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白黄瓜的地标信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6:12:06
字号:

“海阳白黄瓜”已经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海阳白黄瓜”字样将不得随意使用,生产经营者在使用该商标时,必须符合该证明商标的使用条件,并向海阳市蔬菜协会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

海阳白黄瓜的地标信息

2011年4月,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组成的考核组来到海阳,对海阳市白黄瓜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考核,并顺利通过验收,成为继大菱鲆鱼之后我市第二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多年来,海阳白黄瓜始终沿袭传统的个体种植模式,一直没有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导致白黄瓜总体产量不高,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海阳白黄瓜的市场占有率和农民收益。

为了提高示范区的科技水平,海阳市质监局与农业技术部门联手合作,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示范区农民的标准化意识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在查阅资料、咨询农户和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海阳白黄瓜生产技术规范》。该规范的颁布结束了海阳白黄瓜有技术无规范、有参照无标准的历史。

烟台市“海阳白黄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建

2013年11月,经烟台市科技局批准,“海阳白黄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烟台市鲜明种业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位于海阳白黄瓜的主产区--海阳市里店镇驻地,该中心围绕海阳白黄瓜的历史渊源、传统饮食文化、栽培现状,注重地方品种保护与改良,加强产学研结合,选育适宜不同季节栽培的白黄瓜品种,先后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山东省攻关计划项目,先后选育出“鲜明王中王”、“鲜明一号”、“鲜明棚白二号”、“鲜明三号”等海阳白黄瓜,2014年被烟台市科技局批准为”烟台市科技型中小企业”。

“国字号黄瓜”:从零散栽植到打出品牌

过去,海阳白黄瓜主要以露天种植为主,产量相对较低。1990年以后,白黄瓜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农民陆续采用拱棚、日光温室大棚进行反季节种植,但深冬栽植仍是技术难题。在嫁接换根技术推广应用后,白黄瓜深冬栽植一举获得成功,其时令价格也成倍增长,每公斤可卖到十几元,高峰曾卖到每公斤80元。

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推广,白黄瓜栽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迅速提升。截止2009年,该市白黄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日光温室大棚600多个,亩产量达到5000多公斤,以“海阳白黄瓜”为龙头产品的海阳里店镇果蔬批发市场成为胶东最大的果蔬集散地。

“白玉黄瓜” 有上百年种植史

海阳白黄瓜在海阳种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因其颜色黄里透白而得名,具有皮薄、肉嫩、味鲜、耐储存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也享有较高声誉。 近年来,烟台鲜明种业有限公司(烟台市“海阳白黄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品种优选,提纯复状。改良后,海阳白黄瓜长约18公分,约3公分粗,色泽晶莹剔透、白中泛绿、绿中透白、宛若润玉,故又有“白玉黄瓜”之美誉。其中,石家泊村的白玉黄瓜因其外形美、品质好、口味佳,富含多种营养成份,被荣幸地选送中南海,成为国宴佳肴,党和国家有关***品尝后,都赞不绝口,称其为“瓜中精品”。

