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能跟海鲜一起吃么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9 20:23:38
字号:

竹笋和虾能一起吃吗

竹笋能跟海鲜一起吃么

竹笋可以和虾一起吃,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竹笋炒虾仁。

竹笋和虾能一起吃吗?竹笋和虾仁能一起吃吗?

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竹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

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南极红虾、青虾、河虾、草虾、对虾、明虾、龙虾等。 虾具有很高的食疗营养价值‘可以有蒸、炸等做法,并可以用做于中药材。

竹笋和虾怎么做好吃

鲜笋炒虾仁

材料:虾仁200克,净鲜笋片100克,适量的葱花。

做法

1、锅内放入适量的食油开中火。

2、锅热后倒入净鲜笋片翻炒到熟,加入适量的盐,然后加入虾仁拌炒及适量的黄酒,将虾仁拌炒翻白。

3、加入葱花拌匀即可。

竹笋怎么选购

根部

竹笋根部要突显红色,红的笋鲜嫩。

枝节

节与节之间的距离越近的竹笋越嫩。

外壳

竹笋的外壳色泽鲜黄或淡黄略带粉红、笋壳完整且饱满光洁的质量较好。

肉色

用手握住竹笋则手感饱满,观其肉色则洁白如玉的竹笋宜选购。

半枫荷是什么植物

(一)选地整地

培育乌头宜选地势向阳,排水良好的熟地或生荒地。土壤以紫色土、夹沙土、黄泥土为好。忌选前作物为豆科、茄科及白术、生地、玄参等地种植。轮作不满6年的土地,应进行土壤清毒。

选地后,清除杂草,按常规耕地。需要消毒的土地,每亩用50%退菌特2.5公斤,拌草木灰3.5公斤,撒土面,再3犁3耙,作1米宽高畦。每亩用草木灰2500公斤,油饼75公斤,拌匀,翻入畦面。亦可于栽种时,每亩用1200-1600公斤人畜粪水浸穴,并每穴1小撮过磷酸钙,每亩用量20公斤。

栽种附子多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紫红泥、油沙土、白土、沙土或黄泥土。以紫红泥和油沙土最好。忌连作。轮作以水稻、玉米为前作。一般选3年内未种过附子的水稻田为好。水稻收后,放干田水,使之充分熟化,增加肥力。从大雪开始,耕耙多次,做到土壤细匀、疏松、平坦。整地后,牵绳"踩畦"。踩成畦沟宽27 厘米,畦面宽约66厘米或73厘米的畦。踩畦的作用是使畦边土壤紧实,以免理沟后及生长期塌畦。踩畦后,将腐熟堆肥(每亩用猪、牛圈肥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油饼50-100公斤,混合拌细拌匀,堆沤7天左右)撒施畦面,用锄耕入土中,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将畦面造成龟背形,以待栽种。

(二)种植方法

1、种仔培育 栽培附子用乌头作种(四川产区称乌药),乌头用有性或无性繁殖,野生乌头主要靠有性繁殖,栽培乌头多用无性繁殖。

(1)选种:乌头品种较多,经过鉴定筛选,保留了抗逆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以下3个品种:

南瓜叶:又名鹅掌叶,顶叶形似南瓜叶,块根较大,圆锥形,加工率高,耐肥、晚熟、高产。但抗病力较差,在综合防治白绢病条件下,产量较稳定。其单株乌头产量平均6.5个,平均亩产4.2万个,所栽附子平均亩产泥附子490公斤。在推广示范中,南瓜叶乌头比当地混合群体增产23.6-55.2%,为目前产区主流种。

莓叶子:茎粗壮,节较密,基生叶蓝绿色,茎生叶大,深绿色,薄革质,3全裂,全裂片的隙间大,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块根纺锤形,单株乌头产量6.3个,平均亩产5.2万个,所种附子平均亩产456.6公斤,抗病力较南瓜叶强,产量较高而稳定。

花叶子:又名艾叶子。顶叶向上伸展,叶厚,坚纸质,叶面黄绿色,无光泽,叶脉显露而粗糙,叶3深裂,基部截形或楔形,深裂片再深裂,末回裂片披针状椭圆形。块根圆锥形,单株乌头产量3.2个,平均亩产2.77万个,所种附子平均亩产368.3公斤,产量虽低,但较抗病。

收挖乌头时,剪去过长须根,保留1.5厘米左右,剔除焦巴、水漩及缺芽种根,按大、中、小分为3级。最大的1级和最小的3级块根留山区作乌头种,中等大的2级运坝区作附子种。作乌头种的块根可立即栽种,亦可于室内作短暂摊晾后再栽。

