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强感光性迟熟种,如包胎矮、青华矮、晚华矮等。此类品种要培育老壮秧,秧期要长达40-50天,并由于一般要在10月中旬才能抽穗扬花,故在寒露风出现早的地区不宜选用。
早稻与晚稻杂交的晚稻矮种。此类品种因不同的光温反应而有不同的特性。有的基本属感温型,如广二矮、桂朝矮,感温性为主,感光性很弱,耐肥高产。育秧应施足基肥且疏播育适龄嫩壮秧;在本田期应早施重施分蘖肥,中期晒田不宜过重,生育前中期注意防治病虫害。有的属于晚稻类型,如广秋矮、广华矮、感光性为主,感温性很弱。栽培上基本与典型的晚稻种相同,但秧期不宜长,一般为40天左右,中期晒田轻些,壮尾肥多分两次施,第一次穗肥,第二次粒肥。
早稻种翻秋作晚造栽培。目前这类品种多为早晚杂交的感温型品种,在晚稻栽培的生育前期处高温条件下,营养生育期缩短,秧期长容易早穗。故秧期宜短,中苗或小苗带土带肥插秧较好,且田面肥要足,迫肥要早要速,早露轻晒,后期要防止茎叶根的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