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与稻瘟病的区别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8:19:18
字号:

水稻纹枯病:叶鞘染病 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 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水稻稻瘟病: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 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水稻纹枯病与稻瘟病的区别

八千年前的文明——萧山跨湖桥遗址

名片背面可以这样写:

1. 概述:枫阳除了美食之外,还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

2. 介绍当地景点:枫阳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比如,可以去游览著名的桂花溪风景区,欣赏美丽的山水画卷;也可以去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如古城墙、古寺庙等。

3. 推荐活动:除了观光游览,枫阳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可以参加。比如,可以去参加传统的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手工制作等;也可以去尝试当地的特色运动,如攀岩、漂流等。

4. 提供****:如果您对枫阳感兴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了解更多信息。电话:xxx-xxxxxxx,邮箱:xxxxx@xxxxx.com。

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是为了让名片背面更加丰富,让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枫阳。除了美食之外,枫阳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也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可以参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读者对枫阳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有更多的理由来到这个美丽的小城。

同时,提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读者对枫阳感兴趣,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联系我们了解更多信息,这也是一种展示枫阳的机会。

实际解答方式和对策:

1. 在名片背面介绍当地的美食文化,可以提供一些当地著名的餐厅和菜品,让读者更加了解枫阳的美食文化。

2. 如果名片是为了宣传某个企业或品牌而制作的,可以在名片背面介绍企业或品牌的简介、产品或服务特点等,让读者对企业或品牌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如果名片是为了招聘而制作的,可以在名片背面介绍企业的招聘信息,如招聘职位、薪资待遇、工作地点等,让求职者更加了解企业的招聘情况。

在湘湖的一侧,一个人工岛屿已初现雏形。这里车来人往,一番繁忙的景象。也许,到了2009年,萧山市民就可以看到一个“船”形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和一个椭圆形的跨湖桥遗址保护展厅。这里将成为浙江第一个遗址公园,这里也是萧山人的骄傲。

 人们总是在不经意中发现历史。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那时的湘湖已经“名存实亡”,成为砖瓦厂取土的地方,但是湖底淤泥难掩惊世的文明。经过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木器、动物骨角器以及人工栽培的稻谷颗粒,被列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更大的秘密在2002年被发现——出土了国内最早的独木舟,这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独木舟让世人看到了8000年前萧山先民的智慧和勇气。2004年,一个崭新的考古学文化概念正式诞生——“跨湖桥文化”是继“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后,又一个新石器时期文化,它把浙江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移了1000年。

 跨湖桥遗址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之最”:这里出土的彩陶器,是目前江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彩陶器;用桑木边材削制而成的弓,被国外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弓”;出土的簸箕类编织物,是国内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遗址中首次发现的;动物遗骨的发现,说明跨湖桥时期已经出现了家庭养猪,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家庭养猪;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

 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只砖片瓦,跨湖桥揭开了对8000年中华文明的探索之路。考古学家称,萧山自古就是一个富庶的地方,这里的先民曾经过着惬意的生活:在8000年前的跨湖桥这一带,每年的1到5月,萧山先民吃储存的食物;6月份,有许多水果果腹;7到12月,以榛子、橡子为食。因地处海边,他们经常吃海蟹,从残留的遗迹看,他们只挑大个的吃,他们对小海蟹不屑一顾。还有,8000年前,他们就开始种植水稻了,但并不仅仅为了填饱肚子,可能还为了酿酒,因为遗址中发现了类似盛酒的器皿。

 跨湖桥文化是萧山先民留给后人的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当今萧山一笔难得的无形资产和极具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并成为一张萧山历史文化金名片。独木舟为我们载来的是先民穿越时空的智慧火种,那不单单是渡江过河的发明,更让我们看到了祖辈们劈波斩浪的勇气和豪情。

 如今,跨湖桥遗址的保护工作一直在继续,跨湖桥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全面地了解萧山先民的生活情况,而且由独木舟这只普普通通的小船所带来的8000年文明探索之路还将继续。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6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