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减少土壤污染、减少水稻田耕层(20厘米以上)的破坏,优化水稻育苗用地,启动水稻秧苗自身的免疫功能,促使秧苗按自身发育规律生长,排除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培育出健壮的秧苗。在最后产量的结果中,无土育苗与常规育苗相比,增产比3.4%。
1材料与方法
1.1水稻品种
龙粳26。
1.2试验材料
试验区育苗基质为开口珍珠岩、育苗肥、隔离膜、无纺布、专用秧盘等。
1.3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前哨农场科技园区水稻试验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11.8mg/kg,碱解氮164.3mg,kg,速效磷7.7mg/kg,速效钾125.9mg/kg,PH值6.2。
1.4试验设计
进行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
1.5操作方法
无土育苗摆108标准盘,育苗面积17.5平方米。
水稻苗床调理剂使用时间:
水稻苗床调理剂1:在摆盘后4月10日喷施;
水稻苗床调理剂2:在秧苗1.1叶期5月5日喷施:
水稻苗床调理剂3:在秧苗2.0叶期5月8日喷施;
水稻苗床调理剂4:在秧苗2.5叶期5月11日喷施;
水稻苗床调理剂5:在秧苗3.0叶期5月14日喷施。
2结果与分析
2.1气象表
前哨农场2011年终霜期5月15日,较2010年晚5天,初霜期较2010年提前3天,为9月23日,无霜期127天,全年积温2448%。5月上中旬气温较低,插秧后气温回升,水稻返青分蘖速度较快。7月正是水稻孕穗至抽穗时期,同往年比降水量较少,日照时数增加。水稻灌浆期光照充足,温度较高,有利于水稻结实期灌浆成熟。
2.2各处理对水稻生育时期的影响
由表2得知,无土育苗出苗日期较常规晚7天,其它生育进程无显著差异。
2.3秧苗素质调查
由表3得知,常规育苗在地上部分株高和鲜重上优于无土育苗,无土育苗根相对于常规育苗壮。
由于今年前期温度低,后期增温。并且沙土温度变化大,后期不利于管理,影响了无土育苗的苗期生长情况。
2.4产量性状调查
在最后产量的结果中,无土育苗与常规育苗相比,产量较对照高20.4kg/亩。增产比3.4%。
3结论
3.1无土育苗在苗期生长速度慢,在大田前期生长茎杆较常规育苗弱,苗色淡。后期出现倒伏现象。
3.2从最终的产量结果上看,无土育苗产量为620.4kg,亩,常规育苗产量为600.2kg/亩。
(作者单位:156511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哨农场第六管理区)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1、严把种子处理关,如果没有经过比重机选过的种子必须盐选比重到位,盐选比重为1:1.3,方法是用50公斤水加大粒盐12.5公斤,充分溶解后,用新鲜鸡蛋测试,当鸡蛋衡浮水面露5分硬币大为标准,然后放入种子搅拌,漂出不饱满粒,用清水洗净表面盐水,随着选种次数增加要不断测试,不断加盐。
2、浸种,浸种时间要随温度而定,一般浸种温度需80—100度,水温保证11—12度袋浸,每天上下翻倒一次,需6—7天,消毒药剂最好选择25% 施保克25毫升+0.15%天然芸苔素20毫升浸种100公斤。以保证杀菌和提高发芽势的综合效果,浸种药液的没过种子袋10公分左右为宜。杜绝露天冷棚浸种,最好是几户联合建简易浸种催芽棚,里面搭火炉增温,保证浸种最适合温度。
3、催芽最好应用恒温催芽器催芽才能保证芽齐均匀,不具备条件的人工催芽可在保温浸种棚内生火增温催芽。催芽前用40度的温水过一遍,以保证均匀升温,采用袋装催芽,垫50厘米左右稻草,然再用塑料布把种子袋包严,防止失水,每天上下翻动2次,白天温度高可不生火,晚上必须生火增温。大约48小时就可催出理想的 芽种。
4、置床要平、实。平:60延长米置床高低差在2厘米以内,实:置床调酸施肥然后压实摆盘。摆盘要直、齐、紧、实、平,营养土厚度保证2厘米,以保证秧苗的充分营养,置床平是解决秧床积水出现窟窿苗的关键所在。
5、双调酸、双施肥消毒,一般人只重营养土调酸施肥而忽视置床调酸施肥,其实置床调酸施肥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所在,因为秧苗二叶一心以后,胚乳耗尽开始吸收外界养份,随着秧龄增长营养土的养份也满足不了秧苗生长需要,就开始大量吸收置床养份,而置床调酸施肥正是为秧苗准备的接力肥,人为创造的壮苗生育环境,置床的施肥调酸可根据土壤综合条件而确定用量。
