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共有合肥、芜湖、蚌埠、阜阳、宣城、淮南、淮北、马鞍山、铜陵、安庆、宿州、黄山、滁州、六安、池州、亳州16个省辖地级市。
一、合肥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地处安徽中部、江淮之间、长江三角洲西翼,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靠山抱湖、临江近海,介于北纬30°57′—32°32′,东经116°41′—117°58′之间。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下辖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
二、芜湖
芜湖市,别称江城,安徽省辖地级市,介于东经117°40′—118°44′、北纬30°19′—31°34′之间,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安徽省东南部。
下辖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湾沚区、繁昌区、无为市、南陵县,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三、蚌埠
蚌埠市,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介于北纬32°43′—33°30′,东经116°45′—118°04′,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下辖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
四、阜阳
阜阳市,简称阜,古称汝阴、顺昌、颍州,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东经114°52′—116°49′,北纬32°25′—34°04′,地处长江三角洲,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其西与河南省相接,北与亳州市相连,东、南与淮南市为邻,南临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
下辖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界首市、颍上县、临泉县、阜南县、太和县。
五、宣城
宣城市,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北纬29°57′—31°19′、东经117°58′—119°40′,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
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市总面积12355.66平方千米。下辖宣州区、广德市、宁国市、郎溪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
六、淮南
淮南市,古称州来,安徽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华东地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安徽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淮南地处安徽中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介于东经116°21′5″~117°12′30″,北纬31°54′8″~33°00′26″之间,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下辖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寿县。
七、淮北
淮北市,别称相城,安徽省辖地级市,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地处东经116°24′—117°03′、北纬33°16′—34°10′之间,安徽省东北部,北接宿州市萧县,南临亳州市蒙城县、涡阳县,东与宿州市埇桥区毗邻,西连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南北长100千米,东西宽60千米。总面积2741平方千米。下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
八、马鞍山
马鞍山市,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安徽省东部,横跨长江,东邻南京市,西接芜湖市,北连合肥市和滁州市,南接宣城市;为长江下游湖积、冲积平原区下段,宁芜断陷盆地的中南段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下辖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含山县、和县、当涂县。
九、铜陵
铜陵市,简称“铜”,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介于东经117°04’—118°09’、北纬30°38’—31°09’之间,总面积2991.87平方千米,下辖铜官区、郊区、义安区、枞阳县。
十、安庆
安庆市,简称“宜”,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西接湖北省黄冈市,南邻江西省九江市,北界合肥市和六安市,东邻铜陵市枞阳县,南与池州市隔江相望。
介于北纬29°47′—31°16′、东经115°45′—117°44′之间,总面积13589.99平方千米,下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桐城市、潜山市、怀宁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
十一、宿州
宿州市,安徽省辖地级市,简称“蕲”,别称宿城、蕲城。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东北与宿迁和徐州接壤,南临蚌埠,西至西北与淮北、商丘和菏泽相邻。
介于东经116°09′—118°10′、北纬33°18′—34°38′之间,总面积9939平方千米,下辖埇桥区、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
十二、黄山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
下辖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
十三、滁州
滁州市,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北纬31°51′—33°13′、东经117°09′—119°13′之间,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以北,市域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主体为长江下游平原区及江淮丘陵地区;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13433平方千米,下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凤阳县、定远县。
十四、六安
六(lù)安市,别称“皋城”、“皖西”,安徽省辖地级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长江三角洲西翼,地处江淮,东衔吴越,西领荆楚,北接中原,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
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总面积15451.2平方千米,下辖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
十五、池州
池州市,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位于东经116°38′—118°05′,北纬29°33′—30°51′,地处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接铜陵市和芜湖市、宣城市,南邻黄山市,西、北与安庆市、枞阳县隔江相望,西与江西省毗邻,市域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分布。
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下辖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
十六、亳州
亳(bó)州市,简称亳,古称“谯(qiáo)城”,安徽省辖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距省城合肥330千米,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北依河南省商丘市,西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
区域面积8522.58平方千米,下辖谯城区、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
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
位于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六安处于江淮分水岭和大别山地区,境内多是贫困山区,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在安徽省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以下是比较详细的说明:
