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为何要进行晒田,如何晒田?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8:37:58
字号:

水稻晒田是水稻增产促早熟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晒田的主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水稻为何要进行晒田,如何晒田?

(1)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

当水稻分蘖已达到一定数量即够苗后,早分蘖的能成穗,终止期后分蘖的不能成穗或只成小穗。在生产上通过晒田的方法,可使高位幼小分蘖芽得不到水肥供应而停止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从而使主茎和大分蘖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为壮秆大穗打好基础。

(2)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

插秧后至晒田前较长时间内田面保持一定的水层,导致耕层土壤内通气性差,好气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分解缓慢,不利于根系生长。通过晒田处理,大气可直接进入耕作层中,使土壤内的通透性增强,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耕层内氧气的含量。晒田后新根数目增多,促进根系下伸,扩大了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了吸收能力。

(3)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通过晒田可使氮素代谢水平下降,控制营养生长速度,提高碳素代谢能力,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同时也抑制了节间的生长,稻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度变短,秆壁变厚,茎秆组织较紧密,因此也增强了株体抗倒伏的能力,也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较多的养分来源。复水后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由茎、鞘向幼穗转移,促进了幼穗发育,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方面转化,满足了幼穗生长发育的养分的供应量,为形成穗大粒多打好基础。

(4)降低田间温度,抑制病虫危害

水稻的许多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都与稻株间的温湿

度有直接关系。如稻瘟病在田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适于病菌的繁殖与侵入。白叶枯病在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发病严重。水稻潜叶蝇及二化螟虫等,它们卵的孵化和为害时,也都要求有较高的湿度条件。通过晒田降低了株丛间的空气湿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环境,破坏了病菌与虫卵繁殖传播条件,抑制了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程度。

晒田时间与方法:

(1)晒田一般应在分蘖末期,拔节初期进行。晒田过早,影响有效分蘖的产生与生长,晒田过晚,新分蘖过旺生长,延迟幼穗分化速度。分蘖力中等的,每穴达到25个~30个蘖时应排水晒田。

(2)稻株茎叶生长过旺,氮肥用量过多,叶片发黑的应重晒田,早晒田。反之稻株长势弱小应晚晒,轻晒或不晒。

(3)土层深厚、肥沃,稻株呈现出徒长,叶色发黑的应早晒,重晒。土质较薄,保肥保水较差的应晚晒轻晒。黏土层透水性弱的应早晒、多晒;漏水田不晒。

(4)当田间有三分之一左右植株已拔节时,应停止晒田。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以保证幼穗分化期对水分的需求,促进幼穗分化生长发育。此时应适当深灌,控制水层在5厘米~6厘米左右。

(5)晒田时间一般为5天~10天左右,轻晒田块,要达到田面开细缝。人脚下去不黏泥;中晒的田块,晒到田面出现鸡爪状裂纹;重晒的田块,要达到白根外

露,叶色褪淡,叶片直立即可。

防治病虫害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提高产量水平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

危害水稻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水稻究竟有哪些病害,水稻常见病害该如何防治。

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1、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按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苗瘟: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节瘟: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

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

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

发病晚的造成秕谷。

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

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科学排灌;破口前2——3天,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毫升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混合就苗海藻酸碘20g,加水50——75公斤喷雾,7——10天再喷药一次。

2、水稻白叶枯病

发生症状: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

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小斑,以后沿叶脉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

空气潮湿时,新鲜病斑的叶缘上分泌出湿浊状的水珠或蜜**菌胶,干涸后结成硬粒,容易脱落。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用1%中生菌素50倍液浸种24小时消毒;培育无病壮秧;移栽前7-10天,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5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喷施。

大风雨后受淹稻田要及时喷施就苗海藻酸碘保护。

3、水稻纹枯病

发病症状:叶鞘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部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

茎秆受害常不能抽穗,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

防治方法:打涝菌核,减少菌源;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合理灌水,浅水勤灌,适度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在封行至成熟前喷施30%菌核净Wp800——10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喷施3——4次。

4、水稻胡麻斑病

发病症状:种子芽期受害,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死。

苗期叶片、叶鞘发病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

成株叶片染病边缘褐色,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

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褐色,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

叶鞘上染病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

穗颈和枝梗发病受害部暗褐色,造成穗枯。

谷粒染病灰黑色扩至全粒造成秕谷。

气候湿润时,病部长出黑色绒状霉层。

防治方法:良种消毒,增施冲之道配土比加,避免偏施氮肥;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施。

5、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病症状:在水稻生长前期,水稻心叶及心叶下的叶片出现褪绿的**斑纹线,后逐渐扩展至不规则的**长条纹,心叶扭卷或枯死,成“假枯心”,全株枯死;在水稻生长后期,剑叶及剑叶鞘褪绿成**或黄白色,病穗常紧包于叶鞘内不易抽出,成枯孕穗,使水稻不能正常结实,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耕翻种植,降低灰飞虱越冬数量;路边、沟田边杂草;选用抗病品种;增施德孚尔滴灌冲施肥,避免偏施氮肥;秧田期和本田前期,每亩用50%速灭威1000倍液50千克,或2%叶蝉散粉剂2千克加水喷雾。

