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先秦时期,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外国人怎样喝茶
英国
中国茶传入英国之前,英国人成天喝酒,早上六七点钟起来都用啤酒来就着早饭吃。然后随时困了累了闲的没事干了,就喝酒玩。茶叶传入英国之后,茶水在很多情况下代替了酒精。
喝茶的方式和咖啡类似,端给客人的是清茶,喝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奶、糖或者柠檬。
俄国
俄国人煮茶不像中国人这样用泡的,他们是把茶叶和糖一起放进茶炊里,倒入开水,每个客人倒大半杯然后再加白开水接着煮。一边煮一边喝,茶炊里的茶水一直保持沸腾的状态。
据说俄罗斯人喝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中,用勺搅梓后再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俄罗斯人在烧茶时一定要加入糖、蜂蜜之类的甜料,也常常会在茶里加入牛奶、柠檬,甚至果医和奶酪。甜茶还要伴着甜点吃。不过俄国地方冷,其实充当了正餐之余的加餐。
法国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法国人是欧洲人里真正“会喝茶”的。法国人喜欢高品质的绿茶而不满足于袋泡茶,不少法国人也能分得清中国茶叶的不同种类。
他们也会像中国人一样不加奶和糖,只用开水泡清茶。法国人也有可能采用西非的喝法,在茶水中加入方糖和薄荷叶,放凉了做冷饮,类似于现在全球超市里售卖的加糖的瓶装茶。
来自中国的茶叶 俄罗斯茶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年进口茶叶约18万吨。
俄罗斯人饮茶习惯由来已久,茶叶是俄罗斯各家各户中必备的日用品,几乎每家都备有茶饮。俄年人均饮茶超过1.3公斤。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全世界都居于前列。跟所有以肉食为主的民族一样,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进口茶叶的90%是红茶。而俄罗斯人对绿茶和特种精品茶的兴趣也正在增长。
散装茶占总进口量的77%。袋装茶占销售量24%。俄进口茶叶的主要供应国为斯里兰卡,进口量占俄年茶叶进口总量的近42%。其次是印度,进口量占25%,排在第三位的是印度尼西亚。我国茶叶占俄市场份额由原先的8%下降到7%。俄罗斯茶叶市场尚未饱和,正以每年5千吨以上的速度增长。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到2015年,对俄罗斯出口量和出口额逐年双双下降,前景堪忧。这与媒体大肆鼓吹“一带一路”将给中国茶叶出口俄罗斯带来大幅增长的报道相反,数据说明一切。
后期将就俄罗斯茶叶发布系列文章,只是笔者能力有限,多为收集的文章,参考价值有限,但对了解俄罗斯茶叶市场还是有所助益的。
总所周知,中国是茶叶最早的产地,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俄罗斯和我国接壤,距离很近,中国的茶文化也早早的传入了俄罗斯,成为俄罗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俄罗斯茶文化有300多年历史,俄罗斯史书上最早关于茶文化的记载是在1567年。1567年,两位俄罗斯哥萨克族头领不远千里来到了中国。在中国,他们第一次见到茶品,并被其深深的吸引。回国后,两位俄罗斯哥萨克族头领向沙皇提起了这种在中国见到的 “不起眼但是特别珍贵的饮品”。 他们说,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中亚地区早已出现,但是却没有引起沙皇的兴趣, 因此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直到十七世纪, 茶文化才在俄罗斯再次出现。 1638 年,俄国沙皇的使者瓦西里 · 斯塔尔可夫来到中国将一件罕见的紫貂皮送给蒙古可汗,蒙古可汗为表达自己的谢意回赠给沙皇4普特(约 64 公斤)的茶叶。使者瓦西里 · 斯塔尔可夫回到俄罗斯后将茶叶献给沙皇看,沙皇和官员们一同品尝后立即喜欢上了这种香气浓郁的饮品。 此后, 茶在真正的在俄罗斯文化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位。
1679年,康熙在位的时候,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茶叶进口协定,此后俄罗斯长期从中国进口茶叶。然而,由于当时的交通不发达,从中国运茶叶到俄罗斯不仅需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而且每次运输的茶叶量也不多,因而在十七、 八世纪的俄罗斯社会,饮茶是贵族才会有的一种奢侈的行为,是俄罗斯贵族间时尚生活的象征。
十九世纪,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铁路出现,海洋运输业发展,中国茶叶开始批量运入俄国,在俄罗斯贵族间流行的茶叶开始在平民阶层流行,茶会、品茶礼仪、饮茶习惯等也在俄罗斯文学中出现。1901年,俄罗斯人在索契附近的一个小镇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块茶园,开始了自己种茶的历程。
如今,俄罗斯早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茶叶消费大国之一,茶也成为了俄罗斯人最喜欢的一种饮料。在俄罗斯,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你都能看到茶室的身影。
这就是俄罗斯茶文化的发展过程,虽然俄罗斯的饮茶历史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但是俄罗斯人对茶的喜爱绝对超乎你的想象,因为俄罗斯人每天都离不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