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茶的类别区分,众说纷纭。有些人说,我国的茶,大致可红茶和绿茶两种;有些人说,我国的茶可分 为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砖茶、沱茶六种;有人说,除了乌龙茶、岩茶、水仙茶之外,应加入青茶、白茶。如此的说法不一而足。
其实,科学的分类,可分如下10类。
按制造发酵程度分类
从一般人对茶的分类都按制造茶叶时的发酵程度来分,约可分为三种: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与不发酵茶。
全发酵茶:红茶、黄茶。
半发酵茶:黑茶、乌龙茶、白茶。
不发酵茶:绿茶。
以上各种茶叶,红茶为95%发酵,黄茶85%发酵,黑茶80%发酵,乌龙茶60%-70%发酵、白茶约5%-10%发酵,绿茶则完全不发酵。但亦不尽然,也有个别特例:如青茶的毛尖并不发酵,绿茶黄汤反有部分发酵。
按制造萎凋程度分类
茶按发酵与否来分类,就科学的观点而言,并不很正确,如乌龙、包种、青茶等,在制造过程中并未经过正式发酵过程,而名曰半发酵茶,也有含混 之处。所以有人主张按萎凋与否分类,将茶叶分为“萎凋茶”与“不萎凋茶”两大类。
不萎凋茶-绿茶
萎凋茶:红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包种茶、白茶。
按产茶季节分类
中国及日本的许多产茶区,均按季节性来为茶分类
春茶:又名头帮茶或头水茶。为清明至夏至节(三月上旬至五月中旬)所采之茶。茶叶至嫩,品质甚佳。采摘期间约20日至40余日,随各地气候而异。
夏茶:又称二帮茶或二水茶,即在夏至节前后,(五月中下旬)也就是春茶采后二三十日所新发的茶叶采制成的茶。
秋茶:又称三水茶,即夏茶采后一个月所采制的茶。
冬茶:即秋分节以后所采制成的茶,我国东南茶区甚少采制,仅云南及台湾,因气候较为温暖,尚有采制。
除此之外,尚有所谓明前茶,系清明节前采制;雨前茶,系谷雨节前采制;六月白,系每一次夏茶之后秋茶之前,于农历六月间采制;白露茶,系白露节后所制;霜降茶,系霜降节后所采制者。
按制茶形状分类:
依制茶形状分类,各种茶叶可分成:散茶、副茶、砖茶、束茶等类。
散茶--正茶:条茶类--如红茶、绿茶、茶珍眉、抽蕊等;碎茶类--如红茶、绿茶特针、针眉等;圆茶类--如红茶茶头、绿茶珠茶、贡熙、虾目等。
副茶:茶末、茶片、茶梗。
砖茶--砖茶:峒砖、米砖、小京砖、泾阳砖。
饼茶:普洱茶、沱茶。
束茶:线茶、龙须茶
依制造程序分类
依制造程序分类:可分为毛茶与精茶二大类
毛茶--或称粗制茶或初制茶。各处茶叶经初制后的成品,统称毛茶。其外形比较粗放。
精茶--或称精制茶、再制茶、成品茶,毛茶再经精制的手续,使其成为形状整齐与品质划一的成品。
依薰花种类分类
茶依薰花与否,可分为花茶与素茶二种。各种茶叶仅绿茶、包种茶与红茶有薰花品种,其余各种茶叶,很少有薰茶。这种茶除茶名外,都冠以花的名称,如用茉莉花薰制的包种茶称为茉莉茶茶,用桂花薰制的称为桂花茶等。
依茶树品种分类
有些地方茶的分类,是依照茶树的品种来分类,如阿萨姆茶、小叶种茶、大叶种茶、水仙、铁观音等。但这种分法,无论事实上或商业上,除几种特殊地位的茶树品种如水仙、铁观音等普遍采用外,其它并不多用。
依产茶地分类
有些颇负盛名的产茶地区,常以该产茶地名冠于茶名之上,例如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福州香片、杭州龙井、大吉岭红茶、星村小种、冻顶乌龙等,名称繁多,不胜枚举。
依栽培方法分类
茶依栽培方法分类,可分成露天茶及覆下茶。除日本玉露茶及碾茶外,其余均为露天茶。因覆下茶仅日本有,此种分类方法,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并无价值可言。
依消费市场分类
中国茶依消费市场分类,可分为内销、外销、侨销(华侨居住地区)、边销数种(边疆民族地区)。
中国茶类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其中绿茶又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红茶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三种,乌龙茶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白茶分为白芽茶、白叶茶,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黑茶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
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七大类;
将上述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茶的种类及代表名茶
茶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1、绿茶
绿茶:就是指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其中比较优质的品种有:六安瓜片、碧螺春、龙井茶、信阳毛尖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几种也都属于绿茶。绿茶具有味醇、香高、形态美、耐冲泡等特点。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都产绿茶。
绿茶根据制作加工的方法不同,绿茶还可以分为烘青绿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那么要说我们国家最传统的绿茶还要数眉茶和珠茶。
2、黄茶
黄茶:是指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具有代表性的是霍山黄芽、蒙洱银针。黄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使茶叶形成黄叶、黄汤。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产地有湖南、四川、安徽、湖北、浙江。
3、白茶
白茶:是指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银针和白牡丹。白茶在加工时不揉不炒,只将茶叶烘干,能使叶背白色绒毛完整保留下来。白茶的主要产地在福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4、青茶
青茶:是指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我们熟知的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都是属于青茶。青茶也叫乌龙茶,制作时适当发酵,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为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边缘呈现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5、红茶
红茶:是指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代表为祁门红茶和荔枝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在工时不经杀青,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工夫红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以潮汕的工夫茶为主。
6、黑茶
黑茶:是指发酵后的茶(发酵度为100m),代表有普洱茶、六堡茶和湖南黑茶。
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压制成砖。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疆地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种要包括“陕西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扩展资料:
秋季喝茶的好处:
立秋以后,天气有回热现象,重新出现暑热天气,因此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撤除。而茯茶有清热解毒之效,可以缓解暑热。尤其白茶,根据民间长期饮用和实践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具有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参考资料:
1、绿茶
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
代表名茶:碧螺春、西湖龙井、蒙顶甘露、黄山毛峰等。
2、红茶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代表名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
3、乌龙茶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代表名茶: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罗汉沉香、东方美人等。
4、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代表名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
5、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
代表名茶:霍山黄芽、雅安黄茶、远安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