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区偏东,因长江和汉江在此处交汇融合,所以素有“江城”之称,唐朝李白也在此留下名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里是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汉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旅游度假的首选之一,武汉旅游资源极具丰富,此外还拥有江汉平原特征的自然风光,可谓是美丽旖旎。到武汉旅游的游客可以饱览江城风情万种的迷人华彩,同时还享受着巴楚文化的独特风韵。下面介绍一个武汉旅游的主要景观景点:东湖风景区、落雁景区、墨水湖-武汉动物园、中山公园、武汉市博物馆等,其中黄鹤楼则是武汉旅游的必经之地,聚集着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武汉,将会带您尽享充实愉快。
1、黄鹤楼
既然来到了武汉,那么黄鹤楼你一定要去看一看。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黄鹤楼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 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2、武大一珞珈山+ 东湖风景区
如果你是在早春的时候来到武汉这座城市旅游,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武大的樱花。每年春天的某一个星期;"武大的樱花开了"就像一条暗语游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甚至很多公交车上都打出"乘XXX路公交车;到武大看樱花"的广告语,十数万的人分至沓来,就为一探樱花的美丽。
3、户部巷小吃街
如果没有赶上樱花季,那么吃一定是你不能错过的。武汉的美食非常之多,尤其是小吃,汇聚了多处的精华。在人声鼎沸和各种香气混杂在一起的小吃街边吃饭边聊天,这俨然是生活的味道。武汉好吃的东西都隐藏在大街小巷中,认真寻找,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美味。
4、木兰天池
木兰天池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三大主题景园链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峡谷。整个景区占地面积4800亩,分为风景游览区和休闲度假区。其主峰海拔520.6公尺,属大别山南麓一脉,这里沟壑纵横,林木茂盛,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呈现的是一种山水交融的湿地生态。
7、云雾山
云雾山以重峦叠嶂、气势雄伟而闻名江汉,是大别山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也是武汉市延绵最长的山[A1]脉。东至长岭镇山界,南与袁李湾富家冲新塘接壤,西北至孝昌县山界,总面积21.3平方公里。山内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8℃,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植物种类丰富,有各种树木150余种,中草药材600余种,奇花异草,四时交替,森林覆盖率95%以上。气氛幽静,野趣弥漫,现已发现的兽类和禽类就有20多种。水体资源更是丰富,河溪纵横,泉瀑相间,滩潭点缀。云雾山风光宜人、空气清新、水质清澈,集峰、谷、涧、潭、堰、瀑、泉、溪、花、草、石、木、寺观、古寨、古建筑和高大山体于一身,属木兰旅游圈中最高大、最幽深、最原始、最神秘、最纯粹的生态森林风景区。
8、张公山寨
张公山寨地处武汉市城郊,毗邻武钢白玉山,与东湖风景区隔坝相望。湖面2万亩,湖岸线66公里,有99个湖汊,由56个山头环抱。湖水清澈、湖面浩淼、碧水绿岛、渔家港汊、农家情调、田园风光、湿地景观、原汁原味、自然淳朴。湖边的张公山、吴主寺、十美寺、朱山、鼓架山等,遗存有关孙权、朱元璋、刘伯温、楚庄王、张之洞、百花仙子的人文典故,令人寻奇。
9、木兰草原
木兰草原——华中唯一的AAAA级蒙古风情景区,位于武汉黄陂王家河镇街聂家岗,荆楚名山——木兰山东面,湖北十大休闲度假区——木兰湖的南面,属“木兰八景”之一。景区距武汉市城区36公里,最近的高速出口12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规划面积4800亩,分为草原风情旅游区和休闲度假区,融草原风情观光、户外拓展、水上游乐、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为一体,是目前华中地区唯一的以草原风情为主题的AAAA级风景区。
10、麻城龟峰山
麻城市龟峰山风景区位于麻城东部的龟山镇境内,距市区25公里,方圆100多公里,最高海拔1320米。国家AAAA级风景区。因其地形山势酷似一只昂首吞日的神龟而得名“龟山”,是大别山中的名山。龟峰山一年四季有景,春天山花烂漫,兰花飘香,山茶吐绿,杜鹃花开红似海:“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便是对春景的最好写照;夏季绿树成荫,气候宜人,盛夏酷暑之际,当武汉还在将近40度的高温中煎熬时,龟峰山上却是雾气弥漫,凉风透爽,气温只有十几度,令人心旷神怡,不愧为避暑胜地,正所谓“人间六月天,避暑龟峰山”;秋季满山红叶满山景,金黄的柿子,挂满枝头的板栗和银杏果,还有漫山遍野的小糖罐,让你尽享野果的乐趣。冬季雾凇遍岭,一片雪白纯洁的世界。龟峰山真乃人间仙境,旅游圣地,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来龟峰山游玩。
11、隐水洞
湖北通山隐水洞地质公园位于湖北核电之都——通山县大畈镇境内,隐水隐水洞地下溪流岩溶洞是湖北省首个地质公园,溶洞全长5158米,洞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均高30米,宽25米,洞内钟乳石林立,拟人状物惟妙惟肖,峡流相映,瀑洞相融。隐水洞内有十分丰富的地下溪流岩溶地貌等地质景观,极具旅游开发和科学研究价值。是湖北旅游界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隐水洞的游览分三部分:上游1/3乘船观光,中游1/3乘小火车游览,下游1/3步行零距离接触古老而神奇的岩溶地貌,独特的游览方式亚洲第一。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宣城算得上历史悠久的。而且历史文物、遗址也非常多。以下是我在百度百科上找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百度百科)宣城是安徽省的一个下辖市,东邻江浙,西连九华,南倚黄山,北通长江,是安徽的东南门户,自商周始,即为皖南重镇。位于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之间。辖1区5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2340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8.9%)。市区主要通行江淮官话(洪巢片)及吴语(宣州片),辖县江淮官话、吴语、客家话、徽语并存。机电,汽车,建材,纺织,化工,造纸已形成为宣城六大支柱产业,农用运输车,汽车零部件,水泵,水泥,丝绸,纸等重点产品已形成系列化、规模化。
