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规定,生产产品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具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有效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均可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具体程序是:
(1)申请人从中心、分中心或所在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归口单位领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及有关资料。
(2)申请人直接或者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归口单位向申请认证产品所属行业分中心提交申请书、产地认定书等相关材料一式两份。
(3)分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查。申请材料符合要求或者申请材料和产地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分中心书面通知申请人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其申请认证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4)中心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材料审查、现场检查(需要时)和产品检验的审核工作。组织评审委员会专家进行全面评审,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认证结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如需继续使用,证书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本程序重新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测定法》
篇一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
①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②结构特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苔藓植物:
①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②结构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③作用: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
①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
②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③繁殖: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④作用: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①菜豆种子(P81图3-10):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②玉米种子(P81图3-10):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2、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子植物:油松、侧柏、苏铁的种子是*露着的,这样的植物称为*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须拨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4、记住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P.85)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
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情况的方法。
二、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增生)、伸长区(伸长最快)、成熟区(外有根毛,内有导管)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的芽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4、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
2、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3、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4、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水分的吸收: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2、水分的运输:水分在茎内运输的结构是导管,除茎以外,根和叶脉中也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
3、导管的作用:导管既能运输水也能运输无机盐。
4、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5、叶片的结构:叶片由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
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
7、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②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P.117)
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4、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主要是有机物。有机物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直至整个植物体。
