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材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3:49:03
字号:

 风寒疼痛的症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许多的朋友们一旦出现了风寒疼痛的症状,那么是非常难受的,所以许多的朋友们就想要服用一些中药药材来缓解症状,但是又不知道哪些药材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其实具有祛风止痛的中药药材也是非常多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看看。

哪些药材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

  1、川芎

 川穹具有非常不错的祛风止痛的功效,对于我们人体的许多的病症都是有着极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川穹还能够帮助我们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也是非常的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经常服用一些川穹的。川穹可以改善微循环障碍,使微循环血管开放数增多,降低血压与利血平有协同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A2,降低纤维蛋白稳定性;镇静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强心作用,可能通过心脏β受体兴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放射,抗维生素E缺乏。常用剂量3-10g。

  2、郁金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尤其是对于帮助我们缓解风寒疼痛的症状,效果更是出奇好的,另外,经常服用一些郁金还能够增强我们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预防和缓解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等等这些症状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哪些药材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呢?上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川穹以及郁金等等这些药材的祛风止痛效果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出现了风寒疼痛的症状,那么我们就是可以通过服用这些药材来治疗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请问:中药‘玉金’的功效与作用,急。。。

出处

出自《药性论》。

1.《本草图经》:郁金,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者佳。古方稀用,今小儿方及马医多用之。

2.《本经逢原》:郁金,蜀产者体圆尾锐,如蝉腹状,发苗处有小孔,皮黄而带黑,通身粗皱如梧桐子纹,每枚约重半钱,折开质坚色黄,中带紫黑,嗅之微香不烈者真。若大小不等,折之中空质柔,内外皆黄,其气烈者,即片子姜黄也。体圆,首尾相似,通身横纹,发苗处无小孔,折开气烈触鼻者,染色

拼音名Yu Jīn

英文名Turmeric Root-tuber

Root-tuber of Aromatic Turmeric

Root-tuber of Kwangsi Turmeric

Root-tuber of Common turmeric

Root-tuber of Zedoary Turmeric

别名 马蒁、五帝足、黄郁、乌头

来源

药材基源: 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莪术或川郁金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2.Curcuma longa L3.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4.Curcuma aeruginosa Roxb5.Curcuma chuanyujin C.K.Hsieh et H.Zhang

采收和储藏:在栽种当年12月中下旬,茎叶逐渐顶枯萎,选晴天干燥时,将地上叶苗割去,挖出地下部分,抖去泥土,摘下块根,蒸或煮红15min,晒干或烘乾,撞去须根即成。

原形态

1.温郁金,多年生草本,高80-160cm。主根茎陀罗状,侧根茎指状,内面柠檬色。须根细长,末端常膨大成纹锤形块根,内面白色。叶片4-7,2列,叶柄短,长不及叶片的一半;叶片宽椭圆形,长35-75cm,宽14-22cm,先端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下面无毛。穗状花序圆柱状,先叶于根茎处抽出,长20-30cm,直径4-6cm ,上部无花的苞片长椭圆形,长5-7cm,宽1.5-2.5cm,蔷薇红色,中下部有花的苞片长椭圆形,长3-5cm,宽2-4cm,绿白色;花萼筒白色,先端具不等的3齿;花冠管漏斗状,白色,裂片3,膜质,长椭圆形,后方一片较大,先端略成兜状,近先端处有粗糙毛;侧生退化雄蕊花瓣叛变 ,**,唇瓣倒卵形,外折,**,先端微凹;能育雄蕊1,花药基部有距;子房被长柔毛,花柱细长。花期4-6月。

2.姜黄,姜黄,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茎发达,成丛,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橙**,极香;根粗壮,末端膨大成块根。叶基生,5-7片,2列;叶柄长20-45cm;叶片长圆形或窄椭圆形,长20-50cm,宽5-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上面黄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花葶由叶鞘中抽出,总花梗长12-20cm,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8cm;上部无花的苞片粉红色或淡红紫色,长椭圆形,长4-6cm,宽1-1.5cm,中下部有花的苞片嫩绿色或绿白色,卵形至近圆形,长3-4cm;花萼简绿白色,具3齿;花冠管漏斗形,长约1.5cm,淡**,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能育雄蕊1,花丝短而扁平,花药长圆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柱细长,基部有2个棒状腺体,柱头稍膨大,略呈唇形。花期8月。

