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茶叶进行保鲜贮存
茶叶以新为贵,保持色香味为佳,故无论是商铺出售的茶叶还是日常生活当中所常喝的茶,都要设法贮藏保鲜。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因发酵程度不同而保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怎样对茶叶进行保鲜贮存,我们从发酵茶与不发酵两方面来介绍。
半发酵茶
半发酵茶即乌龙茶类,又可称为青茶,它既有不发酵茶的特性,又有全发酵茶的特性。所以,储存青茶必须像储存绿茶一样:防晒、防潮、防气味。不过,青茶是经过发酵的,所以比绿茶稍微便于储存。不藏冰柜的话,绿茶可保用约一年,青茶则二、三年。青茶又有轻焙、重焙之分;轻发酵、重发酵之分。大致上,轻焙、轻发酵者,较近似绿茶。所以,寿命较短,收久的话得藏冰柜。一些如台湾的高山乌龙,是微微发酵的,寿命便如绿茶般脆弱。半发酵茶与不发酵茶的'储存方法,基本相似。不过,由于青茶寿命较长,储存要求便可松懈些。根据青茶的轻重焙、轻重发酵而酌时储茶,便能保存青茶的新鲜了。有的青茶,如武夷山之岩茶,人们有时故意久藏。待两三年香气渐渐消失之后,便有了医疗作用。当地人剥柚子皮而取柚肉,然后将岩茶塞入柚皮中,再用针线缝回柚子状。整粒裹了茶叶的柚子皮挂在通风处阴干,据说有医疗作用。这种茶叫柚子茶,也是储存茶叶的一种方法。
不发酵茶
不发酵茶类包括绿茶(如:龙井、碧螺春〕、黄茶(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白茶(又叫轻微发酵茶,如:寿眉、银针白毫〕。不发酵茶是所有茶类中最易陈化变质的茶,极易失去光润的色泽及特有的香气,含高量的维生素及活性的营养素,极容易受到破坏,所以储存的要求也极高。基本上,储存必须做到:防晒、防潮、防气味。如果是家庭贮藏,绿茶建议放在干燥的大号咖啡瓶内。可以先取餐巾纸放进微波炉,用“解冻”档转两分钟烘干,把烘干的纸(有棉花纸更好)放在茶叶罐内摊开,然后再把茶叶放进并盖上罐盖。最后在茶叶罐外套上保鲜袋后放进冰箱速冻室。这样的话,一两年后再拿出来,色、香、味照样不变。大量的情况下可采用锡罐、铁罐、食品袋、热水瓶等可密封的容器装贮茶叶,容器内应衬好食品膜袋,尽量少开容器口,封口时要挤出衬袋内的空气,以减少茶叶的氧化变质。有条件的可用抽氧充氮袋贮茶叶,或者将茶叶袋内空气抽后立即封口,使包装袋内形成真空状态,从而阻滞茶叶氧化变质,达到保鲜的目的。真空包装时,选用的包装袋容器必须是阻气(阻氧)性能好的铝箔或其它二层以上的复合膜材料,或铁质、铝质量拉罐等。
全发酵茶
全发酵茶有红茶与黑茶。这种茶经过完整的发酵过程,已无绿茶的特性、特质。茶叶的本质与味道已转换成发酵之后所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越久越醇,价值越高。保存的方法可以粗放一些。因为它们陈化变质较慢,较易贮藏。避开光照、高温及有异味的物品,就可较长时间保存。有时候,只要环境湿度不是太大,不那么密封的容器也可以,所以不需要特别去防潮、防晒。不过,将它密封也是可以的,免得受异味侵袭。比如普洱茶可以采用“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以利陈化。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可将其整片拆为散茶,放入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的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有些人经常喝茶,但对于茶叶的保鲜却不怎么关注。而茶叶的妥善保存,对于茶叶的品质却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尽管是名贵的好茶也会因为日久时长的变化而趋向一般。这是因为茶叶容易吸湿、吸异味,在高温高湿、阳光照射及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会加速茶叶成分的变化,降低茶叶的品质,甚至在短时间内使茶叶陈化变质。所以说,怎样对茶叶进行保鲜贮存很重要。
茶叶的保存方法长期保存方法
茶叶仓库储藏技术条件
1、仓库技术条件
1.1 茶叶的储藏,应防止茶叶的吸湿、吸异味、霉变与陈化。
1.2 储藏场所应具有地势高、阴凉、干燥、无日光照射,通风排水良好,无异味,无污染、清洁已生的室内仓库。
1.3 仓库设置二道门,门窗密封严密,配有深色的遮光布帘。仓库应具备严格的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仓库的周围应无异味,应远离污染源。
2、 养护技术
2. 1 人库验收的技术要求
2.1.1 包装
入库的茶叶包装件应完整严密,无破损、无水湿、无污染、无异味;包装材料、包装方法、标志、标签等.必须符合茶叶包装标准及GB 7718的要求,方可入库储藏。
2. 1.2 商品
入库的茶叶必须符合茶叶产品标准及GB9 679方可人库储藏。
2.2 堆码、苫垫
