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5号台风的惨重损失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8:28:16
字号:

莎莉毫不掩饰它征服粤西和桂南大地的骄傲,由于台风的破坏力超过了设施的防御标准和人们的认识水平,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为历史罕见。比较历次灾情,这是建国以来台风灾害最大的一次。据统计,这次台风造成共359人死亡(实际死亡人数可能不止这个数字),珠江口于西,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茂名,湛江,北海,钦州,玉林等两广九大市受灾,损失最严重的是湛江,茂名,阳江。广东省直接经济损失218.63亿元,其中湛江市损失103亿元(接近湛江当年生产总值的一半),茂名损失64亿元。

9615号台风的惨重损失

广东省受灾人口:930万人,死亡208人,倒塌房屋26.8万间,损坏房屋116.4万间,损坏高压输电线路808 km,损坏通讯线路755 km,完全停产工矿企业1万多家,农业受灾面积44.4万hm2,水产养殖受损2.36万hm2,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我省西南部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阳江市的阳春市平均降雨100毫米,其中卫国镇在8小时内降雨385毫米,电白县岭门镇135毫米,电城镇130毫米。湛江市除雷州半岛外,其余地区普降40至150毫米。受灾面广,珠江口以西沿海的6个市、27个县(市、区)、290个乡镇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其中湛江、茂名、阳江最为严重。五是摧毁力大,台风所到之处,一片狼籍,大部分地区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大量房屋倒塌,大片鱼、虾塘和水稻、农作物被风吹倒或淹没,水产养殖网箱、渔排全部漂失或沉没,公路树、香蕉、甘蔗几乎全部倒伏或折断,山林成片折断(沿海林木倒折率达80%),行驶中的汽车被吹翻,交通严重阻塞、中断,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人员伤亡严重,医院住满伤员,回港避风的船只也被摧撞或卷起而摔烂或沉没;沿海堤围被打烂溃决,渡槽被吹翻,水库迎水坡被淘空;湛江至广州、茂名的22万伏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50多座被吹倒或折断,11万伏~35干伏以下的输电线路全部被摧毁。湛江市死亡79人,农作物21.84万hm2、水产养殖1.17 hm2受损,冲毁江海堤135.3 km,桥涵168座,损坏船只2286艘,沉毁1175艘。遂溪县700多艘渔船被损坏,沉没100艘,湛江港损失前所未有∶18台100多吨的门吊被刮倒损坏,其中6台翻到海里,自重500多吨的集装箱卸桥吊也被刮倒翻到海里。另外,有2艘油轮搁浅,一艘高速客轮被海浪抛上岸,2万平方米的保税仓也被刮坏,据统计全市打沉打坏船只达700多艘,仅湛江港区内就沉船20多艘,有19条轮船移锚,湛江军用机场也遭到严重破坏。阳江市农作物受浸面积32.9万hm2(493.2万亩),损坏渔船366艘,沉没10多艘,崩缺堤围75处2.11 km。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在台风浪和风暴潮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严重灾害。北海市的海堤被波高3到5 m的海浪打坏,潮水涌入。据统计,北海市一县三区26个乡镇受灾人口:111.48万人,死亡61人,失踪88人,倒塌房屋3.47万间,冲毁海堤372处48.28 km,受灾农作物7.1万hm2,损坏船只1099艘,沉船173艘,直接经济损失25.55亿元。钦州市民房倒塌2万间,死亡2人,海堤被冲毁300多 m。合浦县受灾人口:55万人,房屋倒塌2.5万间,损坏房屋7.5万间,海水浸没水稻1万hm2(15万亩),冲毁海水养殖3300多hm2(5万多亩),1.07万hm2(16万亩)甘蔗、3300 hm2(5万亩)木薯倒伏,18 km海堤塌裂进水,30艘渔船被损坏。