3.广西莪术,多年生草本,高50-110cm。主根茎卵圆形,侧根茎指状,断面白色或微**。须根末端常膨大成组锤形块根,断面白色。叶基生,叶柄为叶片长度的1/4,被短柔毛;叶鞘长10-33cm,被短柔毛;叶2-5片,直立,叶片长椭圆形,长14-39cm,宽4.5-7(-9.5)cm,先端短尖至渐尖,基部渐狭,下延,两面密被粗柔毛,有的类型沿中脉两侧有紫晕。稳状花序从根茎中抽出,圆柱形,先叶或与叶同时抽出,长约15cm,直径约7cm,花序下的苞片阔卵形,淡绿色,上部的苞片长圆形,淡红色;花萼白色,长约Icm,一侧裂至中部,先端有3钝齿;花冠近漏斗状,长2-2.5cm,花瓣3,粉红色,长圆形,后方的1片较宽,先端略成兜状;侧生退化雄蕊花瓣状,淡**,唇瓣近圆形,淡**,先端3浅圆裂,花药基部有距;子房被长柔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有毛。花期5-7月。

4.莪术,多年生草本,高80-150cm。主根茎陀罗状至锥状陀罗形,侧根茎指状,内面黄绿色至墨绿色,或有时发蓝色,须根末端膨大成肉质纺锤形,内面黄绿或近白色。叶鞘下段常为褐紫色。叶基生,4-7片;叶柄短,为叶片长度的1/3-1/2或更短;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20-50cm,宽8-20cm,先端渐尖至短尾尖,基部下延成柄,两面无毛,上面沿中脉两侧有1-2cm宽的紫色晕。穗状花序圆柱状,从根茎中抽出,长12-20cm,有苞片20多枚,上部苞片长椭圆形,长4-6cm,宽1.5-2cm,粉红色呈紫红色;中下部苞片近圆形,长2-3.5cm,宽1.5-3.2cm,淡绿色至白色。花期4-6月。

5.川郁金,多年生草本,高80-120cm。块根纹锤形,断面浅**至白色。主根茎陀罗形,侧根茎指状,断面**。叶2列,4-7枚,叶柄长为叶片的1/4-1/3;叶片长圆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并下延至叶柄,两面有茸毛。穗状花痛圆锥状,从根茎上抽出,缨部苞片粉红色至淡红色,腑内无花,中下部苞片绿色,上面光滑,背部有柔毛,腑内有花数朵,有小苞片数枚,小苞片白色、透明;花萼筒3齿,外被柔毛,白色,膜质;花冠管长约6.5cm,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略呈粉红色,上方一片较大,先端卷曲;侧生退化雄蕊花瓣状,**,唇瓣近圆形,先端明显3裂;能痛雄蕊1,花丝短而扁平,花药长圆形,长5mm,基部有距;花柱细长,从药室中穿过,基部具2棒状体,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土质肥沃、湿润的向阳山坡或田 地,多系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省。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宜在土层深厚、上层疏松、下层较紧密的砂质壤土栽培。忌连作,栽培多与高秆作物套种。

栽培技术,用根茎繁殖。收获时,选无病虫害、无损伤的根茎作种。种根茎置室内干燥通风处堆放贮藏过冬,春季栽部时取出。栽种前将大的根茎纵切成两半或小块,每块具2个芽以上,为了防止种根茎腐烂,待切面稍晾干后下种,也可边切边沾上石灰或草木灰后,立即栽种。畦栽,行距33-40cm穴距27-33cm,每穴栽根茎3-5块,芽朝上,覆土,稍加镇压。每1hm2用种量2250-3000kg .田间管理,齐苗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常年进行3-4次,并结合追肥,肥料以人粪尿或硫酸铵等氨肥为主。9月间重施磷钾肥,以促进块根生长。干旱时,特别是在块根形成膨大期,必须注意藻溉,当水分过多、四周积水时,必须及时排除,以免要腐。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黑斑病,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用50%托布津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喷射。虫害有地老虎和蛴螬,在幼苗期咬食须根,使块根不能形成,可人工捕捉或毒饵诱杀。还有姜弄蝶、玉米螟等为害。

性状

性状鉴别(1)温郁金块根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其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或灰绿色,具蜡样光泽;内皮层环明显。气微许,味微持。

(2)美黄(黄丝郁金)块根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一端肥大。长2.5-4.5cm,直径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具细皱纹。质坚硬、断面角质,中央橙**,外周棕**至棕红色。气芳香,味辛辣。

(3)广西莪术(桂郁金)块根长圆锥形或民圆形,长2-6.5cm,直径1-1.8cm 。表面暗棕色或土**,具疏浅纵纹及较粗糙网状纹理。质坚硬。断面角质,灰棕至棕色,内皮层较明显。气微,味微辛苦。

(4)莪术(绿丝郁金)块根长椭圆形,较粗壮,长1.5-3.5cm,直径1-1.2cm ,表白灰色或灰黑色,具皱纹。质坚硬、断面个角债,微显灰棕色,内皮层较明显。气微,味淡。

(5)川郁金(白丝郁金或黄白丝郁金)块根纺锤形或长圆形,长1.7-5cm,直径1-1.2cm,表面土黄或全棕色。断面角质,具蜡样光泽,浅棕色或近白色。气微,味辛。

