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花草《广西中兽医药植物》
别名:千里光/眼明草/千里及/千里急/百花草/九龙光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
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药名:百花草
学名:Leucas mollissima Wall. var. chinensis Bentham
别名:白花仔草、虎咬癀(台湾)。
科名:唇形科Labiatae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茎近方形,基部横伏,多分枝,上部斜上,全株被白色毛。叶对生, 具短柄,叶片广卵形或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3cm,宽1-1.5cm,基部钝形或楔形,先端尖或偶钝 形,疏粗锯齿缘,两面密生毛。花为轮伞花序,腋生。萼筒形,具脉纹10条,长6mm,密生毛茸,5齿 缘。花冠白色,筒状昏形,上唇直立,凹入,被毛,下唇平展,3裂,中裂片稍大形。雄蕊4枚,花柱 不整齐。雌蕊1枚,柱头2裂。瘦果细小,卵状三棱形,先端钝。花果期夏、秋间。
分布:海南岛及东南亚菲律宾,锡兰,印度等地。
功效:全草有清热,解毒之效。治肠炎,盲肠炎,子宫炎。外敷毒蛇咬伤,疔疮,肿毒。百草茶原料之一。
复方:(1)治痢疾:白花草、风尾草合用。《甘·药材志一》 (2)治伤暑下痢:白花草、小飞扬草、豆仔草 (菁芳草)等合用。《甘·药材志一》 (3)治慢性盲肠炎:白花草与八角连等合用。《甘·药材志一》 (4)治 小便色黄:白花草、笔仔草、五芹草(车前草)各40公分,水煎服。《甘·药材志一》 (5)消炎,退癀: 虎咬癀(白花草)、柳枝癀、茶匙癀(菁芳草)、大丁癀、鼠尾癀各10公分(称五癀汤),水煎服。《甘·药材 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