(2)栽种:四川于12月中旬,陕西于11月上旬。栽前用50%退菌特0.5公斤、尿素0.5公斤、兑水250公斤,浸种根3小时。穴栽。1级种根行距各17厘米,穴深12-15厘米,每畦3行,交错排列,每穴栽1个,亩栽12760个;3级种行株距各13厘米,穴深7-10厘米,每畦4行,每穴栽1个,亩栽2万个。栽种时在行间多栽10-15%的种根,以作补苗之用。栽后覆土平畦。

(3)乌头的采收与贮运:乌头栽种第2年立冬后收挖。剪去过长须根,用竹篓分级包装,及时运至坝区栽种,不宜久放,以免腐烂。运输途中不能日晒雨淋,防止发热霉烂。运坝区后1-2天,不能及时栽种的,应摊放于铺有草 的阴凉干燥处,厚4.5厘米左右,并随时翻动,防止发烧。存放时间不超过7天。

2、附子栽种 四川于大雪至冬至,以冬至前6-10天栽种为宜,幼苗发育整齐健壮,块根生长快,个头大,产量高。陕西于立冬后栽种。栽种时,在整好的畦面中间,用木制印耙子开成交错穴,66厘米宽的畦开2行,73厘米宽的畦开3行,行株距各17厘米。然后将种根按大、中、小分别栽种。每穴栽大、中块根各1个,小块根2个。芽口向上并稍露畦面,随即用手刨土稳固种根。每隔10穴,在穴外多栽1-2个,以备补苗用。单株两行者,每亩栽种0.85-1万个。双株两行或1畦3行者,每亩栽种1.2万个以上。栽后将畦沟内泥土提到畦面覆盖种根,厚约7厘米,沟深20-24厘米,宽约27厘米。要求畦沟平整,畅通,防止积水。

(三)田间管理

1、种仔田管理 早春时,每亩施清粪水1000公斤,或灌拌沟水,促进出苗。出苗后,及时拔除霜霉病株,取行间乌头苗子补栽,并施清粪水,以利成活。抽茎前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提苗。5月初拔草,结合追肥,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公斤,并清理畦沟、培土。苗高1米时,留基部叶片11-12片,摘去顶芽尖,继后掰去第1-2节的腋芽。掰芽后结合除草,每亩施过磷酸钙25公斤加腐熟堆肥1500公斤,施后培土。

4月上旬于畦面按40厘米株距点播玉米,每穴留苗2-3株,以利遮荫。5-8月应注意防治白绢病。

2、附子栽种田管理 (1)耧畦、清沟与补苗:于幼苗出土前,用竹耙或双齿缺丝钩将畦面大土块和过厚的盖土扒入沟内,砍碎后,再培于畦面,铲平沟底,保持平坦不积水。耧畦时不要过深,以免伤种芽。幼苗出齐后,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补苗宜早不宜迟。

(2)除草:附子栽培精细,经过耧畦、清沟和修根等管理措施后,土壤更加疏松、细碎,不必另行中耕。但幼苗出土后,杂草开始滋生,注意经常拔除,做到有草即除。

(3)修根:陕西汉中及四川凉山等地不修根,总产量较高,但附子个体小,大多不符合加工附片的要求。江油一般修根两次。第1次在清明节前后,苗高13-17厘米时将植株周围的土刨开,现出侧生块根(附子)和母根,用附子刀或竹片刮掉小附子,留下大附子,产区称"留绊"。每株留1个称"称砣绊";两侧各留1个称"扁担绊";留3个称"丁字绊"或"鼎锅绊";"绊"应留在植株两侧,不能留在畦中心一侧;"丁字绊"应留两侧和靠畦沟的一侧,便于第2次修根;修完第1株,接着修第2株,把第2株的土刨去覆盖在第1株穴里。依次修完。第2次修根在立夏前后。方法与第1次相同,主要是修掉茎基上新生的小附子。每次修根后,畦沟要清理干净,畦面保持弓背形,以利排水。

(4)施肥:附子生长期较短,一般追肥3次,第1次施肥在补苗后10天左右进行,每隔2穴刨坑,先施堆肥,再用氮素化肥兑清粪水施之提苗。每亩用腐熟堆肥或厩肥1500-2000公斤,油饼50-100公斤,猪粪水1500-2000公斤,氮素化肥5-7.5公斤。施后覆土。严禁施表皮肥。第2次施肥在第1次修根后,每隔2株刨坑,位置与第1次错开。每亩施腐熟堆肥或厩肥1000-1500公斤,腐熟油饼50公斤,人畜粪水2500公斤。第3次在第2次修根后,施肥方法和位置与第1次相同,肥料种类和数量与第2次相同。陕西汉中地区每次施肥量按比例掌握,即第1次占附子生长期用肥总量的10%,第2次占20%,第3次占30%(基肥占40%)每次施后盖土,并将沟内泥土提到畦面,保持弓形。