显微鉴别 横切面:(1)温郁金根被细胞1-8列,壁薄。

内皮层明显。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各40-55个、导管旁伴有纤维。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

(2)姜黄(黄丝郁金)根被细胞最内1列,壁增厚,木比。

内皮层明显。木质部来与韧皮都来各22-29个,导管分偶有纤维。油细胞和色素细胞众多。

(3)广西获术(桂郁金)根被细胞壁偶有增厚。木质部束与韧皮部柬各42-48个,导管常伴有纤维。

(4)莪术(绿丝郁金)根被细胞壁元增厚。木质部束与韧皮部束各64-72个,导管劳多伴有纤维。

(5)川郁金根被细胞壁增厚,非木化或偶有木化。木质部束与韧皮都束各30-40个,导管旁常伴有纤维。

化学成份

1.温郁金,块根含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curcumin),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

2.姜黄,块根含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挥发油基主要成分有姜黄酮(turmerone),芳香-姜黄酮(ar-turmerone),大牻牛儿酮(germacrone),松油烯(terpinene),姜黄烯(curcumene),芳香-姜黄烯(ar-curcumene),藜术二酮(curdiene),莪术醇(curcumol),桉叶素(cineole),丁香烯(caryophyllene),柠檬烯(linonene),芳樟醇(linalool),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樟烯(camphene)及异龙脑(isoborneol)等。

3.广西莪术,含挥发油,其成分主要有-β-蒎烯,桉叶素,龙脑(borneol),异龙脑,丁香烯,樟脑(camphor),β-榄香烯(β-elemene),δ-榄香烯(δ-elemene),律草烯(humulene),α-松油烯,芳樟醇,乌药奥(linderazulene)异莪术烯醇(isocurcumenol),桂莪术内酯(gweicurculactone)等。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及棕榈酸(palmitic acid)。

4.莪术,块根含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

郁金(玉金)

学名Curcuma aromatica Salisb.

分类姜科,郁金属。

分布我国南部和西南部。主产浙江、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江西。

形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大,**;根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根。叶基生,叶片长圆形,长30~60cm,宽10~20cm,先端尾尖,基部渐狭,叶背被短柔毛;叶柄约与叶片等长。花葶单独由根茎抽出,穗状花序圆柱形,长约15cm,有花的苞片淡绿色,卵形,无花的苞片白色而带淡红,长圆形,先端具小尖头,被毛;花兽被疏柔毛,顶端3裂;花冠管漏斗形,喉部被毛,裂片长圆形,白色而带粉红,被毛;侧生退化雄蕊淡**;唇瓣**,倒卵形,顶微2裂;子房被长柔毛。蒴果3室。花期4~6月。

生于林下或栽培。

中药:郁 金 Radix Curcumae Aromaticae

英文名 Aiomatic Turmeric Root-tuber ;RADIX CURCUMAE

别名玉金,姜黄、毛姜黄。异名马蒁(《唐本草》),黄郁(《石药尔雅》)。

来源 为姜科植物郁金的块根。采制 冬季或早春挖取块根,洗净,煮熟晒干。

成分 含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烯(1-curcumene)、倍半萜烯醇、樟脑、莰烯,尚含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等。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姜黄Curcuma longa 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或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制法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打碎。

性状

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黄丝郁金:呈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长2.5~4.5cm,直径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具细皱纹,断面橙**,外周棕**至棕红色。气芳香,味辛辣。

桂郁金: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长2~6.5cm,直径1~1.8cm。表面具疏浅纵纹或较粗糙网状皱纹。气微,味微辛苦。

绿丝郁金:呈长椭圆形, 较粗壮,长1.5~3.5cm,直径1~1.2cm。气微,味淡。

鉴别

本品横切面:温郁金 表皮细胞有时残存,外壁稍厚。根被狭窄,为4~8 列细胞,壁薄,略呈波状,排列整齐;皮层宽约为根直径的 1/2,油细胞难察见,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各40~55个,间隔排列,木质部束导管2~4个,并有微木化的木纤维,导管多角形,壁薄,直径20~90μm。薄壁细胞中的淀粉粒均糊化。

黄丝郁金 根被最内层细胞壁增厚,有时木质部导管与纤维连接成环。油细胞众多。薄壁组织中随处散有色素细胞。

桂郁金 根被细胞偶有增厚,根被内方有1~2列厚壁细胞,成环,层纹明显。导管类圆形,直径可达 160μm。

绿丝郁金 根被细胞无增厚 。中柱外侧的皮层处常有色素细胞,韧皮部皱缩,木质部束较多,64~72个,导管扁平。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心、肺经。

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用法用量 3~9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宜忌 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摘录《中国药典》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2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