6、浇足底水,浇足底水是保证一次齐苗的关键一环,一般要在播种前两天反复浇水二次,浇足浇透,不多余,渗透后没有明水,播种前少量浇一点就可以了。从而保证出苗期不落干,一次性保全苗。
7、严格控制播量,每盘芽种110克左右,也就是每100平方厘米落芽种275粒,播种器应在播种前反复调试,可做一个10厘米方框测试100平方厘米落粒的数量。
8、苗床除草可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选择苗前或苗后,一般选择苗后用10%千金茎叶处理。
9、对于置床再生杂草较多的应该采取早防治的办法,也就是当年插完秧后要对苗床进行深翻,搂出杂草根系,然后正常种植其他作物秋收后清理秧棚时还要进行15---20厘米深的翻松越冬,摆盘前对翻松的苗床还要用扒子反复搂、清除草根,然后压实摆盘,只有连年如此处理就不会产生置床再生杂草增加现象了。
10、必须按技术要求严格通风炼苗温度标准,采取大棚安装燕尾槽间部均匀通风的方式,禁止采取棚布底部通风对秧苗产生的冷热不均、秧苗生长不齐而且易导致立枯病发生的现象。
11、要做到“三看”浇水,即早上看叶尖是否吐水珠,中午是否叶卷曲,白天看床面是否发白。尽量减少浇水次数,避免秧床水份过大,长期湿润(特别是低洼秧床)烂秧现象发生。
12、严格操作生根粉、杀菌剂在苗期的使用方法,秧苗期最好少用生根粉、杀菌剂,应该以健身防病生根为主,在正常通风炼苗情况下,分别在苗齐后、二叶一心、三叶一心,二到三次喷施米醋+天然芸苔素+具有植物调节功能的叶面肥进行健身,基本可以达到防治立枯病和根系旺盛的效果。当必要施用生根粉及杀菌剂时一定要按说明操作,准确配比浓度和施药方法,防止烧苗现象发生。
13、要保证营养土的充足肥力,除正常应用壮秧增肥剂以外要适量配比有机肥或酵素发酵肥,尽可能不用氮肥,无论混用哪些肥都要保证用量准确,混拌均匀,要先精量配制母土,然后再用母土扩大比例配制成营养土,从而保证营养土的均匀一致。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 [转载] 吉林省舒兰市农机推广站 李孝宏 辽宁省新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 王明武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是实现早育壮秧,早插秧,战胜低温冷害,夺取高产的一项先进实用技术,水稻大棚育苗与常规育苗相比,具有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使用范围广等特点,是目前北方比较理想的育苗方式,它是培育机插秧苗,实现机械化插秧的必备设施,是水稻高产栽培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一、育苗准备 (一) 种子准备与处理1、品种选择:选择当地主推的稳产、高产、抗病、品质优良、质量达国标二级以上的良种,即: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7%。含水率不高于14.5%,种子必须每年更换一次。 2、种子用量:每公顷精选种子40-60公斤,即每亩用3.3-4公斤。 3、种子处理:一是晒种脱芒,在浸种前先将种子脱芒,然后选择晴暖天气晒种2-3天,每天翻动3-4次,以提高种子芽势、芽率,二是选种,采用比重为1:1.13的盐水选种,即50公斤水加10公斤盐,新鸡蛋浮出水面伍分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粒后,再用清水冲洗2-3遍。三是浸种和消毒,可用扑生畏,新型901,恶苗克量等消毒药剂。水温15℃条件下浸种消毒7天,积温达100度,观察谷壳半透明,腹白分明,胚部膨大即可。四是催芽。在30℃左右的条件下(可用摧芽机)进行摧芽,芽长1-1.5毫米即可,晾芽6小时左右。五是包衣,用包衣剂包衣(有浸种前包衣剂和浸种后包衣剂)包衣后将种子凉到不粘手为止,然后准备播种。(二)床土配制 好的床土呈颗粒状,通透性好,无草籽,无病菌,含有较多的有机质,酸碱度为4.5-5.5PH。 1、床土配比山地腐殖土可以单独使用。如无山地腐殖土可用水田土或无药残的旱田土,(切忌用大豆田土)加草炭活(或腐殖土)做床土。两者分别过筛,筛孔6-8毫米。底土按体积比为4:1混合,其中水田土4份,草炭1份。覆盖土按体积比为3:1混合。其中水田土3份,草炭1份。床土用量,每公顷(15亩)需床土2000公斤,其中水田土或旱田土1600公斤,草炭400公斤,没有草炭的地区,可购买或用腐熟的猪圈粪及腐殖土等代替。 2、营养土配制用当地主推的水稻育苗调制剂(壮秧剂),按说明书要求、用量与混合好的底土充分混合后,用农膜盖严,一至两天待用。3、床土检查,调整酸碱度底土的酸碱度检查与调整,虽然调制剂中有调酸剂,也必须进行检查和调整,方法:将混合好的底土放入碗中1/2,加水没过土搅拌,沉淀10分钟左右,将PH试纸放入已澄清的水中0.5-1秒拿出与标准试纸对比即可。