六安历史上经济开发较早,曾享有“金六安”的美誉。近代以来,战事频仍,自然灾害较多,一度发展缓慢。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建设发生历史性巨变,培育起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建立了地方国民经济体系,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经济
六安是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2006年,粮食总产383.9万吨,油料22.68万吨,棉花总产8588吨,肉类总产量45.12万吨,水产品产量21.82万吨,蚕茧7626吨,茶叶10681吨,蔬菜105.76万吨,水果25532吨。优质粮油、板栗、蚕桑、茶叶、高山蔬菜、白鹅、生猪、中药材、奶业、草竹柳编已成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特色产业。历史名茶六安瓜片在首届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茶王”称号。彭塔牌小磨麻油、蓼沣牌沣虾等16个产品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餐乐牌高级烹调油、板桥牌席草睡席、三特牌糖水板栗、大化坪牌霍山黄芽、恒大牌乳猪料和551及551H强化猪饲料、雪珂牌真丝针织服装、正达牌分割鸡等8个产品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全市农产品优质率逐年上升,优质稻面积429.8万亩,占水稻面积72%;双低油菜面积190万亩,占油菜面积85%;优质专用小麦面积65万亩;名优水产品8.19万吨,占总产量42%;生猪、家禽良种率达90%和80%。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现有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357家,年收入近50亿元;全市已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98个,上规模的101个,拥有会员3.3万人。安徽庆发集团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舒城天龙工艺品有限公司、六安瓜片名茶开发公司、寿县华祥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板桥草席集团、天裕米业公司等为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大多以合同或订单等形式与基地、农户联系,初步形成了风险共但、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开始起步,全市现已建成3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分别获得了欧盟、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的认证。绿宜牌珍珠菜及天香菜、归然牌野生葛粉、鹤莲牌莲籽汁等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工业经济
六安工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近年来,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发展迅速。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0亿元。粮油工业,年综合加工能力183万吨,产值、利税总额连续多年居全省同行业首位,华康、安丰、金田花三大油脂公司以及恒大集团进入国家大中型企业行列,金田花牌色拉油、百食得牌高级烹调油、寿春牌大米、幸福牌香米为省、市名牌产品。纺织工业,以棉、麻、丝纺织以及服装、羽绒加工为主,主要产品有棉纱、棉布、白厂丝、丝绸、各类服装,骨干企业有金裕纺织有限公司、华隆羽绒公司、七星羽绒公司、金寨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械工业,主要产品有手扶拖拉机、汽车齿轮箱、轴承、铸件、电机,骨干企业有长江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江淮汽车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客车总厂、六安轴承厂、江淮电机公司和安徽应流铸造公司等。轻工业,主要产品有白酒、啤酒、日用陶瓷、电光源、印刷、家具、文教用品等,骨干企业有迎驾酒业集团、龙津(豪顿)集团、中华玉泉酒业公司、世林集团、六安造纸厂、舒城瓷厂等。建材工业,主要产品有水泥、砖瓦、油毡、彩色釉面砖、大理石、花岗石、塑钢窗、拼木地板、隔热镇水粉等,骨干企业有寿春水泥公司、皖西中天集团、兆峰陶瓷公司、昌龙水泥公司等。医药化工业,主要产品有葡萄糖注射液、右旋糖酐、断血流片、尿素、碳酸氢铵、复合肥、香精香料等,主要企业有华源朝阳药业有限公司、金丰化工公司、金田生物制品公司、六安香料厂。
建筑业
2006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资质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85.3万平方米。现有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18家,三级企业74家;有施工专业承包二级企业13家,三级企业21家;有劳务分包一级企业14家,二级企业33家。建筑企业拥有四级以上项目经理1257人。骨干企业有天成公司、华力建筑公司、华瑞建设集团公司、宏达市政公司、六安市第一建筑公司、舒城县建筑公司。近年来,六安建筑企业不断向外拓展市场,京、津、沪及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都有六安市的建筑队伍和建筑劳务输出人员,建造了一批代表性建筑工程。
房地产业
200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3.1亿元,施工房屋面积297.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53.5 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 152.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7.5亿元。市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步伐加快。相继建成了东苑小区、锦绣花园、明都花园、金鼎花园、兴美花园等住宅新区,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住宅小区全面推行物业管理,物管企业达54家,从业人员4300余人,管理小区37个,管理面积178.9万平方米,物管覆盖率80%以上。
商贸流通
经过多年的改革,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的商贸流通体系已经形成,物流配送、网上交易、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正在兴起。全市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场30多个,六安商之都、六安百货大楼等处于龙头地位。拥有各类市场350个,营业面积120万平方米,年交易总额55亿元,主要有六安南门商贸中心、霍邱蓼都市场、叶集皖西市场和大别山木竹市场、寿县板桥草席市场、舒城孔集竹器市场、霍山黄芽市场、金寨船冲板栗市场、裕安固镇羽绒市场等。
个私经济
全市现有注册个体工商户11.8万户,从业人员30余万人,注册资金7.35亿元;私营企业4236户,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00户,500万元以上的69户,1000万元以上的34户。 2006年,个私经济实现产值18亿元,销售收入36.5亿元,工商税收2.43亿元,正在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开放型经济
2006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01亿美元,其中出口1.95亿美元。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77家,世林集团、应流公司、安华羽绒公司、华隆羽绒公司、华安达公司的年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出口产品以羽绒及其制品、轻纺产品、机电五金产品以及农副产品为主,销往美国、日本、东盟以及东欧、西亚和非洲市场。在鼓励出口的同时,采取激励措施,广泛招商引资,对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优惠政策、优良环境。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56家,投资总额3.4亿美元,外商来自美、欧盟、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融保险
金融机构857家,其中,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二级分支机构6家,城乡信用社461家,保险分支机构2家,证券分支机构2家,以及地方投资组建的六安市城市信用社。金融保险服务网点遍布城乡,金融保险机构从业人员达6600多人。 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0.4亿元,贷款余额228.4亿元。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