5、绿色植物既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①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可以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②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延长食物保存时间。
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5、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篇二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1、调整物像
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整焦距: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流动着,它的流动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化境的物质交换。
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的转化。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贮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篇三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9、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①*子植物(如:松、银杏、苏铁、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测定法》全部内容的吗,小弟新人,没有积分,还望诸位大侠不吝赐教,多谢了
解析: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2 参考标准
GB5006—85《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
GB3523—83《谷类、油料作物种子水分测定法》
3 测定原理
淀粉与碘形成碘—淀粉复合物,并具有特殊的颜色反应。支链淀粉与碘生成棕红色
复合物,直链淀粉与碘生成深蓝色复合物。在淀粉总量不变条件下,将这两种淀粉分散
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定的波长和酸度条件下与碘作用,生成由紫红到深蓝一系列颜
色,代表其不同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比例,根据吸光度与直链淀粉浓度呈线性关
系,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4 仪器、设备
4.1 粉碎机(实验室用旋风磨)。
4.2 分光光度计:721型或具有相同性能的其他型号。
4.3 分析天平:感量 0.0001g。
4.4 玻璃仪器:50ml具塞刻度试管,100ml容量瓶。
5 试剂配制
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5.1 氢氧化钠(GB629—81),lmol.L-1、0.09mol,L-1水溶液,准确标定。
5.2 冰乙酸(GB676—78),1mol L-1水溶液,准确标定。
5.3 碘贮备溶液及碘试剂:称 2g碘和 20g碘化钾(GB1272—77)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
至 100ml,即为碘贮备液。取 10ml碘贮备液稀释至 100ml,即为碘试剂。
5.4 马铃薯直链淀粉标准溶液:1mg/ml,取烘干(55-56℃ 真空干燥)的马铃薯直链
淀粉纯品,称取重量相当于含 0.1000g淀粉,放入 100ml容量瓶中,加入 1ml无水乙醇
湿润样品,再加 9mlmol·L-1氢氧化钠溶液,于沸水浴分散 10min,迅速冷却后,用水定
容。
5.5 支链淀粉标准溶液:1mg/ml,选择与待测谷物样品相应的蜡质谷物标准品,称取
重量相当于含 0.1000g粗淀粉,放入 100ml容量瓶中,加 1ml无水乙醇,再加 9ml1mol·
L-1氢氧化钠溶液,于沸水浴加热 10min,迅速冷却后,用水定容。
5.6 石油醚(HG3—1003—76),沸程 60-90 。
6 样品的选取和制备
6.1 将样品挑选干净(谷子脱壳、稻谷制成精米),按四分法取样 20g。
6.2 用粉碎机将样品粉碎,全部通过 0 177mm孔径筛(80号),混匀装入磨口瓶备用。
7 测定步骤
7.1 混合校准曲线绘制
取 6个 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 1mg/ml马铃薯直链淀粉标准溶液 0、0.25、0.50、
1.00、1.50、2.00ml,再依次加入1mg/ml支链淀粉标准溶液 5、4.75、4.50、4.00、
3.50、3.00ml,总量为 5ml。另取 1个 100ml容量瓶,加入 0.09mo1.L-1氢氧化钠溶液
5ml作空白。然后于各瓶中依次加入约 50ml水、1ml1mol·L-1乙酸及 1ml碘试剂。用水
定容后显色 10min,在 620nm处读取吸光度。
以直链淀粉毫克数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或建立回归方程。
7.2 样品测定
7.2.1 按 GB5006—85《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和 GB3523—83《谷类、油料作物种
子水分测定法》测定样品的粗淀粉含量和水分。
7.2.2 样品分散:称取相当于 0.1000g粗淀粉的样品(如按样品干重计算直链淀粉百分
含量时,称取样品 100mg)于 100ml容量瓶中,加 1ml无水乙醇,充分湿润样品,再加
入 9ml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于沸水浴中分散 10min,迅速冷却,用水定容。
7.2.3 脱脂:取 20ml分散液于 5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 7-10ml石油醚,间歇摇动
10min,静止 15min,分层后用连接在水泵上的吸管抽吸,吸去上部石油醚层。重复以上
操作 2-5次(精米脱脂二次,玉米、谷子须脱脂三次)。
7.2.4 测定:吸取脱脂后的碱分散液 5.00ml于 100ml容量瓶中,加水 50ml,再加入
lmol L-1乙酸溶液 1ml及碘试剂 1ml,用水定容。显色 10min后,在 620nm处读取吸光
度。
注:测定样品与绘制校准曲线时的温度相差不能超过 1 。
8 结果计算
8.1 计算公式