南充市龙门镇

龙门镇位于南充市东北部,嘉陵江东岸,属亚热带,温暖湿润低山丘陵地带。宋时建镇。距南充城区15公里,距南充火车东站1.5公里。为高坪十里工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四川省五大集镇之一。1995年被列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镇幅员33.94平方公里,场镇面积3.8平方公里,大小街道32条,总长13000余米,其中最长的街道1500米,宽36米。辖14个行政,129个社,7个居民段,4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耕地面积17063亩。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5910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421万元,乡镇企业产值5068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578元。粮食总产量11980吨。劳务输出4180人,劳务输出收入2508万元。财政收入503.39万元。

农业坚持科学种田,调整产业结构。全镇七个村广柑高换改良50万株,种植商品蔬菜5000亩,其中:膜覆盖3000亩,建大小棚温室150亩,形成了龙门蔬菜批发市场;全镇有5个村制种玉米5100亩;1个村水稻制种602亩,均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全镇实现社社通公路,公路总长达58公里,其中:三级公路5公里;水上运输可上至广元,下达重庆;318国道贯穿全境,达成铁路过境18公里;开通程控电话2500门;实现了村村通直拨电话,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建成地面卫星电视接收塔3座,移动电话接收站1座,用户达11000余户;有线广播遍布全镇各村社,电视覆盖户数占92%,其中有彩电的户占20%。生活和工业用水来源于嘉陵江或地下取水,3个水厂的日供水量达15万吨;天燃气日供气量1.2万立方米。“鲤鱼跳龙门”雕塑与“太阳灯”、“天鹅灯”等造型各异的街灯,交相辉映,宽阔繁华的街道绿树成荫。法庭、司法所、派出所、交警各队、刑侦中队、综治办等部门,为龙门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可靠保证。人行、建行、工行、农行、信用社、工商联商会储金会等6家金融单位为支援企业发展作后盾。100多家茶园(馆)清香四溢,生意兴隆;10多家歌舞厅乐声悠悠;国民大酒店以优良的环境,得到了市、区大型会议选址的垂青;占地800余亩的大岩山公园游人如织,复兴的云雾寺,香客不断。镇上各行各业月经营成交额在1000万元以上。逢场天,流动人口达15万人次,不是逢场天也在2万人次以上。

龙门镇党委、政府着重开发房地产业,一是出优惠政策;二是加速城镇配套及功能完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政府部门为其提供一条龙服务。1997年至2000年,四年间,新建营业及住宅面积16万平方米,公共建筑3万平方米,工业及生产性建筑12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创产值12500万元。房地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本地沙、石、砖、瓦以及水泥制品等地方性建材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促进和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步伐。?

全镇工业、农业、交通、通讯、乡镇企业、城镇建设、民营经济、文教卫生等发展迅速,现代化城镇格局已初步形成,周边10多个乡镇的干部、群众纷纷到镇落户,一些外来投资者纷纷前来经商办厂,兴办实体。南充棉纺厂、南充泰达化纤有限公司等大中型骨干企业,为龙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全镇有各类企业2051家,其中:中外合资及骨干企业31家。

安溪县龙门镇

安溪县龙门镇安溪县龙门镇位于风光旖旎的晋江溪畔,与厦门特区毗邻,面积156.33平方公里,山地15.6万亩,耕地2.7万亩,现辖31个行政村,人中6.5万人。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革命老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龙门镇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抓好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企业发展重点,以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保证,有力地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250元。展望未来,前程似锦。龙门镇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镇情,奋力拼搏,扎实推进新一轮创业。龙门镇位于安溪县南部的东岭峰北麓,东邻南安县翔云乡,南连同安县汀溪镇,西与虎邱镇、大坪乡交界,北和官桥镇接壤。地处东经118°05′,北纬24°57′,面积156.33平方公里。

龙门之名因山而得。明嘉靖《安溪县志》载:“龙门山,在依仁里,山势若崖,两石夹峙如门,古龙门驿以此得名”。当地族谱亦有如下记述:“层岩迭嶂,山势险要,崖岩直抵溪底,深百尺,通往小道,必经两岩夹峙之间,隙缝处如门。”其地圩场,亦称龙门圩。