当PH值大于5.5时,进行调酸,可用15%稀硫酸溶液、硝基腐殖酸,酸化草炭等调酸剂进行调整,使其PH值在4.5-5.5之间。覆盖土的调酸,覆盖土一般不加肥,可直接调酸。一般每50公斤覆盖土加1-1.25公斤硝基腐殖酸或1-1.5公斤酸化草炭,将酸碱度调到4.5-5.5PH。酸化草炭的配制方法将加工过晾干的细草炭50公斤加入15公斤15%稀硫酸,边浇边拌,反复拌匀,闷3-4小时后,即成硫化草炭。(三)、大棚及苗床地的选择1、大棚的选择:应选择水稻专用钢骨架大棚或自已架制的竹木大棚,根据大田面积选择棚的大小,一般按1:80-120的比例选择。如30×6.5米大棚,有效面积 180平方米,可育1000盘,可插45-50亩大田。2、苗床的选择: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水电、交通方便的地块做苗床。一般设在房前屋后或园田地。面积大的地方可专门设育苗基地。3、作床扣棚:3月上旬清除苗床地积雪、杂物,下旬扣棚,促进化冻,提高地温,播种前10天做床。床面应达到“实、平、光、直”要求:实:床面沉实不陷脚;平:床面平整无高低;光:床面无残茬杂物;直:苗床整齐四边垂直。在棚中央留30cm步道,有条件的可摆放一红砖,棚边留10cm空地,床面宽2.8-3米。(四)、秧盘准备与选择:每亩大田,一般需要秧盘22-25盘(片)。可选硬盘、软盘或衬盘(秧垫)。隔离层育苗可用带孔的地膜、无纺布、旧编织带(片)做底垫。(五)播种1、播种期:一般应根据各地的实际移栽期按照秧龄28-35天,倒推播种期,按照栽插进度做好分期播种,严防超龄移栽。2、播种方法:分机播和手播,机播分自动播种机和手推播种机播种。手播效率低,均匀度差,不易使用,一般用于手插育苗。作业流程:育苗播种机播种:放硬盘或将软盘、秧垫装入硬盘内—播底土—洒水—播种—播覆土—摆盘或脱盘置床—封草盖膜。
手推播种机播种:摆硬盘 铺软盘 —播底土—浇水—播种 放框架铺秧垫放置隔离层—播(撒)覆土—封草盖膜。 无论是硬盘、软盘、秧垫育苗或隔离层育苗都必须保证。 ①底土厚度为2厘米(营养土)厚薄均匀,土面平整。②播种量:每盘芽谷重120-150克,隔离层育苗一般每平方米播芽谷350-450克,播种均匀,无漏籽和重叠现象。③浇水及盘土消毒:水份必须保证土壤饱和、消毒可视床土调整剂功能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床土消毒,消毒可用敌克松或其它土壤消毒剂,但药量不宜过大,否则影响稻苗生长。④覆土要均匀,厚度为0.3-0.5厘米,以不漏籽为宜。⑤封闭、除草、盖膜:覆土后,用封闭药按说明书进行封闭除草,然后床面覆盖地膜或薄无纺布,以保湿、保温防止水滴浇露种子。二、管理方法1、温度管理:播种至出苗大棚内温度为30℃,不得超过32℃(温度计掉放在距床面5-10厘米,距棚门5米的地方,每棚放温度计2-5个)出苗80%以上揭去地膜。苗齐至1叶1心,白天棚内温度不高于25℃,1叶1心至2叶1心控制在22℃左右,2叶1心以后控制在20℃左右。夜间温度在10℃以上时可昼夜通风。总之出苗后只要晴天就要通风。注意:如遇连续阴雨低温天或早晨棚内有雾,必须通风换气。通风的方法:当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时,可先在大棚的背风面将棚盖推向棚顶方向,开口大小可根据温度情况而定,先开小口,后开大口,大通风时(两面通风)也先开背风面,然后开迎风面,防止先开迎风面,风进入棚内,将棚膜刮走。通风时,裙部不动。2、水份管理:出苗前一般不浇水,若底水没浇足或土壤保水性差,出现表土干燥发白,可揭开地膜,补充水份,然后盖好地膜。出苗后发现早晨叶尖不吐水珠,利用早晚时间浇水。2叶1心后以苗叶不打绺为准。浇水原则: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切忌浇花达水。移栽前3-5天控湿练苗,促进盘根。浇水方法:有喷灌条件的可用喷灌自动喷浇,也可用水泵在水管(水管长度可同棚长)头部加喷头。用喷壶浇水时,可加长喷壶杆进行浇水。3、防病壮苗,床土未配壮秧剂的可在1叶期内喷一遍“壮苗灵”,防止秧苗徒长。无论床土、种子是否处理1叶1心至2叶1心期间必须喷一遍“青枯灵”、“灭枯灵”等药剂防止青、立枯病的发生。4、适施“送嫁肥”:移栽前3-5天,追肥一次。插秧前一天下午浇足水份。5、为防止本田潜叶蝇的发生,应在插秧前三天喷施乐果乳油一次。6、机插秧苗标准:秧龄28-35天,叶龄3-4叶1心,苗高13-20厘米,每平方厘米成苗1.7-3.0株,均匀整齐,苗健叶绿,清秀无病,根系盘结,提起不散,秧块厚2.5厘米左右,宽不超2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