a.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按式(1)计算:
G×100
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 =-------×100…………………………………(1)
m1×5
b.直链淀粉(%,占样品干重)按式(2)计算:
G×100
直链淀粉(%,占样品干重) = -----------------×100………………………(2)
m2× 5× (1-H)
式中: G——从相应的混合校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出的直链淀粉质量,mg;
m1——称取样品中所含粗淀粉的质量,100mg;
m2——称取样品的质量,100mg;
H——水分百分率。
8.2 结果表示
两个平行测定的结果,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第三位数的舍入见
GB1.1—81《标准化工作导则 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附录 C。
8.3 结果的允许误差
两个平行测定值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 2%。
附 录 A
马铃薯直链淀粉纯品制备方法
(参考件)
A.1 仪器、设备
A.1.1 离心机(4000r/min)。
A.1.2 电动搅拌器。
A.1.3 冰箱。
A.1.4 真空干燥箱。
A.1.5 磁力搅拌器。
A.1.6 232型甘汞电极或具有相同性能的其他型号。
A.1.7 213型铂电极或具有相同性能的其他型号。
A.1.8 0-1.000V毫伏表。
A.2 试剂
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A.2.1 氢氧化钠(GB629—81),0.5mol·L-1水溶液。
A.2.2 盐酸(GB622—77),1mol.L-1、1.5mol.L-1、2mol.L-1水溶液。
A.2.3 正丁醇(HG3—1012—76)。
A.2.4 异戊醇(HG3—996—76)。
A.2.5 碘酸钾标准溶液:称取 0.1784g碘酸钾(GB651—77,优级纯)用水溶解后,转
入 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即 8.34×10-4mo1.L-1。
A.2.6 碘化钾溶液:称取66.40g碘化钾(GB1272—77)用水稀释至1000ml,即0.4moL-1。
A.3 制备方法
称取马铃薯淀粉 10g,加少量无水乙醇使样品湿润,再加入 350m10.5mol.L-1氢氧化
钠,放入沸水浴加热搅拌 20min至完全分散,冷却,以 4000r/min离心 20min,取上清液
用 1.5moI·L-1盐酸调至 pH6.5(用 pH精密试纸),然后加入 1.1( V/V)丁醇 -异戊醇
80ml,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 10min,冷却至室温。移入冰箱内(2-4 )静置 24h去掉上层
污物层,以 4000r/min离心 15min,弃掉上清液,沉淀物即为粗直链淀粉。
用饱和正丁醇水溶液洗涤沉淀物(粗直链淀粉),4000r/min离心 15min,将沉淀物
转入 200ml饱和正丁醇水溶液中,在沸水浴中加热溶解(10-15min),冷却至室温,放
入冰箱内(2-4 )24h,弃去上层污物层,以 4000r/min离心 15min,沉淀物再加 200ml
饱和正丁醇水溶液加热溶解,反复纯化三次。最后沉淀物用无水乙醇反复洗涤离心 3-
4次,在真空干燥箱中(55-56 )干燥。即得直链淀粉纯品。
A.4 纯品质量鉴定
A.4.1 淀粉含量测定
称 0.1000g纯品加入 10m10.5mol·L-1氢氧化钠在沸水浴中加热分散,再加入21.5ml2mol
·L-1盐酸,在沸水浴回流水解 2h,用费林氏液法(GB5513—85《粮食、油料检验 还
原糖和非还原糖测定法》)测定还原糖,乘以 0.9即得淀粉量,计算纯品含量。
A.4.2 碘 -淀粉复合物吸收光谱测定
取5.4溶液 2ml(1mg/ml直链淀粉)及 0.09mol·L-1氢氧化钠溶液 3ml加 50ml水稀
释后,再加入 1mol·L-1乙酸溶液 1ml和碘试剂 1ml,用水定容至 100ml,显色 10min,于
分光光度计测定 500-800nm的吸收谱。
A.4.3 碘结合量测定
A.4.3.1 测定
称取重量相当于含 0.1000g淀粉的烘干马铃薯直链淀粉纯品于 100ml容量瓶中,加几滴
无水乙醇湿润后再加入 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 10ml,置沸水浴完全分散,冷却、加水定
容。吸 5ml(含直链淀粉 5mg)分散液放入 200ml烧杯中,加入 85ml水,5ml1mol·L-1盐酸
及5ml0.4mol·L-1碘化钾溶液,按电位滴定装置要求,把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将铂电极
及甘汞电极插入液面下,在电磁搅拌下,用 5mi微量滴定管滴加碘酸钾标准溶液,每次滴加
0.2ml(或 0.1ml),加后 1min读取毫伏数,滴定终点用二次微商法计算。
A 4.3.2 计算
0.6346
直链淀粉碘结合量,% =-------×T×100
m
式中:m——直链淀粉质量,mg;
T——8.34×10-4mol·L-1碘酸钾溶液滴定体积,ml;
0.6346——每毫升 8.34×10-4mol.L-1碘酸钾溶液相当于碘的质量,0.6346mg。
A.4.4 马铃薯直链淀粉纯品标准
马铃薯直链淀粉纯品必须具备:a.λmax为 640-650nm;b 淀粉含量在 85%以上;c 碘结
合量在 19.5以上;d.A0.002%,λmax在 20℃时为340以上。
1cm
附 录 B
水稻、玉米、谷子支链淀粉标准品的选择与制备
(参考件)
B.1 碘 -淀粉复合物吸收光谱测定
取 5.5溶液 5ml(1mg/mL支链淀粉),加 50ml水稀释后,再加入 1mol·L-1乙酸溶液
1ml和碘试剂 1ml,加水至 100ml,显色 10min,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400-640nm的吸收谱。
B.2 标准品的选择
水稻、玉米、谷子支链淀粉标准品可以从相应的蜡质谷物品种中选择,标准品必须
分别具备:
水稻:λmax520-530nm,A0.005%, 620nm,在20℃时为17以下;
1cm
玉米:λmax520-530nm,A0.005%, 620nm,在20℃时为25以下;
1cm
谷子:λmax530-540nm,A0.005%, 620nm,在 20℃时为22以下。
1cm
B.3 标准品制备
取适量(10-20g)通过 0.177-0.149mm孔径筛(80-100号)的蜡质谷粉,分别
用甲醇及石油醚在索式脂肪抽提器回流脱脂 16h,放入真空干燥箱烘干(55-56℃)备
用,同时按 GB5006—85测定淀粉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