境内有沪渝高速公路(G50),皖赣铁路、宣杭铁路,另有205 国道、318 国道。
宣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55%,林业总面积44万多公顷,蓄积量170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9.3万多公顷,其中广德县4万公顷,毛竹蓄积量8000万株,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第一位,有“竹海”之誉;宁国市元竹、笋用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评为“中国元竹之乡”。林产品有板栗、蜜枣、山核桃等,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中药材种类繁多,著名的有宣木瓜、郎吴芋(吴茱英)、宁前胡、宁贝母等。珍稀野生动物有3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扬子鳄、梅花鹿、金钱豹、云豹、黑麂 白鹳、丹顶鹤、白颈长尾雉等。境内的扬子鳄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绩溪清凉峰和宁国板桥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宣城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本区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内陆的偏北风。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天气高温多雨,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少雨,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日照与温度的年内变化趋向一致,降水集中在暖热季节。
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山体相对较大,气象要素随山体坡向、坡度呈现不同的分布类型和规律,从而构成立体气候景观
宣州区 面积2533平方千米,人口83万。邮政编码242000。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
(辖 济川街道 鳌峰街道 西林街道 澄江街道 敬亭山街道 双桥街道 飞彩街道 金坝街道 水阳镇 水东镇 孙埠镇 狸桥镇 向阳镇 朱桥乡 周王镇 杨柳镇 沈村镇 洪林镇 古泉镇 养贤乡 寒亭镇 新田镇 文昌镇 黄渡乡 溪口镇 五星乡)
县级市:
宁国市 面积24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242300。市人民政府驻河沥溪街道。
(辖 西津街道 河沥街道 南山街道 天湖街道 汪溪镇 竹峰乡 港口镇 中溪镇 云梯畲族乡 南极乡 宁墩镇 万家乡 梅林镇 仙霞镇 霞西镇 青龙乡 天湖镇 方塘乡 甲路镇 胡乐镇)宣城市行政区划
县:
郎溪县 面积110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242100。县人民政府驻建平镇。
(辖 建平镇 十字镇 涛城镇 梅渚镇 南丰镇 东夏镇 毕桥镇 新发镇 幸福乡 凌笪乡 姚村乡 飞里乡)
广德县 面积2165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242200。县人民政府驻桃州镇。
(辖 桃州镇 柏垫镇 誓节镇 邱村镇 新杭镇 卢村乡 东亭乡 四合乡 杨滩乡)
泾 县 面积2059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242500。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
(辖 丁家桥镇 云岭镇 琴溪镇 汀溪乡 蔡村镇 昌桥乡 茂林镇 泾川镇 榔桥镇 桃花潭镇 黄村镇)
旌德县 面积 90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242600。县人民政府驻旌阳镇。
(辖 蔡家桥镇 三溪镇 白地镇 云乐乡 兴隆乡 孙村乡 旌阳镇 俞村乡 庙首镇 版书乡)
绩溪县 面积1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245300。县人民政府驻华阳镇。
(辖 华阳镇 长安镇 伏岭镇 上庄镇 板桥头乡 扬溪镇 家朋乡 临溪镇 瀛洲乡 金沙镇 荆州乡)
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晔、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临风怀古,谢朓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敬亭山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齐谢朓以采,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00多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小品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江淹、江泽涵、江绍原等名流硕儒皆从此村走出;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
[编辑本段]建置沿革
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
秦初正式置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
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
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为宁国府。
元代为宁国路所在地。
明、清为宁国府所在地。
安徽正式建省后,宣州在皖南的地位与皖北重镇合肥并提,号称“南宣北合”。
民国期间,宣城先后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
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
1987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县,设立宣州市。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
2000年12月,正式撤市设区。200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 地图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