(5)打尖、掰芽:第1次修根7-8天后,开始打尖。根据植株生长快慢,分次进行,共2-3次。用铁签或竹签轻轻挑去茎顶嫩尖,注意不要损伤顶叶和其它叶。一般每株留叶6-8片,每周掰芽1-2次,尤其立夏后,腋芽生长最盛,应及时掰除。

(6)灌溉与排水:应根据气侯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适量的灌溉与排水。在幼苗出土后,土壤干燥应及时灌水,以防春旱。以灌跑沟水(即水从沟内流过不停水)为宜。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应掌握畦土翻白即灌水。6月上旬以后,天气炎热应停止灌溉。大雨后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附子块根腐烂。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白绢病: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主要为害附子茎与母根交界的部位,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发病初期叶片萎蔫下垂,严重时地上部份倒伏,叶子青枯,但茎不折断,母根仍与茎连在一起。防治方法:选无病乌头作种;与水稻轮作; 不用附子地或加工附子产生的肥料;第2次修根时,每亩用西力生1.5公斤或五氯硝基苯粉剂2公斤与50公斤干细土或30公斤草木灰拌匀,施在根茎周围再覆土;发病初期,将病株和病土挖起深埋,并用5%石灰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淋灌病株附近的健壮植株,防止蔓延。

霜霉病:为真菌中的一种藻状菌。3-5月发生,是苗期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病害。幼苗期,病株须根不发达,叶片直立向上伸长,且狭小卷曲,呈灰白浅绿色,叶背产生紫褐色霉层。发病后,全株逐渐枯死,产区叫"灰苗"。成株受害顶部叶变白,叶片卷缩,呈暗红色或黑色焦枯,茎杆破裂而死,产区叫"白尖"。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苗,用1∶1∶2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根腐病: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4-7月发生,危害根部。上部植株蔫萎,叶片下垂,严重时病株死亡。防治方法:修根时注意勿伤根茎;不宜过多施用碱性肥料;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0.5公斤兑水300公斤加石灰15公斤、尿素125克,于第2次修根后立即淋灌1次,亦可按比例兑在粪水中施用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淋灌。

萎蔫病:病原为病毒性软腐病和真菌性根腐病。发生于4月中旬,茎杆上有黑褐色的条纹,麻叶,叶脉呈黑色油状条纹,叶子变黄死亡,横切块根亦可见黑色一圈。为土壤传染病害,病害由块根伤口浸入维管束,再浸入到下一代种根上。防治方法:采种、运输、栽种、修根时注意勿伤种根;发现病株立即拔除。

白粉病:5-9月发生,发病后叶片先扭曲向上,叶背产生褐色斑块,椭圆形,逐渐焦枯。病菌在病残植株上越冬,次年病菌萌发产生白粉,随风蔓延,天旱时特别严重。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庆丰霉素60-80单位或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射,亦可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福美硫磺等药剂喷射,每7-10天1次,连续3次。

根结线虫:病原为线形动物门中的一种根结线虫。危害根部。受病植株纤弱,种根个小,须根上结成瘤状物。防治方法:忌连作,选无病地栽种或进行土壤消毒,选用无病种根作种。

2、虫害 蛀心虫:危害茎杆,咬坏组织,致使植株上部逐渐蔫萎下垂,称为"勾头"。严重时植株枯死。防治方法:收挖乌头时,集中茎杆烧毁;及时摘除"勾头",集中沤肥;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红蚜虫:危害植株顶部嫩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发生,5-6月为虫害盛期,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

银纹夜蛾:4月上旬发生。幼虫咬食叶片成为孔洞或缺刻。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600-800倍液喷杀。

叶蝉:危害叶片。从4月上旬起至6月下旬止,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盛期。受害叶片,先变红色,逐渐变紫红色,最后腐烂成黑色焦斑枯死。严重时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喷杀

半枫荷(学名: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Hung T. Chang)是金缕梅科,半枫荷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7米,树皮灰色,芽体长卵形,老枝灰色,有皮孔。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叶片卵状椭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掌状脉,雄花的短穗状花序常数个排成总状,花被全缺,雄蕊多数,花丝极短,雌花的头状花序单生,萼齿针形,花序柄无毛。头状果序宿存萼齿比花柱短。

半枫荷分布于中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砖红壤或黄壤上。

半枫荷根供药用,治风湿跌打,瘀积肿痛,产后风瘫等。[1]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2])

