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粉碎太平公主集团后,立即“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余里”。并流放郭元振,斩杀唐绍扬威皇权,并逐步将功臣,诸王外刺(调离出京,到外地任刺史)。皇权稳固之后,玄宗开始整顿朝纲,任用贤能。
唐玄宗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而且其也很善于发现人才(早年)。
姚崇、卢怀慎、宋璟、苏颋、张嘉贞、源乾曜是开元前期玄宗精心选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晓治国方略,尽心操劳国事的名臣。唐玄宗依靠这些贤臣在稳定政局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
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完善法制,删辑律令格式,编纂《唐六典》。农业上静民劝农,检括户口,开垦荒地,提高亩产。设置四监管理官府手工业,民间手工业也发展迅速。繁荣商业,金融机构柜房出现,互市与海外贸易发达。
正是由于开元初期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全国经济迅速繁荣,迎来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开元二年(714年)正月,唐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二月,销毁象征世界中心的“天枢”,以弥补军费。七月,下制销毁服饰车马、金银器玩以供军费,又罢免两京(长安、洛阳)织锦坊。
开元四年(716年)二月,松州都督孙仁献发兵袭击吐蕃于城下,大举攻破吐蕃。
开元五年(717年),唐明皇李隆基至东都洛阳,大赦天下,又在紫微城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随行人员主要有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等)。同年于东都紫微城改明堂为乾元殿,又于乾元殿东廊写四部书,因号乾元院。次年改为丽正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书院”机构由此产生。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率百官、贵戚及四夷首领,从东都紫微城出发,至泰山封禅。每当置顿,人畜被野数十里;车载的供具之物,数百里不绝。返回洛京后,在广达楼大宴群臣。
开元二十年(732年),信安王李祎大破奚、契丹,献上其俘虏,唐玄宗御紫微城应天门领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千秋节(唐玄宗生日)御广达楼宴群臣。群臣皆献宝镜为玄宗祝寿,而张九龄认为“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于是讲述前世兴废之根源,作《千秋金镜录》奉上,唐玄宗便赐书褒奖他。
十月,李隆基准备行幸西京长安,但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却说:“长安、洛阳,陛下东西宫耳,往来行幸,何更择时! ”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唐玄宗大悦,即日西行。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隆基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
同年,武惠妃病死,李隆基日夜寝食不安,后宫虽多美人,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她招进宫里,杨玉环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于西京、东都往来之路,作行宫千余间。
百度百科-开元盛世
公元997年5月8日,北宋开封城。年仅29岁的皇太子赵恒在吕端等大臣的拥护下登基称帝,他就是宋朝 历史 上的第三位皇帝,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宋真宗。
对于宋真宗, 历史 票友们对他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有的 历史 票友认为,宋真宗是北宋 历史 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他让宋朝成功实现了从“创业期”向“守成期”的转型,并为后来的仁宗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有的 历史 票友认为,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就已经很屈辱了,再加上后来的“天书事件”,宋真宗的所作所为加深了宋朝积贫积弱的严重危机。
这样的评价真的是针尖对麦芒!然而,对于宋真宗的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帝王,大明帝国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最有发言权。 朱元璋站在一国之君的高角度,对宋真宗做出了符合 历史 事实的公允评价“真宗亦号贤君”。
那么,宋真宗到底做了哪些好事,以至于被朱元璋称为“贤君”呢?