安溪置县之初,龙门属归善乡依仁里,从宋至元、明、清龙门仍属依仁里。民国初期沿用清制。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依仁里属依新区;1940年6月,改为第一区龙榜镇,8月改属龙门、官榜两个乡镇;1945年,恢复龙榜镇,下辖仙地、溪内、湖山、金狮、榜头、山美、榜寨、美卿、寮山、龙山、龙门、桂瑶12个保。

建国初期,龙榜镇属龙城区,不久改属第二区,1952年7月改为第六区,同年9月改属官桥区,1958年2月撤区改设龙门乡,1958年9月并入官桥人民公社,1961年8月划为龙门、湖山、仙地、桂瑶、榜头、寮山六个小公社,隶属官桥区。1965年撤区,六个小公社并为龙门公社,1984年改为龙门乡,1991年改为龙门镇至今。现下辖山头、美顶、美内、美卿、榜寨、寮山、龙门、龙山、龙美、翠坑、桂瑶、桂林、观山、湖山、炙坑、溪坂、溪内、溪瑶、仙地、仙东、仙西、仙凤、金狮、洋坑、和平、白芸、榜头、大生、山美、后坂、光孝31个村。

绵阳市龙门镇

绵阳市涪城区龙门镇地处涪江上游,距绵阳机场15公里,四川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108国道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且有被誉为""西南杨浦大桥""的互通式立交桥座落场镇,九寨沟环线的绵江一级公路纵贯南北,距宝成铁路复线一级货站绵阳火车站6公里,是绵阳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川物资的重要集散的和中转站。交通、通讯、商贸较为发达,镇内坝丘相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OC,雨量充沛 ,年均降雨量987毫米,日照充足,无霜期272天,涪江、长滩河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且无污染。建镇于1998年6月,镇内种、养殖业比较发达,是绵阳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奶牛养殖基地、涪城区农村能源沼气建设试点镇。全镇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2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1.2万人,幅员面积2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万亩。

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与全镇人民一道,发扬""团结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振新龙门""的龙门精神,坚持走特色发展的路子,使全镇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场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2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10元。乡镇企业发展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翻了一番,集镇面积扩大了3倍,场镇绿树成荫,四季常青,呈现出园林式场镇的格局。镇上先后荣获绵阳市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镇、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绵阳市近郊工作先进乡镇等殊誉。

龙门阵

村民曾实摆了这样一个龙门阵:几年前,我听说养奶牛能赚到钱,就贷款借钱加上10多年的积蓄近40万元,一下子从内蒙买回了34头奶牛修圈饲养,每天产出千斤鲜奶,收入千把元。我盘算着,这样下来一年就是30多万啦。乡亲们看到有搞头,也跟着养起了40多头。哪晓得人算不如天算。1999年秋天,全镇80多头奶牛突发牛瘟病,奶是不能卖了,上头传下令来,龙门镇的奶牛得全部枪杀深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11月22日那个日子,那天正是我34岁生日,我那34头连同乡亲们的40多头白花奶牛牵到了村外的荒野中,听到那“啪啪啪”的枪声传来呀,我简直就是万箭穿心,一家人抱头痛哭:“血本无归呀,这阎王债变牛作马也还不起哟……”

