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山药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20 00:59:34
字号:

薯蓣,通称山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常带紫色,块根圆柱形,叶子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乳白色,雌雄异株,块根含淀粉和蛋白质,可以吃,下面具体了解下山药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

?中药材山药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

一、繁殖方法

(1)芦头繁殖 芦头即块茎上端有芽的一段。在收获山药时,选择颈短、粗壮、无分杈和无病虫害的山药,将上端有芽的部分折断,长约15厘米作种。芦头取下后到第二年栽种相隔约半年,故必须妥为贮藏,以免腐烂。南方在芦头收后,放室内通风处晾6~7天;北方可白天放在室外晒4~5天。使表面水分蒸发,断面愈合,然后放人地窖内或干燥的屋角。1层芦头l层稍湿润的河砂,约2~3层,上盖草防冻保湿。贮藏期间常检查,若砂过干过湿则应及时调换,直至栽种时取出作种。

(2)珠芽繁殖 收获前将散落在田间的珠芽收集后,装在木桶或竹篓内贮藏。南方3月(北方4月)播种,播前在整好的土地上做畦。南方做1.3米宽的高畦,北方打埂作畦。在畦上开沟,深5~7厘米,按株距3~5厘米播人珠芽1粒,播后施以人畜肥及草木灰,然后覆土与畦面平,稍加镇压。幼苗出土后,注意勤除草,浅中耕,施肥2~3次。苗枯后割去蔓茎,挖出根部,将挖出的栽子进行贮藏。南方也可不挖出,留在土中,到第二年栽种前挖出作种。用珠芽培育成的栽子,第1~2年产量较高。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流畅、酸碱适当的砂质壤土为好,需要深耕土地。冬季深耕,翌年下种前施基肥,每亩施厩肥、堆肥等5000千克,均撒地面。再细翻土,深约50厘米,然后耙平。南方雨水较多应做高畦,畦宽1.3米,以利排水;北方雨水少,每栽种4~5行之后,随即起10~15厘米高的畦埂,以便灌水。

2.栽种方法 南方3月,北方4月上中旬栽种,行距20~30厘米。栽种前先在畦上开沟,沟深5~7厘米,然后将栽子或芦头向同一方向平放沟中,间距15~20厘米,栽后每亩用人畜粪尿约1600千克施人沟中,随即覆土与畦面相平(适当密植可以提高产量)。

三、田间管理

苗高30厘米左右进行中耕除草,并追肥1次,此后不宜再行中耕。适当增施肥料是山药增产的重要措施。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施肥之后设立支柱让茎蔓攀援,每株分插1支柱,南方用小竹子、小树条;北方用秆秸等,长度2米左右。相邻两行的4根支柱顶端捆在一起,以防被风吹倒,同时应将茎蔓引上支柱。山药在出苗初期及7~9月生长旺盛期,应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方能生长良好。

四、病虫害及防治

1.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炭疽病:7~8月发生较严重,受害茎叶上出现褐色下陷的小斑,呈不规则的轮纹,上有小黑点,严重时造成枯茎落叶。

防治方法:1种栽时,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后下种,2出苗后,喷1:1:150波尔多液,每10天1次,连喷2~3次:3发病后,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

(2)白锈病:7~8月多雨季节发生。受害茎叶,初期出现淡**的斑点,后变成向外凸出的乳白色疙瘩,最后病斑表皮破裂,散发出白色粉末。危害严重时,可使茎叶枯萎。

防治方法: 1栽培地不能过湿,雨后注意排水;2忌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3发病初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

(3)线虫病:危害地下块根,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小疙瘩,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 1结合整地,施用40%辛硫磷,或3%甲基异硫磷,每亩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2避免使用有病虫害感染过的种栽;3栽种前,芦头或种栽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2.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1)蛴螬:在生长期咬食块根,使块根不能正常发育,影响产量和山药品质。如食用,味变苦且煮不烂。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或用3%夫喃丹颗粒剂,每亩2公斤,拌湿润钓细土25~50公斤,结合中耕除草沿垄或畦面撒施;2在整地时,用40%辛硫磷或3%甲基异硫磷进行土壤消毒。

(2)叶蜂:幼虫灰黑色,专食山药的茎叶,5~6月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食光。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3)地老虎:咬食地下块根。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灭杀。

五、生长习性

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籐本,对气候条件要求不高,喜温暖,耐寒。凡向阳温暖的平原或丘陵地区,均能生长良好。山药为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土壤酸碱度以中性为最好,ph6.5~7.5的土壤均可种植。山药根吸肥力强,一般不连作。

六、采收、加工及炮制

1.采收 山药春栽于当年霜降前后即可收获。l0月下旬当地上茎叶枯黄时,先采收珠芽,再拆除支架,割去茎蔓,挖出地下块根。挖时要小心,注意保持山药块根完整无损。挖取后,先切下芦头贮藏作种栽,块根加工成药材。

2.加工 块根挖回后,要趁鲜加工,否则变软加工率降低。加工时,洗净泥土,泡在水中用竹刀或碎碗片刮去外皮及根毛,使呈白色。然后放入坑内用硫黄熏蒸,每100公斤山药用硫黄50克,熏1~2天才能熏透。当山药块根水分渗出、体变软时,取出晒干或烤乾,即加工成为「毛条」。约6公斤鲜晶,加工成l公斤「毛条」。然后装入木箱或竹篓,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珠芽:中药名为「零余子」。采集后立即晒乾,用时打碎即成饮片。若作繁殖材料,应立即用干砂层积贮藏。

处方用名 山药,淮山药,土炒山药、炒山药。

炮制方法

1.山药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土炒山药 先将土粉置锅内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山药每100kg,用灶心土30kg。

3.麸炒山药 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不断翻动,至**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

山药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成品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周边显浅黄白色,质地坚脆,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土炒山药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气。麸炒山药,表面淡**,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气。

炮制作用 山药生用功偏补肾生精,益肺肾之阴。如治肺虚咳嗽的薯蓣丸(《金匮》),治阴虚消渴的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如治脾胃虚弱,大便泄泻。

麸炒山药则长于益脾和胃,益肾固精 。如治脾虚泄泻,久痢不止的参苓白术散(《局方》),治肾虚精关不固,梦遗滑精。

炮制研究 山药主含薯蓣皂甙、粘液蛋白及大量淀粉。薯蓣皂贰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原料。实验研究表明,生品与炮制品薯蓣皂甙元含量:土炒品>清炒品>麸炒品>生品。可见以土炒晶增加最多。

⒈ 何首乌:

① 生首乌:解毒,消痈,润肠通便

②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⒉ 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⒊ 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⒋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⒌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⒍ 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⒎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⒏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⒐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⒑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⒒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12.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13.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14.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1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6.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17.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8.地黄:

①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②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19.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20.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21.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22.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23.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24.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25.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70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