01
第一,深化反腐败措施,在太祖太宗两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北宋朝廷的吏治。
宋朝是在五代十国“乱象”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政权。 为了保证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宋太祖和宋太宗一方面以高官厚禄稳住知识分子的心,让知识分子死心塌地地为赵宋王朝服务,甚至立下了“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者”的规定。另一方面,宋太祖和宋太宗以严刑峻法打击朝廷和地方官的贪腐行为 ,比如,建隆二年(961年)四月,商河县令李瑶就因为贪污被宋太祖处死。同年,李继昭因监守自盗被宋太祖处死。到了宋太祖执政中期,光禄少卿郭玘、仓部员外郎陈郾也因为贪污被宋太祖处死。宋太宗登基后,宋太祖王皇后的哥哥因胡作非为被宋太宗处死。官员卢佩受贿190贯,被宋太宗处死。
到了宋真宗登基后,北宋的局势更加稳定,宋真宗就考虑通过完善制度来打击腐败。 他下旨颁布了《文武七条》,要求全国各地的官员要“清心、奉公、修德、务实、明察、勤课、革弊”。这是对全国官员进行了一次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做好后,宋真宗就开始有关反腐败的制度建设了。宋真宗的制度建设有两个方面能引起大家的注意:首先,真宗将廉洁作为官员试用期的重要考核指标。宋朝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当官后,他会面临试用期的考核。考核过后,他会有多名正式官员的联名推荐才能当官。这些推荐的官员,不能有贪污的前科。被推荐的人在试用期期间也不能贪污。 如果出现贪污行为,不仅自己受到处罚,推荐他的官员也会被处罚。这使得宋朝形成了上下严密的反贪污网络。其次,宋真宗通过加强 监察队伍 ,实现对官员的全面监督。 监察队伍中台官的权力非常大,宋真宗鼓励台官要敢于直言,抨击贪腐行为。为了保证台谏官做事的公平性,宋真宗还要求宰相推荐的人不准做台谏官。
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宋真宗时期的贪腐现象大幅度减少。官员们大都能守法奉公,为国为民做事情。如果没有宋真宗时期廉洁清正的官场风气,也就没有后来的仁宗盛世。
相比较宋真宗的制度反腐,朱元璋反腐败就靠“杀人”和《大诰》,可明朝的贪腐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扭转。 难怪朱元璋将宋真宗称为“贤君”,真宗的反腐败手段比朱元璋厉害很多呀。
02
第二,体恤民情。
宋太祖和宋太宗是两位体恤民情的优秀帝王,而宋真宗本人也继承了伯伯和父亲的“爱民”风格。 早在公元988年赵恒做开封府尹的时候,这个未来的皇帝就以断案公正得到了宋太宗的嘉奖。
公元997年,赵恒正式登基称帝。刚称帝没多久,宋真宗就面临灾难的考验。公元998年4月,国内发生较大的旱灾。赵恒免除了全国官民拖欠的诸多财物。同年,定州下了冰雹,赵恒下令免除当年的赋税。999年,赵恒又在今天的福建省设置惠民仓用于灾难时开仓放粮。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对外表明,赵恒是一位做事懂民心,知民意的明君。尽管他后来有封禅天书的荒唐举动,但这丝毫掩盖不了他勤政为民的光辉政绩。 赵恒的执政成绩比不上他的伯伯宋太祖和父亲宋太宗,更比不上以爱民而著称的一代明君李世民大帝,但赵恒以自己的努力将宋朝的盛世推到了一个高峰。实现了大宋帝国由创业到稳定发展的成功转型。
03
第三,改革司法,废除酷刑,杜绝冤假错案。
宋真宗登基之后,国内局势逐步稳定,真宗就对唐朝之前的严酷刑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原有的很多酷刑,包括断手、断脚等残酷刑法被宋真宗陆续废除,宋真宗还加强了死刑的复核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宋真宗是一位无法忍受刑讯逼供的帝王。他的心里很清楚:司法要公正,刑讯逼供必须杜绝。 有一次,一个叫潘义的官员抓住了一个老百姓并对他大刑伺候,最后酿成冤假错案,上级部门对潘义罚款了事。但赵恒认为,罚款处罚太轻了,对刑讯逼供者必须严厉处罚。随即,赵恒下旨将潘义撤职查办,并将潘义刑讯逼供老百姓的行为通告全国文武百官,起到震慑作用。
好家伙,宋真宗能为一个屈打成招的冤案犯人做主,佩服佩服!
在处理了多起冤假错案之后,宋真宗对北宋司法做出了新的改革:如果哪个司法官员敢审判错案,刑讯逼供,不但他本人要为错案承担责任,举荐他的官员也要一起处罚,并将处罚记录写入档案。
宋真宗为何在司法改革上有如此多的门道呢?因为他曾经当过开封府尹,这个官职就有司法审判的活。 基层的实践经验让他做皇帝之后能继续秉公执法,这在中国 历史 上是非常难得的。
04
第四,发展农业,稳定民心。
发展农业是宋真宗的点睛之笔,他早年任用能臣王钦若减轻农业赋税,赦免了很多因欠税而入狱的百姓。他还重用发展农业的官员,连续三次下诏书,表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要求各级官员不准浪费粮食。他还将占城稻、天竺稻等先进水稻引入国内,在宫中亲自耕种。等到水稻有收成了,他就向全国进行推广。即便后来搞“天书运动”,宋真宗依然不放弃农忙时分,不增加农民负担。搞“政绩工程”都考虑农民的利益,怪不得宋真宗如此得民心。 在他的努力下,宋朝农业税收比唐朝多3倍,一个廉洁富裕的大宋帝国在他的手里快速成长。
这就是宋真宗的勤政爱民的伟大一生!而他一生中所做的最后一件大好事在于——让妻子刘皇后认真辅佐宋仁宗,将宋朝的盛世推向了顶峰。我们相信,如果宋真宗得知宋仁宗创造了后人无比羡慕的“仁宗盛世”时,真宗在九泉之下也一定会欣慰的。也正因为宋真宗做了很多为国为民的大好事,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为“贤君”。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军事帅哥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