曾实说着落下泪来,继而又破涕为笑说:就在我一家人痛苦万分的时候,市委书记杨海清来了,区、乡、村连同畜牧部门的干部来了,千言万语安慰我,他们说,他们有责任,防疫体系没跟上。于是市委书记发话,区上领导拍板,贴息农贷加上区镇补助5.5万元,鼓励我再干。我是思前想后,斗胆又买了34头奶牛来喂。书记镇长带头,镇上拨出专款请畜牧师成立了奶牛协会,从奶牛引进、饲养、防疫、治病到牛奶市场联系,干部们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心,现在我们龙门镇的奶牛已发展到了上千头。我也发展到了76头,一天一吨奶,收入2000块,两年多,我不仅还清欠债还当真发起财来了。想到绝处逢生中干部的恩德,我不知多少次备上礼物到干部家去谢恩,可没有一次不是原物带回;也不知多少次想设宴请干部表表心意,也没有一次请客是成了功的。镇党委书记姜国林一次次给我说:“曾实呀,你开初的失败责任有我们的份,扶你和乡亲们起来同样是我们干部的责任,谈啥子谢嘛!”开初,我听着,后来就怄气了:“难道我家的饭有毒哇!”话语间,曾实脸上真真透出怨气来。

说到龙门镇的干部,小桥村村民王明珍摆的龙门阵也颇有意思。“我们这个社都在这半坡地上,又缺水,过去只能种些红苕、玉米、麦子吃。乡亲们就在房前屋后栽了好多的柑桔、橙子、桃李等果树,开头那几年,还能卖到钱。后来,果子味道不行了,挑到城里打堆堆也卖不脱,人呢,还是穷。我们这里景色好,春夏天花果好看得很,香得没法;秋天呢,果子黄金色的,也好看,就是没得人摘。嘿,镇上干部有眼光。前几年他们来,叫我们搞农家乐,说这里景色好,城里人肯定喜欢。我说城里人大鱼大肉都吃不完,还到乡下来吃粗茶淡饭?干部说就是要粗茶淡饭。干部们还专门蹲点给资金补贴,一家一户地规划喊搞,我们半信半疑地搞起来。嗨!城里人当真就来了,春天看花,秋天里摘果子耍,土鸡土鸭红苕芋子啥都吃,打牌、喝茶一天两顿饭一个人收20元现钱。就这样子,二三年家家户户都修起了新楼房。”王明珍说,为了感谢干部指点,乡亲们商量好了,干部来吃饭不要钱,算是感谢,可这么几年了,硬是一回也没感谢到。那回镇上姜书记一家来,我坚决不收钱,衣兜都扯烂了,他还是把钱给了我。我有点气,就说,姜书记你二天莫来了!他走远了,丢回来一句话:肯定还要来……

摆起龙门镇的龙门阵来,硬是就像和尚敲木鱼,多多多。诸如贫困户建房干部跑城里买旧砖瓦旧木料呀;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又在公路上安路灯,免得农民赶早市卖菜掉水沟呀;开文体运动会搞抓鸡抓鸭扛粮食比赛给村民寻开心啦……

阳春河口镇龙门乡

龙门乡,位于广东省阳春市河口镇,是解放革命老区,邻靠鹅嶂岭自然保护区,电资源丰富

有实际地名意义的龙门

移民后重建的龙门村浙江丽水云和县的龙门,原称汤候门,风光旖旎的江滨村寨,南宋宰相汤思退(117—1164)府邸。然而,历史注定了这里会发生一段故事,并改变这里的地名。

龙门的景色

八百里瓯江浩浩荡荡,汤候门村就坐落在瓯江中段风景秀丽的江边。和所有的村落一样,它的文明沿着水系在传播,河流是文明的脉络。清代诗人胡行之有《船过龙门》为证:“风雨晴阴一日俱,黄梅时节听啼鸪,沿途不尽天然景,溪外青山山外阴。” 进步的文明,向来都伴随着自私、可笑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在一个无法考证的日子里,一位龙泉新任知县乘舟逆溪而上,来到一地,只见青山绿水,稻花飘香,江帆点点,仿佛人入画中,不禁心喜。然而,烦恼顷刻而至,一个峡谷横在眼前,江流急喘,逆水行舟,难上加难。向岸上打听,方知此地为汤候门之砻空滩。急难之余,只得上岸请村民拉纤,然而,正值农忙时节,村民有心推辞,知县恼怒。村民问大爷何处任职,知县道:“我乃堂堂七品龙泉新任知县”,众人大笑说:“此地为云和地界,叫汤候门村,你管不了我们。”于是,大伙一哄而散。知县气得脸色铁青,说“你们等着瞧吧!”乃步行而上。知县上任不久,千方百计地讨好知府、御史等,并奏章说:“汤候门,乃龙泉之门户,赴县必经之道,然现属云和县边远难治之处,当划归龙泉。”尔后,汤候门乃划归龙泉管辖,并更名为龙门,取“龙泉门户”之意,又把龙泉王庄的外半村、际头村、上坑村、丁村划给云和县管辖。因龙门四周之地皆云和,又有“飞来之地”之说。

