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80年代世界粮食生产与贸易的突出特征:
1、.三大作物贸易都呈现增速减缓趋势,玉米增速较快20世纪80年代前,小麦贸易增长速度较快,1961~1980年年均增长率为4.44%,1980~1990年贸易量波动上升,年均增长率为0.71%,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放缓,年均增长率为0.27%。1971~1980年间玉米贸易量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为11.17%,1981~1990年玉米贸易发展缓慢,90年代后贸易恢复增长态势,1990~2000年均增长率为1.28%,2000~2005年均增长率为1.75%。世界水稻贸易近几十年呈波动上升趋势。80年代前,水稻贸易增长速度较快,1961~1980年年均增长率为9.72%,1981年贸易量猛增到最大值,1981年后贸易量回落,1980~1990年年均增长率为-4.92%,90年代后贸易量恢复增长,1991~200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3.92%,2001年后增长放缓,2002年出现负增长,2001~2005年年均增长率为-12.28%;
2、出口集中度高于进口集中度,稻谷和玉米的集中度最高小麦贸易进口量最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班牙、埃及、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日本、巴西、中国等,2005年这几个国家占到世界小麦进口总量的35.55%左右。世界小麦出口集中度较高,主要是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联邦等,2005年这5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8.01%。世界玉米出口集中度较高,主要出口国为美国、中国、法国、乌克兰、南非等,2005年5国占到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73.23%左右。主要进口国为日本、韩国、墨西哥、埃及、中国等,2005年5国占到世界玉米进口总量的46.11%左右。世界水稻进口量较多的国家有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菲律宾、土耳其等,2005年5国占到世界水稻进口总量的53.44%左右。主要出口国有美国、韩国、日本、泰国、中国等,2005年5国占到世界水稻出口总量的92.88%左右。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十分稠密的国家,正因如此,我国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像袁隆平这样的水稻专家,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受到了广泛的爱戴和赞誉,可见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而且其人口增长数量比我国还要快的多,有专家预计,以目前的情况,印度人口数量有望在2027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然而印度对粮食储备却并不怎么重视,此前印度多年蝉联世界第一水稻出口大国,让人十分的不解,我们知道,我国的主要粮食是水稻,小麦和豆类,而在印度,水稻是他们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印度这样出口水稻,是因为国内多的吃不完吗?
事实可不是这样的,全球饥饿指数排名上,印度只能排到第98位,事实上这份榜单仅仅调查了全球118个国家,可见印度的贫穷和饥饿问题还是比较常见的。而且,在这份榜单上,非洲的尼日利亚和中东的伊拉克排名都比印度高。为何印度还有这么多人挨饿呢?事实上这与印度的种姓制度有关,虽然现代印度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这一制度仍然在印度人的思想中占有根深蒂固的地位。
印度的高种姓人生活富足,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工作岗位,而印度的低种姓人则只能居住在贫民窟中,做着各种辛苦的工作。正因如此,目前印度又至少15%的0到5岁儿童遭受着急性营养不良的威胁,因为以他们父母微微薄的薪水,很难养活这么多的孩子。然而即使这样,印度农民还是将大量大米出口到国外。
2017-2018年度,印度大米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270万吨,同比大增18%。截止去年才略微放缓,可即便这样,印度的农民仍然十分贫穷,因为印度非常缺乏农资,例如种子化肥农药等等物资,在印度的价格都是很昂贵的,再加上近年来印度常常遭受旱灾和洪水的侵袭,仅去年印度就先后遭受了旱灾和百年难遇的洪水,连孟买街头都被水淹没,农民减产甚至绝收都是普遍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农民不得不用大量口粮来换取来年的农药和化肥。
相比之下,我国就显得理智多了,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可用的耕地却不多,目前我国除了大力发展农业之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主要进口大豆和水稻等等,毕竟要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