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像皱纹纸一样的花叫木槿花
简介:
中文学名:木槿花 别称:里梅花、朝开暮落花、疟子花、喇叭花、白槿花、榈树花、沙漠玫瑰二名法 ?
被子植物门:亚门
分布区域:中国、印度、叙利亚、朝鲜半岛
英文名称:Shrub Althea Flower
木槿花,是一种常见的庭院灌木花种,锦葵科木槿属(Hibiscus syriacus L),别名白槿花、榈树花、大碗花、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木槿花颜色有的呈现淡紫色,有的深紫色,生长速度较快,枝叶繁茂。
木槿花色彩艳丽,是作自由式生长的花篱的极佳植物,适宜种植于道路两旁、公园、庭院等处,可孤植、列植或片植。木槿花可以入药,亦可食用。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米~5米,多分枝,叶三角形或菱状卵形,有时中部以上有3裂。小枝幼时密被绒毛,后脱落。花大,单生叶腋,直径5~8厘米,单瓣或重瓣,有白、粉红、紫红等色,花瓣基部有时红或紫红;花期6~9月,花甚多,虽每花只开一日,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开放,十分美丽。
分布范围:
主要产自江苏、湖北、四川等地。
木槿属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槿属物种起源于非洲大陆,非洲木槿属物种种类繁多,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此外,在东南亚、南美洲、澳洲、中美洲也发现了该物种的野生类型。我国也是一些木槿属物种的发源地之一。
药用价值:
中药材木槿花是锦葵科植物木槿的干燥花蕾,以色白、朵大者为佳。其性味甘苦、凉,有清热、凉血、利湿的功效。?
食用价值:
木槿花是一种食用花卉,吃木槿花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福建汀州人用木槿花
和稀面和葱花,下锅油煎、松脆可口,俗称“面花”、“花煎”。徽州山区的居民用木槿花煮豆腐吃,味道十分鲜美可口。这个花也可以叫面花
植物39,这是什么花?
春暖花开的季节,踏春赏花是我们的不二之选,近期各地的花海登上热门,有金色的油菜花花海;粉色的樱花花海、桃花花海、海棠花花海;白色的白玉兰花海、梨花花海、杏花花海;紫红色的紫荆花海、紫玉兰花海;还有五彩缤纷的郁金香花海......
花海项目四起,对于苗木行业来说是一个助力点,对于 旅游 业也是一大动力。打造花海不仅仅是种植一片花卉植物那么简单,要确保能营造真正的鲜花海洋,还要有配套服务,有特色,能实现盈利。
花海景观设计
1.突出景观主题
有主题,有内涵,有寓意,主题确立时考虑花海周边的环境,以及根据功能定位或者目标客群来确立情侣浪漫主题或者亲子童趣主题,或者是花海图案饱含美好寓意。
2.鲜花种植精细化
花海景区的打造首先应该精通花卉种植,而不是简单的认为花卉就是种植即可。花卉种植的精细化是景观设置、景区运营、景区营销的前提,如果花期设计或开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将会对景区的运营和宣传造成重大影响。
3.因地制宜,合理设计花海造型
“花海微地形”是指花卉种植绿地范围内花卉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花海大型种植区域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在较小范围内,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创造出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4.花海内部设置景观小品
大规模的花海不仅要让游客远观,还要让游客与大自然有更为亲密的接触,因此在花海布局种规划一些木栈道、摄影平台等等,这样更能延长游客在花海景观的逗留时间,实现全方位的赏花需求。景观小品的介入,会让花海景观变得更立体,更鲜活。
5.让花海更加壮观
花海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种植,同时运用布置花坛、花镜、花带、片植等方式进行造景,使花海更壮观、震撼。
项目创新和运营
1.景观设计有创意
同质化的景区,是没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花海景区还应该在景观设计方面下工夫。要深入的挖掘本景区的文化内涵及主题特色,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融入感情,深度体验,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2.盈利模式多元化
花海主要是引流,想达到盈利还是要靠创新和运营其他项目。因此发展花海的同时,要保持花期的持续性,再次基础上依托花海资源发展餐饮、亲子、住宿、科普、拓展、体验,以及花卉产品的深加工品。
3.景区开发要有特色
关于花海景区的开发模式有很多种,典型的有英国EDEN伊甸园的科普观光模式、成都石象湖的生态度假模式、日本芝樱公园的主题游乐模式等。无论哪种模式,必须突出一种或几种主题。
实现品牌化
1.科学而清晰的规划
花海 旅游 首先都是以观光作为吸引游客的第一手段,门票经济是主要收入类型之一,所以第一要务是要将鲜花的美丽效应发挥到极致。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以四季有花、四季有果为目标,通过不同的角度塑造立体化、多维度的观赏结构。
2.规模优势
至少在一定的范围或者一定的领域里,要力争成为老大。有足够大的规模,才具备足够的震撼力。
3.具备完整的可盈利可持续的链条
要在原有看花的基础上形成赏花、住宿、购物、文化消费一条龙产业链条,让游客有花可欣赏、有 美食 可品尝、有产品可购买、有活动可参与,这样才能让人气转化成财气,让看花成为产业。(花木网)
大滨菊
拉丁学名Leucanthemum maximum (Ramood) DC.
别 称西洋滨菊、大白菊
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7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直立,不分枝或自基部疏分枝,被长毛,
叶互生,长倒披针形,基生叶长达30厘米,上部叶渐短,披针形,先端钝圆,基部渐狭,边缘具细尖锯齿。
头状花序,单生枝端,直径5-8厘米。舌状花白色,舌片宽,先端钝圆;总苞片宽长圆形,先端钝,边缘膜质,中央多少褐色或绿色。瘦果,无冠毛。花、果期7-9月
多用分株、播种和扦插繁殖,以分株和扦插繁殖为主。分株繁殖比较容易,且成活率高,一年生大滨菊第2年分株,1墩可以分成10-15株。分株原则是地上部停止生长、有枯萎表现时分株较好。
大滨菊花朵洁白素雅,株丛紧凑,适宜花境前景或中景栽植,林缘或坡地片植,庭园或岩石园点缀栽植,亦可盆栽观赏或作鲜切花使用。是城镇绿化、美化环境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