中文学名

半枫荷

拉丁学名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Hung T. Chang[3]

别称

金缕半枫荷、木荷树、小叶半枫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精品荐读

劝君莫惜金缕衣,但您应惜半枫荷

作者:物种学

快速

导航

主要变种生长环境分布范围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病虫防治主要价值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约17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灰色,稍粗糙;芽体长卵形,略有短柔毛;当年枝干后暗褐色,无毛;老枝灰色,有皮孔。

共2张

半枫荷

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异型,不分裂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3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渐尖,尾部长1-1.5厘米;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稍不等侧;上面深绿色,发亮,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为掌状3裂,中央裂片长3-5厘米,两侧裂片卵状三角形,长2-2.5厘米,斜行向上,有时为单侧叉状分裂;边缘有具腺锯齿;掌状脉3条,两侧的较纤细,在不分裂的叶上常离基5-8毫米,中央的主脉还有侧脉4-5对,与网状小脉在上面很明显,在下面突起;叶柄长3-4厘米,较粗壮,上部有槽,无毛。

雄花的短穗状花序常数个排成总状,长6厘米,花被全缺,雄蕊多数,花丝极短,花药先端凹入,长1.2毫米。雌花的头状花序单生,萼齿针形,长2-5毫米,有短柔毛,花柱长6-8毫米,先端卷曲,有柔毛,花序柄长4.5厘米,无毛。头状果序直径2.5厘米,有蒴果22-28个,宿存萼齿比花柱短。[1]

主要变种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闽半枫荷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var. fukienensis Hung T. Chang

Hung T. Chang,1962

小叶半枫荷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var.parvifolia (Chun) Hung T. Chang

(Chun) Hung T. Chang,1962

[1][3][4]

生长环境

半枫荷生长在海拔950米以下的林中或溪旁疏林内,中国多属南亚热带低山至中山,向南楔入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8-24℃,最冷月平均温7-18℃,极端最低温3-5℃,最热月平均温20-28℃,年降水量1300-2000毫米。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砖红壤或黄壤上生长良好。[5]

分布范围

半枫荷分布于中国福建东南部永春,西南部龙岩、漳平、南靖和中部南平,江西东南部石城、瑞金和南部龙南、金南、寻乌安远,湖南南部宜章,广东东部大埔和北部乳源、连山,海南琼中、陵水、保亭、乐东,广西东北部灌阳、贺县、尢胜、临桂、永福、大苗山、贵州东南部雷山、榕江、荔波及南部册亭。[5]

繁殖方法

采种:半枫荷2-3月开花,霜降前后果实大量成熟,果实为蒴果,成熟果球呈黄绿色。采集果实应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15年生以上的优良母树作为采种树。采集时用竹竿将果球敲落拾取,置于阳光下曝晒,促蒴果开裂,用棍棒敲击脱粒,筛去果壳、果柄等杂质,即得纯净种子,晒至种子含水量8%后贮藏越冬。一般场圃发芽率为60%。

半枫荷

整地播种:半枫荷种子极小,对圃地应进行细致整地,下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堆沤腐熟土杂肥1000千克,磷肥100千克,整地时用2%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然后筑畦作床。床宽1米、床高25厘米、步行沟宽30厘米,苗床做好后用油茶麸饼水淋一次,以防治地下虫害。苗床要求平整,土要细碎,整好后在2-3月开始播种,冬藏后种子不必经过其它处理,采取条播,条间距15厘米,条内沟2厘米,每平方米播种2.5-4克,筛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压实后盖稻草。[6]

栽培技术

苗木种植:造林前要选好造林地半枫荷生长对土壤水肥的条件要求较高,在阳光充足,土壤疏松、深厚、肥沃、湿润之地生长较好,反之则生长较差。种植前要高规格整地,施足基肥。要求挖大穴,规格为70厘米×60厘米×60厘米,每穴施土杂肥25-50千克或沤熟鸡粪5千克作基肥,穴施3%的呋喃丹1克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半枫荷种植株行距以4米×4米或4米×5米为宜。

共3张

半枫荷

栽植和管理:栽植以春季为好,栽植时树身要栽直,根系要舒展,分层踏实土壤,淋足定根水。幼树栽植后头3年要加强抚育管理半枫荷的生长季节在5-9月间,因此,半枫荷的抚育管理,应在4月开始,到8月结束。全年进行2次松土除草并进行追肥。每次每株施肥量约为250-500克复合肥。施肥时在植株滴水线外10厘米开沟埋肥,不要让肥料直接与根系接触,以防灼伤根系。抚育时应结合修枝、整形,使主干通直生长,促进早日成林。[6]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zz/2_66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