直至民国三十三年,云和县长潘一尘看到“飞地”妨碍政令执行,弊端极多。如:应征壮丁逃至龙门,云和县就无法直接抓捕,须函请龙泉县政府协捕,而文到龙泉,壮丁早已逃之夭夭;云和禁杀耕牛,而杀牛者只要将牛牵入龙门既无所顾忌。乃呈文浙江省政府说:“龙门四周之地皆云和,是旧时私怨造成的插花地。”后经省民政厅查明,龙门仍划归云和县管辖。

旧时,龙门确为龙泉之地。《汤候门夏氏宗谱》云:昔村在龙泉县东120里,自治区域,名为龙泉县龙门乡,砻空寨扼其水口。纱帽岩据其上游,山脉发自鹿角尖,住屋朝于方山岭,村旁有狮、凤、虎、龟四山并两寨,双桥、柳河、河沟八景为村中胜迹。我少时在家中看到的许多农业税单、屠宰税单等,都盖着龙泉县政府的方型大印。

今天,原有龙门村古朴的木屋、幽长的石板道,都已随电站的建成而湮灭,只有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还在民间口口相传。(选自《乡土云和》,作者:黄育盛)

陕西省韩城市古代称

韩城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夏、商属雍州,《书·禹贡》有“龙门,禹贡雍州之域”的记录。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而史以“龙门”为韩城地域的代称。

有关的年代

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名佚传)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称韩(侯)国。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又受封于梁山,是谓梁(伯)国。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为秦穆公所灭,今韩城市南古少梁即其都。明《韩城县志》载:“韩,候、伯之国也”。

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万于韩原。《博物志》载:“韩,武子采邑”。武子后,献子厥从封姓为韩氏,当时,晋占有河西之地与秦接壤。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秦与晋惠公夷战于韩,秦败晋,虏其君,晋献河西地。周顷王二年春(前617年),晋伐秦,取少梁。

战国时,周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少梁城属魏。周威列王十四年(前412年),魏攻占秦繁庞。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分晋地,少梁属魏。周显王七年(前362年),秦败魏于少梁,俘魏相公孙痤,攻取魏繁庞城。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秦与魏战元里(在今大荔县境内),斩首七千,取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秦更少梁为夏阳,置邑。

秦灭六国,夏阳属内史地。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先后分封三王,董翳被封为翟王,领陕西北部地区。八月,刘邦入关中。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分内史郡之一部分为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夏阳属之。

新莽时,改夏阳为冀亭,属列尉大夫治。

东汉时期,光武中兴,国都东迁,西京三辅(京兆伊、左冯翊、右扶风)不变,冀亭又复名夏阳,仍属左冯翊。光武帝建武元年(25)至明帝永平二年(59),合阳并入夏阳。

三国时期,魏国雄居中原,夏阳属魏雍州冯翊郡,晋仍因之。后属华山郡。

东晋穆帝永和五年(349),上郡治所由肤施(今延安)迁居夏阳避羌乱。七年(351),苻健在长安建立前秦,夏阳属之。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夏阳属华州华山郡。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53),隶同州武乡郡。宇文觉废魏建立北周,明帝二年(558),夏阳并入合阳。

隋开皇十八年(598),夏阳自合阳分出,重新设县,以古韩国改名韩城,属冯翊郡。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6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