2.2. 1 茶叶堆码应以安全、平稳、方便、节约面积和防火为原则。可根据不同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选择不同的堆码形式.。
2.2.2 货垛不得依靠柱,距墙不少于500 mm。茶叶应分类、分等级、分批次进行堆放。
2.2.3 不论何种形式的堆码,其垛底应有防地潮的苫垫,苫垫高度距防潮地坪不低于150mm,距一般水泥地坪不低于300 mm。
2.3 在库检查的技术要求
2.3 .1 检查时间
每季要检查一次茶叶质量变化情况,在高温、多雨季节,每月检查不少于二次。
2.3.2 检查项目
2.3.2. 1 检测茶叶的含水量变化程度,探测货垛的底层和表层水分含量变化程度。
2.3.2.2 检查包装件是否有霉味、串味、污染及其他感官质量问题。
2.3. 2. 3 探测茶垛里层有无发热现象,垛内温度不得高于当时库内气温。
2.3. 2.4 检查商品茶的出厂日期和储藏时间
2.3. 2.5 检测仓库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通风情况。
2.4 温湿度及卫生管理
2.4. 1 调温
高温季节应严格控制茶叶水分含量和库内相对湿度,应做好降温和库内通风散热措施。对高温天气受曝晒进库的茶叶包装件必须选择阴凉干燥场所进行散热冷却处理,方能人库堆码。
2. 4.2 调湿
2.4.2. 1 严格控制调节库内湿度不超过茶叶安全储藏范围。控制茶叶水分不高于有关标准规定。
2.4.2.2 茶叶储藏环境,必须采取库房密封,库内除潮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受潮严重的茶叶应及时复烘,千燥冷却后,更换包装,方能人库堆码。
2.4 .3 通风与翻堆
应做好库内的通风措施,对库内应作定期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库内的洁净。高温、高湿季节茶叶储藏三个月后应及时进行翻堆。
2. 4. 4 卫生管理
茶叶应专库储存,不得与其他商品混存,严禁与有异味、有毒害、有污染、有粉尘和含水分高的商品
混存。保持库内的清洁卫生。
2.5. 安全防范
仓库应有防火、防盗、防“四害”----温度、湿度、氧气、阳光等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茶叶的安全。
2.6 对受污染已有异味或受潮的茶叶应单独储藏,不得与正常茶叶同库混存。
2.7 对包装破损或包装材料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须及时进行加工整理及更换包装。装卸运输工具车辆应干燥,无异味,无毒害、无污染,并设有防雨、防晒车篷。
茶叶库房要求
在茶叶质变的原因中,水分、温度、氧、光等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均会影响到茶质变化,故茶叶从加工后,到饮用前的贮存中,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库房的基本要求。茶叶仓库要防潮、避光、隔热、防污染,库房周围无异味,地势高燥,排水方便,通风散热方便,又可密闭遮光,库内温度不超过30度,相对湿度设法控制在20度以下,要专库专用,不得混装其它货物。
2、防潮要求。首先要求贮存的茶叶含水量,要符合储藏的标准,从科学的角度要求茶叶含水量应在3%,才能保持茶不变质。超过6%就容易“陈化”,所以茶叶贮存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以下。其次,在阴雨天气,库房外面高湿、高温的情况下,不得进货取货,库房的门窗要封蔽,使仓库保持阴凉、干燥的环境。
3、避光要求。光线直接照射,会使茶叶中的叶绿素等化学成分,引起变色,并出现“日晒味”,降低茶叶的品质。即使在低温及无氧条件下保鲜的茶叶,一旦受到强光照射,仍会使茶叶色泽劣变。所以,要求茶叶从加工后,到饮用前都要避光。
4、隔热要求。高温会使茶叶的内含物质氧化加快,促使茶叶“陈化”加快。所以在夏季高温期间,要尽量保持仓库里的气温不超过30℃,还要采用既能隔热又能密封的容器贮存茶叶,在这样的环境中贮藏的茶叶,就能避开高温对质量的影响。
5、防污染要求。茶叶由于含有棕榈酸和具有毛细孔多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很容易把周围的异味吸收到茶叶中。所以在储藏保管时就要特别注意,不能与其他商品,特别是有味的商品存放在一起,更不能用有味的包装材料包装茶叶和不卫生的车辆运送茶叶。茶叶仓库、茶叶加工厂,茶叶商店都要避开有味有毒气体进行加工、贮存、经营。
茶叶按照以下方法可以长期保存。
首先将茶叶整理好,装入食品专用铝箔袋内,挤掉袋内的空气,将茶叶袋密封,封口后将茶叶装入准备好的马口铁罐,盖好盖子,将茶叶罐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保存,温度为~5℃,如短时间不饮用可以放置在冷冻室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