但是,应用两者的抗血清进行ELISA检测中,该病毒却没有检测到(Usugi&Saito,1976)。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体水稻坏死花叶病毒,可能通过水稻种子人为传播,并经禾谷多黏菌进行蔓延,对水稻生产可构成重大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8分,为中危有害生物。国内虽尚未发生,但邻国日本和印度已有发生,鉴于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应列入入境检疫对象名单。
地理分布:日本(冈山地区)、印度。
检疫国家地区:因我国尚未发生,建议补列为入境检疫对象名单。
应检植物:水稻种子。
检疫措施:禁止从日本引进水稻种子直接用于播种。特殊需要的品种资源,经指定机构审批同意,限制引进数量(建议每个品种不超过100粒)。有指定审批机构审批单和出口国的检疫证书,证明种子不带水稻坏死花叶病毒。引进的第一年,必须在防虫温室隔离试种观察,并经检验,确无此病毒,才放行。反之烧毁病株。选健康植株留种,次年再在检疫温室隔离试种1年,从健株收获种子,还给报检单位。
凡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生产产品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具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有效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均可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具体程序是:
(1)申请人从中心、分中心或所在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归口单位领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及有关资料。
(2)申请人直接或者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归口单位向申请认证产品所属行业分中心提交申请书、产地认定书等相关材料一式两份。
(3)分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查。申请材料符合要求或者申请材料和产地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分中心书面通知申请人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其申请认证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4)中心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材料审查、现场检查(需要时)和产品检验的审核工作。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进行全面评审,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认证结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如需继续使用,证书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本程序重新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