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橘是枇杷。
宋代朱翌的《猗觉寮杂记》卷上“岭外以枇杷为卢橘子”。高中《语文》语文教材原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了苏轼的诗《食荔枝》,教材注“卢橘”为“枇杷”。周有光先生在《语文闲谈·续编下》的《枇杷入诗》中释:“‘枇杷’又称‘卢橘’”。
所以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卢橘就是枇杷。卢橘,别名枇杷、卢枝、金丸。枇杷的英文Loquat就来自卢橘的粤语音译。网友对枇杷最多的认知就是可做水果食用的东西。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叶子行似琵琶乐器而得名,果实被有绒毛,成熟时外皮为橙**,分为白沙和红沙两种。白沙个头小较甜,红沙个头大,较酸。
正确食用枇杷的方法:
卢橘,在古代很多文学家的诗篇都有提到过。比如,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江楼偶宴赠同座》写到过:“南浦闲行罢,西楼小宴时。望湖凭槛久,待月放杯迟。 江果尝卢橘,山歌听竹枝。相逢且同乐,何必旧相知。”那么枇杷该怎么食用呢?
枇杷味道任性,怎么都好吃。可以鲜食也可以尝试各种烹饪方式,可以做成罐头、熬成果酱、酿成小酒、做成小菜。关于食用枇杷,宋代邓深在《枇杷六言》这样写:“大似明珠径寸,黄如香蜡成丸。落处韩嫣遗弹,可怜不救饥寒。”
宋代方岳在《枇杷》中这样写:“击碎珊瑚小作珠,铸成金弹蜜相扶。罗襦襟解春葱手,风露气凉冰玉肤。并世身名扬氏子,旧家门户北村卢。知音未必能知味,曾遣青前泪湿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