冬春大棚茄果类蔬菜管理要点(一) 冬春季温度低,日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而且常出现持续阴雨和极端性低温、大雪等恶劣天气,大棚栽培作物抗逆性差,易遭受病虫危害及产生缺素等各种生理性障碍,管理要点简介于下: 一、平衡施肥。①随水追肥。选用硫酸钾复合肥及高质量有机复合肥随水追肥。掌握“少量多次”原则,避免一次施用过多。②叶面喷肥。冬春低温季节植株根系吸肥能力弱,土壤追肥利用率低肥效差。选用高质量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可以快速有效补给各种养分,补足生育所需。③根据生育季节,合理对口选用叶面肥。茄果类蔬菜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及果实膨大期可选多元素复合磷酸二氢钾、补充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有效提高抗寒能力,促进生根壮苗,茎叶生长和果实膨大;在花芽分化期和初花期可选用叶霸2号、多元素硼肥,补充硼、锌肥,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番茄、辣椒从坐果初期开始用绿芬威3号或钙宝1000倍液,对果实进行定向喷施2-3次,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番茄脐腐病,辣椒蒂腐病及番茄裂果,并提高果实硬度和储藏性能。 二、合理浇水。①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浇水坚持做到膜下暗灌、滴灌,以有效阻止地面水份蒸发,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减少各种病害发生。②浇水选晴天上午进行。此时水温与地温接近,浇水对根系刺激小易适应,同时地温恢复快,且有足够时间排除棚内湿气。③浇水量要根据天气,植株生长情况,土壤墒情而定。浇水当天封闭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以气温恢复地温。但地温上升后,应及时进行通风排湿,以利植株健壮生长,抑制病害发生。 三、增加采光,加强保温。①选用无滴大棚膜,保持棚膜清洁,以增加棚内光照强度,提高棚内温度。②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漏光损失。同时要根据植株长势及时做好整枝、绑蔓,摘除老叶、黄叶、病叶等田间管理工作。 冬春大棚茄果类蔬菜管理要点(二) 四、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科学管理。①晴天。上午尽早揭开无纺布、草帘等覆盖物,使棚内早见光、多见光、多储热。中午棚内温度不高时,不通风或少通风;若棚温超过30℃,看作物长势通风1-2小时。下午3-4时,外界气温下降前,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从立春到清明,逐渐增加通风量,通风口要逐渐早揭晚盖。②大风。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大风到来前对保护地防风措施全面检查加固。经常检查修补好损坏的棚膜。③大幅度降温。主要增加夜晚覆盖的措施。如大棚内临时架二道膜,搭中、小棚,或加盖草帘、无纺布、遮阳网等。④连续阴雪天气。除做好防冻保温外,要及时清除棚外积雪,要让棚内植株每天见光,见光时间根据棚内温度而定。⑤久雨骤晴。久雨骤晴常使棚温急剧上升,造成叶片生理失水,萎蔫死株。因此,骤晴后不能将无纺布、草帘等覆盖物全部揭开,要有少到多,经2-3天,待植株适应后再 转入正常揭开管理。⑥发生冻害要及时补救。采取喷水,剪除受冻组织,叶面追肥,防病治虫等措施,尽快恢复植株正常生长。 五、保花保果。大棚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生长前期温度偏低,光照不足,开花授粉不良,易落花落果。应用激素或生长调节剂处理是防止落花落果的有效途径,同时可以促进果实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推荐使用保果宁2号溶液蘸花或喷花处理。花期、幼果期防病,喷或蘸花三道工序一次操作完成。 六、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大棚内温暖高湿的环境,给许多病虫害创造了良好的滋生条件,必须适时做好防治工作。①农业防治。