6、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鞘。

病斑发生在叶脉间,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暗绿色条斑,对光呈透明状,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许多**菌脓,干结后呈**树胶状小粒。

防治方法:良种消毒;50%代森铵500-6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雾,抽穗期开始喷药,7天后再施1次药。

7、水稻恶苗病

症状:本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病苗颜色呈淡黄绿色,比健苗生长得高而细弱,叶片狭长,根部发育不良。

发病特点:病菌在病稻谷草上越冬或种子本身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从伤口浸入幼苗茎基部,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防治方法:1.选用不带病品种,避免病田及其附近田块留种;2.种子消毒,可用多菌灵、权百克、强氯精等进行消毒处理,关键在于消毒;3.发现病株,立即拔除。

8、水稻稻曲病

危害个别谷粒,初在谷粒内形成菌丝体,逐渐增大,使内外颖张开,露出淡**块状物,即病菌孢子座。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2.种子消毒,同稻瘟病、纹枯病;3.结合纹枯病防治,在封行后至成熟前喷施井冈霉素3——4次。

9、水稻叶鞘腐败病

症状(1)叶片:叶鞘腐败病多发生在水稻孕穗期的剑叶叶鞘上,初期为害症状为暗褐色小斑,边缘模糊,后面小斑集结成云纹状病斑,似虎斑;病斑继续扩展到叶鞘大部分。

(2)穗部:叶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成为枯孕穗;稍轻的呈包颈的半抽穗状。

潮湿时,病部着生粉霉,剥开剑叶叶鞘,可见菌丝体及粉霉,即为该病病菌。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良种;种子消毒;必要时可喷50%苯菌灵Wp15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

隔15天喷1次,连续1——2次。

10、水稻烂秧

烂秧为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一种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另一种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烂秧。

(1)生理性烂秧: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即烂种;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黑根,以至腐烂死亡,即烂芽。

幼苗在2-3叶期死亡,即死苗。

(2)传染性烂秧

①青枯型死苗,病株初叶尖停止吐水,继而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部叶片很快矢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绿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

②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由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向上部叶片蔓延至心叶,植株基部变褐软化,直至全株呈黄褐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根易拔起。

防治方法:选用良种并消毒;适时抢晴播种;施用德孚尔滴灌冲施肥,增施磷肥;科学管水,调控温差:苗床保持芽期湿润,确保土壤中氧气充足,秧苗一叶一心至三叶期时,田间出现叶尖不吐水和零星卷叶时及时喷药,可用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喷雾,若病情较重时,可适当增加用药量。

11、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发病症状:叶片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后期病斑的中心变灰褐色,叶片局部坏死。

受害叶鞘多发生在荐叶鞘上,初生赤色短条状,后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心组织也变灰褐色坏死。

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

抽穗前剑叶叶鞘发病严重,往往抽不出穗。

防治方法:老病区在台风暴雨来临前或过境后,每亩70%叶枯净(又称杀枯净)胶悬剂5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对病田或感病品种立即全面喷药1次,特别是洪涝淹水的田块。

一般间隔7-10天喷1次,发病早的喷2次,发病迟的喷1次。

12、稻粒黑粉病

发病症状:苗期叶尖出现淡**褪绿斑,渐向基部发展,形成叶肉黄化花叶,以后全叶变黄,向上纵卷,枯萎下垂。

植株矮缩,不分蘖,根系短小。

分蘖后发病的不能正常抽穗结实。

拔节后发病抽穗迟,穗行小,结实差。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消毒,加强种子检疫;水旱轮作;增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不偏施氮肥;选用25%三唑酮Wp1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在生产田始花期、盛花期和灌浆期用药剂防治1次。

母本脱粒后,大多数病粒成为下扬,要将这些下扬集中烧掉。

13、水稻矮缩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谷粒。

谷粒被侵染后,起初症状不明显,与正常谷粒无异,到发病中、后期表现出症状,症状有3种类型:

谷粒色泽正常,颖间自然开裂,露出黑色粒状物,手压质轻,如遇阴雨湿度大病粒破裂,散出黑色粉状的厚垣孢子。

谷粒色泽正常,外颖背线近护颖处开裂,现出红色或白色舌状物,颖壳粘附黑色粉末。

谷粒色泽暗绿色,外观似青秕粒,不开裂,手捏有松软感,浸泡清水中变黑色。

防治方法:连片种植,连片收割,及时防治黑尾叶蝉。

消灭看麦娘等杂草,压低越冬虫源。

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

积极防治传毒昆虫。

想要提高水稻产量,做好水稻病虫害预防是步,以预防为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物理防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水稻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方法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6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