做好田间日常管理工作,如清除棚四周杂草,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及时清理病残组织,减少病源;喷施微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②及时采用化学药剂预防,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在初发期及早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防治。病害在初发期选用利得,百速烟剂熏蒸处理,或用扑海因、杀毒矾、施佳乐、百菌清等农药喷雾,每隔7-10天交替喷1次。虫害针对性选用甲维盐、吡虫啉、锐劲特、蚜螨净、克螨特等农药喷雾防治。 一、定植前准备 棚体多采用竹竿、竹片搭建,也有无支架大棚,一般跨度10~12m,长度50~100m,高度为2.1~2.3m,以南北向最多,南北或东西向开沟,沟距1.4~1.5m。普施或沟施底肥,每亩施农家肥5000kg或充分腐熟的鸡粪2000kg,磷酸二按50kg,尿素30~50kg等。每多重茬一次,一般再多施10%左右的有机肥、5%~10%的化肥。做成高畦,畦高20~25cm,畦面覆盖或全部覆盖地膜。 二、定植 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苗龄25~30天,2月底至3月初播种,3月底至4月初定植。株距根据品种不同,早熟、小果型的品种株距38~40cm,中早熟、较大果型的品种40~45cm,中熟或中晚熟的品种45~50cm。每亩定植1800~2400株,大果型密度小,为1800~2000株,中果型为2000~2200株,小果型为2200~2400株。定植后当天浇一次水,适当闷棚2~3天。 三、定植后管理 1.整枝:伸蔓后适时去掉基部的子蔓,单蔓整枝,立式栽培(部分地区采用双蔓立架或多蔓爬地栽培的方法),浇施一次五、六成的催蔓肥水,以促进伸蔓。及时去掉基部的子蔓,将主蔓绑到竹竿或绕到绳子上,主蔓第10~17节上的子蔓坐瓜,留瓜子蔓的第三节2~6cm长时掐断,同时将子蔓第一、二节上的孙蔓及第二节上的子房去掉,留第一节的子房坐瓜,即坐瓜的子蔓仅剩2片叶子和1个子房。在主蔓上的适宜留瓜节位,留2~4条子蔓坐瓜。小果型品种适合低节位留瓜,一般可为8~12节,中果型为13~15节,大果型为14~17节留瓜。节位低,则果型稍小,成熟较早,果型指数小。坐瓜节位上的子房明显膨大后,逐步将坐瓜节位之上的子蔓去掉,主蔓20片叶子时在主蔓的顶部掐一个小尖,伸开后主蔓共保留25片叶子,留瓜节位之上,应有10片发育良好的功能叶。 2.定瓜及肥水管理:目前生产上为省工、省事,特别是提高阴雨天坐果率,多采用激素蘸花。人工授粉后3~5天,激素蘸花后2~4天,幼瓜鸡蛋大小时定瓜,小果型每株留1~2个,中大果型留1个瓜。定瓜后每亩追施磷酸二按15kg,或尿素20kg左右,硫酸5~10kg,浇膨瓜水1次,5~7天后浇施第二次膨瓜水。成熟前,对于中熟、中晚熟及晚熟品种,需要再浇1~3次水。 3.温湿度管理:温度、湿度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大棚顶部和底边的放风口来实现,一般保持25~35℃的温度。每次浇水后,应及时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网纹品种在网纹形成期,应控制好湿度,湿度过大,裂纹大;温度过小,裂纹细。 4.二茬瓜管理:春大棚结二茬瓜的方法是在主蔓的顶部预留1~2个子蔓,该子蔓2~3片叶子时打尖,待从此子蔓上萌发出孙蔓后,在孙蔓上留瓜,此时第一茬瓜已经度过膨大期,能够使二茬瓜的子房生长发育。也可不预留顶部的子蔓,等第一茬瓜度过膨大期后,在主蔓的各个不同部分,会自然萌发出新的子蔓,可以选合适的子蔓结瓜。选择适当时期,在给一茬瓜施肥、浇水的同时,基本相当于给第二茬瓜浇膨瓜水,第一茬收获后,再及时给第二茬瓜追肥、浇水。与第一茬相比,第二茬瓜一般发育较快,成熟迅速,果肉较薄,腔大,糖分较低,着色较差,果形易不周正,个别类型甚至严重畸形。 5.病虫防治:春季大棚是栽培厚皮甜瓜的最好方式之一,一般不易发生病虫害,但湿度大,浇水过大、过多,放风小、不及时,过度闷棚等,容易发生霜霉病、蔓枯病、角斑病等病害;过于干旱,容易引起白粉病等。5月份以后,注意及时防治蚜虫、蜗虫、白粉虱等虫害。 四、适时采收 第一茬瓜的收获期一般在6月初至6月底,二茬瓜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第一茬瓜每亩产量为3000~4000kg,二茬瓜为2000~3000kg。果实含糖量为14~19度,大多数在14~16之间。正常栽培条件下生产的厚皮甜瓜,外观、品质、风味等相当优良,是果品中的佳品。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4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